首頁>情感>

你遇到的每一個人、看的每一本書,都在對你起作用

“我媽脾氣現在特古怪,有時候簡直不可理喻”;

“我婆婆特別依賴我老公,一天打N個電話,特別是我倆在一起的時候”;

“我一有事要出去兩天,爸爸就會生病,真不知道他是真病還是裝病”……

家有“麻煩”老人,令很多朋友苦不堪言,想和他們在一起,讓他們晚年享享福,沒想到父母幾乎顛覆了自己的生活,沒照顧好他們,自己也被消耗得不輕。這是當前很多年輕人的家庭現狀,又如何改變或解決這樣麻煩的局面呢?《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出版,無疑為困惑的子女們開啟了一個人生導航。

《流金歲月》中一個片段印象深刻:蔣南孫的爸爸炒股賠光了家產,房子都抵押了,還欠了一屁股債。為躲債,他們一家搬進了南孫朋友朱鎖鎖的租住屋。從來十指不沾春陽水的蔣媽媽下廚做飯菜,而過慣了錦衣玉食、保姆照顧、餐餐細緻的蔣奶奶卻嫌兒媳婦做的菜“品相”不好,一口也不肯動。

家裡遇了難,還如此挑剔,蔣奶奶是不是太矯情了?追劇追到18集發現,這部劇的“麻煩”父母還真多——蔣爸爸自戀、專制又拜金,謝宏祖的媽媽控制、強勢、又冷漠,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一次南孫和小姨對話中,發現蔣南孫的媽媽和小姨也是因為受不了父母,才一個早早出國,一個早早嫁人。有的父母,他們存在的地方,就是子女的“災難”現場。

一提“麻煩”父母,很多人會想到“北有謝廣坤,南有蘇大強”,像這樣的“作”爹,攤上一個都不是小事情。《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告訴我們:“作”的背後都有原因,“麻煩”父母自身更痛苦,但與再“麻煩”的父母相處,都是有解的。結合書的內容和當前比較火的電視劇《流金歲月》裡的故事情節,一起來認識父母“麻煩”的原因,找出與他們友好相處的“解”。

什麼是“麻煩”父母,有“麻煩”父母的子女,生活什麼樣?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中,管難相處的父母叫“麻煩父母”。書中列了很多“麻煩”父母的麻煩行為,開頭寫的那些,多半是父母年老之後才有的行為,而有些父母從年輕開始就難相處。我們相信父母的愛初心都是偉大的,但表現出來卻不一定。“麻煩”父母的愛都帶有傷害,讓人從小到大都想著如何“逃離”。有的要求兒女必須依著他們,和他們在一起不是打壓,就是傷害。有人把這種叫“原生家庭的痛”,這種痛苦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甚至對他們的婚姻帶來影響。

“麻煩”父母會製造“內傷”。朱鎖鎖在南孫家裡借居過一段時間,剛搬進蔣家不久便對南孫說:在你家才待了幾天,便體會了你的不易。南孫說,自己已經習慣了,希望以後和男友章安仁能踏實過日子,不再像現在一樣。南孫說:“你說怪不怪?我雖然討厭奶奶重男輕女,卻希望自己將來生一個男孩。”鎖鎖說:“那不是因為你喜歡男孩,而是你怕生一個女兒和你一樣受傷害。”鎖鎖感慨,小時候受過的內傷,一輩子都無法痊癒。

“麻煩”父母的為難,等於多年的隱忍。蔣南孫的“內傷”來自於蔣奶奶和蔣爸爸兩個人。蔣奶奶是重男輕女,對南孫的嫌棄從不避諱。她嫌棄南孫不是男孫,每次和爸爸衝突,奶奶不會護著她,反而會冷冷地說:“再寵都是給人家培養的。”南孫委屈,也替媽媽委屈。奶奶嫌棄蔣媽媽也一樣,當眾指責,從不留情。為了南孫,媽媽靠打麻將打發日子,隱忍了20多年。

“麻煩”父母,讓人避之不及。很多父母執著於自身,忽略子女的感受,他們一般不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卻會讓子女避之不及。蔣爸爸是個“投資迷”,自己不工作,半輩子帶全家靠啃老。他把蔣南孫寵成公主,對她又十分粗暴——一言不合就打臉。蔣南孫以爸爸的拜金為恥,拒絕借參加爸爸安排的小提琴沙龍,並毀了小提琴反抗,被爸爸當客人的面掌摑,後忍無可忍搬出了蔣家。在蔣南孫看來,爸爸培養她也是在投資。爸爸讓她穿品牌,做很貴的頭髮,就連讓她學拉琴,都不是為了陶冶情操,而是為了讓她接觸“名流”,去釣“金龜婿”。

