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呆爸
1、50萬花到哪了?我們家2020年家庭開支近50萬。
說出這個數字,全家人都嚇了一跳,老婆也不敢相信。
我來算一下吧,50萬是怎麼花掉的?
看得見的大頭就有:
買車首付14萬,房貸車貸一年9萬,這就23萬了。
家庭買菜水果電費之類日常開銷在4到5千,這一年差不多5萬。
阿呆幼兒園學費小3萬;還給阿呆買了個學習桌,團購的記得是3千。
我自己還買了個華為手機、筆記本,用了1萬;
給老人體檢,花了1.4萬;
雙方老人來幾次,每次回家一個人帶幾條煙回去,大概一共花了4千;隔幾個月,我還集中打點生活費。
另外,就是物業費5千+爸媽保險5千+父子保險1.5萬+游泳畫畫1萬,這就3.5萬了。
去年老家有事,我跑得次數多了一點,來回一趟路費差不多一千,回了五六趟了,5千了。
對了,還買了大概1.5萬的茅臺酒。
這七七八八一算,除了買茅臺、手機有點奢侈,可以再緩緩,其他的其實也都是日常生活。
總結下來就是四大塊:
房貸車貸+教育+醫療+柴米油鹽
2、有信心,也就敢花了這可能是二三線城市裡三口之家最常態的支出了。
我問了幾個朋友,反饋也差不多。
在二三線城市裡的三口之家,不算房貸、車貸的話,一般每個月都要開銷至少1萬塊。稍微手寬一點,兩三萬也常見。
當然,這跟我的樣本有限也有關係。
我問的幾個朋友基本都是大學畢業,工作十年左右,行業馬馬虎虎,不出大波折,夫妻年收入加起來一般在30—60之間。
實事求是的說,在整個中國的資料樣本里,這是屬於中等偏上了。
就是放到歐美髮達國家,家庭年收入在5—10萬美元,也不算低。
每個年度,每個階層、群體都有自己的困擾,焦慮。
我接觸的幾個朋友,普遍的焦慮是:
都是三十出頭,四十不到,一路走來,要結婚,要買房,要養孩子,要教育,要買車,要養老。
雖然自己看起來一年有三五十的,其實根本存不下來多少錢。如果是出生農村,沒有多少家底可掏,壓力更大。
焦慮完全不必放大。網路上的許多育兒中“雞娃”“內卷”之類的焦慮,有很多真的就是人為撕裂,為了流量而編造。
我的想法是,錢只有花出去了才有意義。
正值當打、享受生活的年齡。對家庭的將來有信心,對這個國家有信心,也就敢花了。
3、房貸、車貸、茅臺,是投資嗎?50萬里,“房貸車貸”佔了大頭23萬了。
有人說,這不能算是日常開支,今年買了車,買了房,明年不就沒有這項開支了嗎?
房貸,勉強可以算是投資,是資產。只要將來不跌,那現在的每個月五千塊的房貸就相當於是存定期了。
不過換一個角度想,房子只要你不出手,大幾十萬的房貸壓在身上,那也是一種負債啊。
車子和房子不一樣,房子有可能漲,車子則百分百隻有跌。花出去了其實就是花出去了。
我們家今年買車首付是14萬,貸款了8萬。明年雖然在車上沒有大頭支出了,但是保險、保養的費用也來了。
去年花了1.5萬買了點茅臺存著,這個是個人的興趣,勉強也可以算投資吧。
每年生日買一瓶,印上手機,就是一個特殊的禮物。十年二十年之後,孩子結婚拿出來,就是一種新時代下的“女兒紅”。
4、兒子的教育費用,只會漲,不會少2020年,在阿呆的教育上,學費、興趣班之類的費用加起來大概4萬。
這一塊的支出,在未來的日子裡,只會漲不會跌。我和身邊的朋友聊過,家庭的重頭開支,基本都逃不掉“教育”兩個字。
有兩個朋友,為了孩子小升初,一年的補課費竟然超過十萬。
雖然孩子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覺得“只要快樂就好”,但是到了升小學、初中之後,普遍就態度大變了,很焦慮了。
因為過往的經歷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
要想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唯有讀書上大學。
只是對於我們這些從農村出來,沒有多少家底可掏的人來說,除了曾經有過一張“985、211”的畢業證之外,能夠在金錢、人脈這些方面能夠助力的並不多。
看中的學區房,大多數也只能是看看。
於是,只能拼命的給自己加壓,也給孩子加壓,把一家的大頭開支都花在了孩子的家教、輔導班、興趣班上了。
有錢階層的方法,有錢有閒有資源,根本不必來參合內卷大戰。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無路可走,只有讀書。
5、努力掙錢,踏實生活拉賬單,算數字,這是很枯燥的一件事。但這就是生活的真相。
我們老家總說一句話,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原因就在這裡了。
我和老婆掙的不多,這麼大開支也是在勉強應付。
其實真要說,這個支出看起來很嚇人,但是細細推究,能夠節流掉的也並不多。
也就是水果少買點、肉少吃點,手機再扛一扛,衣服少買幾次了。
其他的,孩子的學費得交啊,老人的醫療得保障啊,物業費水電費你不交試一試後果?
有一個家庭,老人安康,老婆賢惠、孩子可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做到“努力掙錢,踏實生活”八個字,就可以打消百分之九十的焦慮了。
而那剩下的百分之十,很可能只是泡沫而已,你不吹,它也會自己爆。
今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