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表妹剛畢業工作時,因為收入不高,就和同是外地的,同時入職的另一個姑娘合租了一間屋子。

想著,這樣不僅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而且初來乍到的兩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能相互有個照應。

剛開始的時候,兩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休息日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工作上相互幫襯,吃喝玩樂一起分享,處得倒也還和睦。

可是,隨著兩人的日漸熟稔,問題也就來了。

表妹和室友共用一個衛生間,平時洗漱用品都放在衛生間裡。

室友用完了自己的洗髮水、沐浴乳之後,就直接拿表妹的用。

起先,表妹也沒在意。

可是,用完一次又一次,表妹都已經重新購買了好幾回了,她那個室友還沒有自己另買的意思。

對於表妹的不滿,人家倒是絲毫不見外,說:“咱倆誰跟誰呀!沒必要計較這麼多吧!”

不僅如此,表妹放在桌上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她那個室友也總是自取自用,從不跟表妹打招呼。

表妹說她有一次洗完澡出來,看到她那個室友又擅自拆封了她新買的一支口紅,正往嘴上抹。

她氣急了,那是她存了錢買的一支心儀了好久的口紅,自己都還沒用。

表妹說,她真的是越來越無法忍受室友那種毫無分寸感的樣子。

可她那個室友,不但沒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在公司裡到處說表妹小氣,還把表妹曾跟她說過的一些小秘密說與旁人聽。

表妹一氣之下,就獨自搬了出去,還和她斷了朋友關係,只做個普通同事,保持著距離。

想起周國平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如果表妹的這位室友在得知表妹不滿之後,能明白自己的一些作為已經超越了兩人最後的界限,若能及時剎車,就不至於將關係鬧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條底線,都有自己想要保留的獨立空間,哪怕是戀人、夫妻、父母和子女間,都要適當地保持距離,更何況是朋友。

關係再好,分寸也絕不能失。

三毛就曾說: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年少時,我們總認為,朋友間就該是親密無間的,不見外,不生分,才足以顯得真誠,才是友情該有的樣子。

可現實是,有多少友情,恰恰就毀在這過於親密,過於不見外上。

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剛開始,可能會讓人覺得你不拘小節,親切好交往。可要不了多久,就會讓人唯恐避之不及了。

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往好聽裡說那叫“不拘小節”,若說白了,那就是“缺心眼”、“缺根筋”,實屬心智尚不成熟。

正如周國平所言:

分寸感是成熟的標誌,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好的友情,可以親密,但不必無間。

若是失了間距,就會無所顧忌,這樣只會干擾到別人的正常生活,也會讓別人對你失去信任,甚至心生反感。

與人交往,雖不必事事謹言慎行,但一定不能僭越,退在對方的底線之外,才能讓一段關係舒適且長久。

有一句話說得好: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其實就是對彼此的尊重。

關係再好的兩個人,若是相處起來,失了分寸,越了邊界,也會很快分崩瓦解。

朋友如此,親人如此,愛人亦不例外。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有規,交往有矩,他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懂得把握尺度,讓人感覺親近又沒壓力,自在卻又不疏遠。

能把握好分寸的人,周身自帶一股親和的魅力,會吸引你想要與之交往。

他們不一定會有多熱情,也不是有多圓滑,但是,他們說話辦事總是會讓人覺得恰到好處。

和他們交往,你不必擔心會有難堪,也不必擔心會被傷害,跟他們相處,你會有一種妥妥的安心感。

因為,他們懂得將心比心,知進更知退。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相看不厭,相處不累。#情感#

我們每個人在與人交往中,都應當懂得剋制,把握好分寸,不超越界限。

熟不逾矩,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奶奶又來蹭飯了",孩子的話讓奶奶哽咽,月子仇一輩子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