蔣爸爸不喜歡南孫的男友章安仁,說他一富窮酸相。而南孫對男友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踏實生活,不搞風險投資。朱鎖鎖說,南孫找男友的標準不是自己喜歡,而是因為他和爸爸不一樣。

說蔣南孫與奶奶、爸爸相處難,富二代空調大王謝嘉茵的兒子謝宏祖就更慘,在他和朱鎖鎖的婚禮上,聽了他對自己的評價,感覺很心酸。

謝宏祖說:“我確實是有點慫,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今天。其實,我一直是一個懦弱的人,一個媽寶,一個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卻不知道能到哪裡去的人。我沒有能力,沒有夢想,也沒有生活,或者說我從來都沒有活過。直到我遇見了你,朱鎖鎖……”在和媽媽相處的事情中,除了和朱鎖鎖結婚是他自個的決定,其他都不是。謝宏祖從小被媽媽掌握一切,10歲開始穿西裝,而他只想穿大褲衩;他的朋友只有小鶴,是因為家裡做白事生意的他也沒朋友;他娶朱鎖鎖,母親堅持要他娶生意夥伴的閨女趙瑪琳。謝宏祖的自我,在母親那裡幾乎看不到,他是媽寶,更像木偶。

《如果麻煩父母年老難相處》裡,蔣爸爸和謝媽媽這一類父母屬於嚴重難相處型別。與這類父母的相處和溝通方法,也是書裡的重點。父母年輕時,相處不了可以逃離,但即使傷害再多、影響再大,他們老了能撒手不管嗎?肯定不能。年輕時處不了,老了就更不會改變,過去的傷害依然在,固定思維模式也在,再相處只能是繼續折磨、相互傷害。對此,看看書裡怎麼說。

不要跟“麻煩”父母講道理,不能改變的,要理解、接受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開門見山,直接亮出了與“麻煩”父母的相處的觀點:

“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難相處是終生習性的問題。

若父母的麻煩行為老了才出現,則其消失的機會相對頗高。

你比父母擁有更大的調整空間。”

看到這裡不禁有疑問:一輩子的習性與現實情況的衝突,僅靠理解能解決?

人大多數的痛苦來自於自身的感受,理解可以幫你跳出感受,全面認識一個人。

還拿《流金歲月》中蔣奶奶舉例。蔣奶奶對朱鎖鎖說:“他們都嫌我麻煩、難伺候,可我都70多歲了,很多習慣改不掉了。”蔣奶奶,曾經家境殷實,一生衣食無憂。她一直住洋房、吃美餐,生活各種講究。如果不是兒子“賭”光家產、房產,她可能會優雅到老,享福一輩子。她不肯吃外賣,必須自己做;不用打包盒吃東西,必須用盤子。這些並不是因為挑剔,想難為別人,而是她融入骨髓裡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被改變都是痛苦的,讓老人改變更難。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裡要“解決”的不是老人的改變,而是子女客觀地認識、瞭解:父母年老了不可能改變,兒女要接受父母存在的問題。

蔣奶奶的處事肯定存在問題。她有家世、有錢財,卻沒能培養出強兒子。兒子不幹工作,一直啃老,她不反對;兒子帶著一家啃老,她也無所謂。她把兒子也當“老本”,對兒媳、孫女卻當成消費她的人,態度相當不好。當她被“賭”光了家產,兒子也因承受不了壓力跳樓,蔣奶奶失去了所有的“老本”,也不得不面臨尷尬的養老問題。

處理完蔣爸的喪事,蔣奶奶拿出餘下的錢給南孫媽媽,她希望南孫媽媽、南孫她們三人一起生活。但是,南孫媽媽卻沒接錢。南孫小姨說:“這麼多年,你對她們母女並不好,姐姐已經忍了20多年。要讓姐姐再為您犧牲以後的時間再為您養老,恐怕親生兒女也很難做到。”蔣媽媽堅決要走,這錢支援您在養老院的費用,將來錢不夠了,自己就算在國外打工、涮盤子也會給她繳上。蔣奶奶自然不願意,她說:“雖然我對你不好,我從沒剋扣過你用錢。這些年,你打麻將、買東西,也從來沒想過為家裡節儉。一家人住在一起,相處不好是一個人的責任嗎?”養了兒子一家20多年,又被敗光了家產,自己卻要在養老院孤獨終老,蔣奶奶也不甘心。蔣媽媽不為所動,蔣奶奶最後賭氣說:“好,我去”。蔣南孫推門進來說:“我不和你們出國,我要留下來照顧奶奶,大不了我不結婚”。

