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吃飯的時候,本來剛開始還挺愉快的,等吃到一半的時候,有位親戚像想起來了什麼似的,問我朋友:“欸,你老公呢?怎麼沒看見他?你生日他怎麼能不在家呀?”
我朋友臉色一變,但還是回了那個親戚說:“他在忙,回來不了。”“欸,那怎麼行啊......”這位親戚還想說什麼,但是被別人給拉走了。
後來一整晚,我朋友都心情不佳。其實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她老公工作比較特殊,雖然掙的錢多,但是休息時間很少,再加上兩個人工作的地方距離比較遠,便開始了長期的夫妻異地生活。
其實我朋友剛開始覺得沒什麼,只要兩個人心裡面都有對方就行,哪怕一年只能見幾次面也值得。但是時間一長,發現自己脆弱的時候,需要他的時候,他都不在,她的心裡面難免會覺得失落。
其實這已經不是我身邊第一對異地夫妻了,還有好幾對和他們倆也是一樣的情況。只不過,有的夫妻撐住了,有的夫妻因為長期異地,感情淡了就分開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夫妻異地那麼多呢?
02 有了好的物質基礎,才能夠為婚姻提供保障其實我們不得不說到一個原因--物質基礎。
之前有跟大家談到過,物質基礎是一切的前提,因為人首先得生存下來,才能夠去考慮其他的東西。
單身的人每天忙著工作,那麼結婚的人就更別說了,他們生怕自己工作少了。
我一直覺得敢結婚的人都是勇士。兩個人從情侶到夫妻,實際上也就從理想到了現實。
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每天膩膩歪歪,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在一起,而且每天都會想著對方在幹嘛,有沒有想自己,或者是規劃兩個人該去哪裡玩兒。
結婚了以後,兩個人會發現他們的話題變成了:這個月的電費水費氣費是多少?超市的菜和菜市場的菜哪個更便宜?物業費是不是又該交了?
總之,兩個人的生活總是在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兩個人的物質基礎夠牢固,那麼問題就會很少,但是如果兩個人的物質基礎比較薄弱,可能常常會為了這些問題大吵一架。
所以,結婚的前提就是要有物質基礎。如果兩個人都想踏實過日子,便會勤勤懇懇工作,但是不是所有的條件都有人給你創造,夫妻之間難免會有人要去其他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由此,兩個人的異地生活就此開始。
並不是他們願意異地,只不過是為了能給對方更好的生活罷了。
03 異地生活不容易,何以解相思那異地戀還過日子嗎?當然要過,只不過會比較辛苦。
說回我那個過生日的朋友。她和她老公雖然是相親認識的,但是共同話題卻意外的多,再加上雙方父母都比較滿意,兩個人談了兩年之後,順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倆結婚之前,男方工作其實還沒那麼忙,雖然兩個人不常常見面,但是隻要是我朋友過生日,他一定會準時出現給她一個驚喜。
結婚以後,兩個人的角色由情侶變為了夫妻,深感責任的重大,兩個人在工作當中也就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男方由於工作表現突出,還獲得了升遷的機會,只不過這也代表他越來越忙了。
我朋友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通情達理的人,沒有向她老公抱怨過他陪她的時間少了呀之類的,反而會覺得心疼,因為我朋友和她父母還有公婆都在一個城市,但是男方是在另外一個城市,身邊也沒有什麼熟悉的人,他老公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在“單打獨鬥”。
我有問過她後不後悔之類的,她說不後悔,只是偶爾一個人的時候會覺得有些難過,但是想到他在拼命地為了兩個人的未來打拼,便覺得幸福感滿滿。
但是結婚以後,她覺得兩個人在異地,如果交流少了,那麼時間一長感情就會淡,所以她有什麼就會直接表達什麼,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
而且每週六她都會和他老公影片,哪怕對方工作累了不想說話,他倆也會開著影片,直到對方進入夢鄉。
雖然兩個人在異地,但是因為我朋友比他老公時間充裕一些,所以我朋友只要有空就會去看他老公,給他下廚做飯。
04 兩個人互相理解,其實異地戀不困難異地戀很辛苦,這是我對於異地戀的結論。
有很多夫妻都是因為異地戀而離婚的,因為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也許你想要跟他聊天,但是他卻在忙沒有接到你的電話;也許今天是你的生日,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他沒有辦法陪著你......
很多異地夫妻會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兩個人距離遠了,話題少了感情就會淡。但其實並不是說兩個人一定要每天都說很多話,感情才會好。我記得有句話叫做:兩個相愛的人,哪怕看著對方不說話也覺得幸福。
所以,其實只要兩個人都懂得及時向對方表達你對對方的感情,讓對方知道你是在乎他的愛他的就可以了。
而且兩個人異地,要學會互相理解,既然當時決定了要結婚,一起攜手度過一生,那麼在生活中該有的就不是抱怨,而應該是包容。
只要兩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再以異地戀為由離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