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請你收聽的是宋旭嵐老師領讀的《學會提問》精讀班的片段。
這段內容講的是,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最容易犯的幾類論證錯誤。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在論證上犯錯誤,比如說家長就常常這樣教育孩子,“整天就知道打遊戲,以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這個聽起來“絕對正確”的結論放到現在,可能已經不好用了。
因為,孩子很可能會反駁你一句:“誰說的?靠打遊戲掙錢的人多了去了!”
本來家長是想說服孩子好好學習,但是論證上卻出現了漏洞。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玩遊戲”和“找不到工作”這兩件事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了。
類似這樣的論證錯誤,在工作和生活中還有很多。具體可以分成哪幾類,又要如何避免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學習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就是要判斷結論是否合理,就是要評判論證的價值大小和質量高低,就是要從沙子裡把金子淘出來。
01.
尋找謬誤的方法和常見謬誤的型別
“淘金”的第一步,就是檢查一下論證結構。前提假設有沒有問題,結論是否清晰,從假設到結論之間的關係是否成立,證據是否真實可靠。
書中還提到一些謬誤的名稱,比如人身攻擊型謬誤、滑坡型謬誤、訴諸公眾型謬誤、訴諸情感型謬誤、稻草人謬誤、虛假的兩難謬誤、亂扣帽子謬誤、光環效應謬誤、轉移話題謬誤、迴圈論證謬誤等等。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還有很多謬誤。
你沒必要記住這些謬誤的名字,但是可以以它們為線索和標誌,發現淘金路上的陷阱。
02.
在工作中敏銳地發現謬誤
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在網際網路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觀點和說法。其實運用你現在掌握的這些方法,你就能發現其中有不少都存在著論證謬誤。
比如,有一個國家在抗疫上乏善可陳,在“甩鍋”上卻絞盡腦汁,總是把責任推到別的國家。這類論斷實際上就屬於稻草人謬誤,因為它就是某些人另外編出來的一個論題(也就是稻草人),藉以分散輿論的注意力。又或者像有些文章,動輒就寫什麼14億人不答應之類的話,這顯然就是訴諸於公眾或者訴諸於情感,這都是謬誤論證。
在工作中,人身攻擊謬誤也很常見,比如你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對於工作很有自己的想法,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是難免會有同事說三道四:你一個應屆畢業生,還想這想那的,省省吧!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人身攻擊謬誤,因為對方所攻擊的,不是你的論述本身,而是你的身份。
當然如果你的身份很牛,很有權威,那麼人身攻擊謬誤也可能會反過來變成另一種:訴諸於權威的謬誤。比如,新冠疫情期間,有些媒體會發布資訊說,某專家認為某藥對冠狀病毒比較有效。
可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就此相信了這樣的論斷,那麼你就是在訴諸於專家的權威。其實,出於謹慎,你首先應該問問What,是什麼——也就是了解一下這個藥的主要成分、針對的病症、有沒有副作用等等;再問問Why,為什麼要吃這個藥?這個藥的機理是什麼?是殺死病毒,還是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是要尋找證據Evidence,看看是否有足夠多的臨床病例的驗證?用藥對比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是否有學術界認可的專業論文?
最後,再分析一下論證過程有沒有問題,也就是Prove,看看論證過程中是否隱藏了某種假設?論證是否存在謬誤,等等。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有的國外某領導人極力推銷羥氯喹,但並沒有充足的專業證據,他只是說他自己在吃,而且沒有副作用。但是,你可能就要提問了:即便這樣,那這藥對所有人都沒有副作用嗎?他極力推銷羥氯喹的做法,是否隱藏著他希望民眾相信有特效藥,從而儘早復工以恢復經濟的價值觀假設呢?
你看,經過這樣的WWEP模型的檢驗,你就可以擦亮雙眼,對一些不靠譜的結論做出自己的判斷了。
再比如在商業談判中,銷售抱怨說現在的專案進入了兩難境地,客戶要求要麼降價,要麼增加服務。但實際上再仔細想想,還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呢?也許是降價減少服務,或者說雖然增加服務,但只增加成本不高的服務呢?
其實,在很多的商業談判或者交流溝通中,都有這種區域性妥協和讓步,然後達成共識的可能,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非黑即白,出現只能選a或選b的情況。比如,華為提出的一種“灰度”理論,這也是一種商業智慧。
因此,你在商務活動中就需要特別注意這種虛假的兩難謬誤。
03.
在生活中避免受騙或被誤導
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警惕論證謬誤。比如,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講的一些“道理”,也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謬誤,有時候孩子給你反駁一下,你還真有可能無言以對,難以自圓其說。
比如,你可能跟孩子講:“你現在整天就知道玩遊戲,以後找不到工作賺不到錢怎麼辦?!”
孩子沒準兒反駁你一句:“那我為什麼不找一個既能玩遊戲,又能賺到錢的工作呢?現在的遊戲行業可是朝陽行業呀!”
你看,孩子抓住了你的論證漏洞,因為玩遊戲和找不到工作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絡。所以你講的道理裡面有謬誤,你就很難讓孩子聽你的。
識別論證中的謬誤還有一個現在比較常見的應用場景,那就是幫助你的父母防止被騙。的確,現在有各種各樣的騙子,尤其是那些賣保健品的,他們的目標人群就是老年人。他們的話術經常是:您看我們這位先生或者阿姨吃了這個藥,氣色一下子好了很多,白頭髮也沒了,精力也增強了,您目前這個情況正適合吃這個藥,您放心,一吃準見效!
這個話術中的論證謬誤你或許也能找到,那就是,別人吃了這個藥管用,不見得你吃了也管用。畢竟,個例不足為信,更何況對方口中有療效的個例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也是個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
如果你掌握了批判性思維,你可以幫助你的父母意識到這一點,你可以透過我們前面講過的提問的方法,改變父母的前提假設,從而引導父母自己去得出這個結論來。
講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當我們掌握了正確的論證方法,並且能夠敏銳地發現謬誤,我們就可以快速發現事物的本質,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這也再次印證了電影《教父》中的那句話:花半秒鐘發現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他們的人生必然有天壤之別。
在“湛廬閱讀App”內搜尋《學會提問》精讀班,
即可收聽此課程。
湛廬創始人韓焱老師將用專業出版人的視角,每天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專欄將用一條音訊,一段文字,解開你的閱讀困擾。和你一起親自閱讀,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