如果是普通的奶奶,身體好的時候可能還是一個伴,生活上也能幫孫女搭把手,可蔣奶奶什麼家務都不會做,還講究、要求特別多。如果有經濟條件還行,蔣南孫爸爸又欠了一屁股債要還。最重要的,挑剔是她一輩子的性格、習慣,而她們之間以往的關係還特糟糕。這對剛畢業不久的蔣南孫,的確是不小的挑戰。父母年老了,送養老院,還是犧牲小輩的幸福顯然都不妥。

但是,透過這一情節,我們可以看出,跟老人講道理不是好辦法。即使她20年一直做得不對、不好,也無法計較斤兩、講對錯,更沒辦法把她重新塑造,也許最好的辦法只有——無條件接受。蔣南孫媽媽自覺得委屈了20多年,一直忍氣吞聲,但蔣奶奶說的話,在道理上似乎也沒錯。我對你不好,你也沒為家做什麼。兩個人相處不好,其實不是一個人的原因。

像書裡講的:“面對難相處的父母,講再多道理都不一定有用。其實,父母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

學會理解,“麻煩”父母再也傷不到你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中,像蔣奶奶、蔣爸爸、謝嘉茵這些父母都有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自戀、控制、依賴、冷漠、刻薄、自私等。他們會給家人帶來影響,自身卻感受不到。解決問題從瞭解開始,我們用書中的內容來解讀“理解”的層次。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格雷絲.勒博與芭芭拉.凱恩,他們都有超過30年的社工臨床經驗。根據調查問卷測試後問題的嚴重性,書裡把蔣奶奶、蔣爸爸一樣的“麻煩”的父母分成了三個等級:難相處父母、中度難相處父母、重度難相處父母,並針對每一類父母給出了應對和溝通的技巧。

書中把這三個等級的父母的情況歸納為:依賴型父母、潑冷水型父母、自戀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毀型父母、恐懼型父母六類。每一個人不一定就屬於一個型別,像蔣奶奶既屬於“依賴型”,又有“潑冷水型”父母的特徵。她極度依賴別人,又對別人極度挑剔;她可以責難別人,卻不允許有人責難她;她愛發脾氣,看什麼都不順眼,卻對與自己相同的人毫不留情地批評。根據書裡調查問卷上的問題,對蔣奶奶進行分析,41項麻煩行為中,她佔了11項——屬於中度難相處型別。她只愛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比如她的兒子和不存在的男孫。

把世界看作非黑即白,心理學上稱之為“分裂”行為。它與過度依賴一樣,其根源是一種被拋棄感。分裂是一種自我防衛,主觀者的感受其實比你更糟。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成長的傷痛,現在的“難纏”就是經歷的痕跡。雖然,他們的傷及受傷原因我們不得知、看不到。但是,“即使你再怎麼對父母的行為感到難過和無助,也不會比他們自身的感受更糟”——這句話的意思是,“麻煩”父母本身更痛苦,做為子女如果理解他們產生的行為並非主觀意識,而是和他們自身經歷的痛苦有關,你會對他們更有同理心,而不再反感。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子女,首先必須瞭解問題並不在某一方。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問題行為上,而沒想到彼此間的關係,便很難走出困境。一般而言,麻煩人物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反倒經常覺得別人很有問題。”

“也許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曾經不斷嘗試改變你母親,堅信只要如此,你們的感情即可升溫。也許相反,你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對父母的任何改變不抱希望,只是萬念俱灰地順從他們所有的要求,或者乾脆斷絕往來。”

“成年子女可將父母的問題行為歸結於背後深層次原因。這層體認絕對有助於改善你與父母的相處模式。你以嶄新的視角去看待父母,你會變得不那麼容易生氣,並比較有同理心。你會學著不耗費心力去改變父母,而是尋找有建設性的、實際的方式接納他們。”

