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爸爸出軌26年,我只恨媽媽…”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
這是趙薇監製的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二期中的一幕。
故事講述了26歲的小雨(楊紫飾)在生日這天,通過錄制影片的方式哭訴了母親這些年對自己“窒息”的愛。
如果能回到26年前,她一定會選擇殺死自己。因為她的出生並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相反帶來的是那長達26年的痛苦。這份痛苦折磨著父親,折磨著母親,也同樣深深地折磨著小雨自己。
但她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結果就是,26年前父親孕期出軌,母親痛不欲生,襁褓中的她也成了母親報復父親的工具…
最終父親被鬧沒了工作,她被鬧沒了家,然而這才只是開場…接下來,母親煮好添加了農藥的粥,自己吃完,開始喂小雨,所幸被鄰居發現,把她們送到了醫院,這才撿回兩條命。
此後,母親便斷絕了小雨和父親以及父親那邊所有親人的聯絡。
爺爺去世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見上唯一的孫女小雨一面,因為母親的阻攔,結局自然是未見到,後來奶奶也去世了,至死也沒有見過小雨。
如果說沒有見過爺爺奶奶是小雨心底的痛,那見過父親而不知那人便是父親,得知後再想見卻陰陽相隔,便是小雨此生最大的遺憾。
一直害怕愛情、拒絕愛情,不想像母親一樣痛苦的小雨,從未想過會有一個男孩對她說:“你知道人最勇敢的是什麼嗎?就是哪怕你知道會受傷,可你還會選擇勇敢去愛,我希望你能有愛人的能力,哪怕那個人不是我…”
小雨被打動了,但這段愛情並沒有維持太久,男孩便消失了…
再次相見已是多年後了,昔日的男孩也已為人父,他懷抱著女兒對小雨說道:“是阿姨找到我,說我配不上你,讓我離你越遠越好…”
小雨忽然想到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媽的世界只有你,所以你的世界也只能有媽媽,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愛你,那就是媽媽。
02
“你毀了我的生活,又說那是因為愛我…”
母親那窒息的愛充斥著小雨的整個人生,她孤獨、痛苦,沒有朋友,無法戀愛,她說自己最終還是沒能擁有“愛人的能力”。
然而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樣的故事,正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上演著。隨著劇的熱播,#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也迅速登上了話題熱搜,很多人開始回憶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其實,窒息之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本質上就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拒絕承認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和靈魂的人。心理研究證明,父母之所以會這樣,大部分是因為他們也曾經被這樣對待過。
重男輕女的母親,往往童年時也被自己的父母或親人歧視過;
覺得“男孩不打不成才”的父親,往往兒時也經歷過家庭暴力;
所以,想要終止原生家庭的傷害,首先得從父母改變。
03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經歷,但可以決定這些經歷對我們的意義…”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底色,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的另一句話:“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經歷,但可以決定這些經歷對我們的意義”。
不懂如何愛的父母往往也沒有被好好愛過,我們沒有理由去責怪他們,那麼面對子女,我們又要如何充當好父母的角色呢?妻子、孩子、媽媽,家庭中男人應該與誰最親近?
面對家庭,我們又要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縛,活出真正的自己呢?在良性的家庭關係中:誰才應該是家庭中心?
或許,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家是“避風港”還是“戰場”,再評估一下原生家庭是否有投射在自己的親密關係與親子關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