理解和接納他們,讓彼此不受傷這是第一個理解層次。

理解“麻煩”父母,還有兩個層次

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不喜歡那些“勸人大度”和接受的道理和觀點。不過,書裡的內容並不空洞,是經驗、經歷,而不是大道理。

書中說:“彆強迫父母遷就你”,可以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改變回應父母的方式,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失控地對父母發火,那隻會傷害彼此,完全無濟於事”。

層次二:理解不是百依百順,那樣只會助長對方的依賴,會令照顧的人難以負擔。設定界限讓幫老人適當調整,為自己爭取“喘息”的機會。如果不是兒子捅的“窟窿”太大,蔣奶奶的財產到老都吃不完,不用有任何改變。但沒有經濟基礎,再給她提供以前一樣的生活恐怕很難;如果把她打回平民狀態,要求她洗衣做家務、粗茶淡飯,也不現實。

家裡破產了,蔣奶奶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她感嘆:“家裡現在只剩下女人了,如果有個男孫就好了。”蔣南孫聽了沒忍住,她回懟:“讓家裡變成為這樣的不是家裡的哪個女人,而是惟一的男人,您的兒子。出面挺我們的也不是章安仁(前男友),而是朱鎖鎖”。南孫的話在勸蔣奶奶面對現實,走出認識誤區。

蔣奶奶對鄰居阿婆說出自己的擔憂:“不知道孫女靠不靠得住”。蔣南孫說:“有人享福一輩子,但畢竟只是少數,還是普通人多。我是人不是神,有福我們享福,有辛苦也只能迎難而上了。我是您孫女,理應有求必應,但我也不是無所不能,您也不要對我要求太高了。”說歸說,南孫決定養她、為她養老送終,這便是最大的安全感。事先說好自己能辦哪些事,這也是一種範圍限定,防止老人過高期望或無理要求。

理解層次三,理解、滿足,幫她調適生活。在對蔣奶奶的照顧上,朱鎖鎖的做法更貼近於書裡的觀點:理解、安慰她,儘量提供她需要的,給她慢慢適應、習慣的時間,一定要有彈性。

蔣奶奶的講究,“平民”的確很難接受。但站在她的角度,她幾乎失去了所有——房子、財產、兒子和熟悉的環境,惟一能留下的只有這生活習慣和方式了。對於蔣奶奶的習慣,朱鎖鎖選擇了在接受範圍內滿足。她為奶奶買了以前常用品牌的床單;幫她準備了一個鏡子代替化妝臺,滿足了基本的習慣需要,對方感覺被在乎、被尊重,相處就容易多了。

蔣南孫外出那段,蔣奶奶的生活都由朱鎖鎖料理。朱鎖鎖下班回來很累、很晚,想點外賣。蔣奶奶說,不想吃外賣不衛生,朱鎖鎖二話不說進廚房。早晨起來朱鎖鎖一路小跑著拿雞蛋,又一路狂奔回廚房,一不小心雞蛋碎了一地。看著她忙碌,蔣奶奶說:“你以後彆著急下班,晚了也不要緊,你從國際飯店給我買回些點心就行。”有時候,言語做不到的,行動卻可以改變。

“麻煩”老人只是不願意改變習慣,如果把這個看成是“自私、苛刻”,你會很生氣,她本人也生氣。如果降低了對他們的要求,給予理解,大部分父母還是能溝通的。

理解,不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而是接納,有彈性地設定界限,在合理範圍內滿足——有人說《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裡多是國外的案例和觀點,會不會不適合國內的情況,我想說,愛和理解可以分層次,但不分國界。

借用南孫小姨的話:“你不能選擇你的出身,你受你父母、受你家庭影響,不可避免的。要從某一個地方出發,開始你的旅程。要往哪裡走,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遇到的每一個人、看過的每一本書、每一部電影,都在對你起作用。”希望這本《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能對更多人起作用,讓更多人懂得父母。

“那個嚷著要離開的小孩,後來有沒有幸福起來,一定是嘗過了苦辣酸甜,最後才肯把委屈解開,所以哭著笑著跌下來爬起來,就像沒得到過愛,沒有你在或不在的安排,原來遺憾的不能重來。傻傻等誰的關懷,用冷漠找尋依賴,為何人要失去,才會感慨……”

——不要等到失去,才去遺憾和感慨,人生不會再重來。無論父母是一直麻煩,還是年老才變“麻煩”,請不要嫌棄他們,理解他們,改變與他們的溝通方式,找到你們之間相處好的“解”。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是“理性人”?還是“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