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其實,很多人都相信命由天定論,堅信自己這一生貧窮還是富有,在出生那一刻便決定好了。於是,這類人經常感嘆自己的命不好,又羨慕那些能含著金湯勺出生的人。
窮真的是一開始就會被書寫上姓名嗎?那為何世間仍有那麼多本是布衣的平凡人,在後來的成長中,一步步改寫了命運?
其實,窮從來都沒有被設定。好的出生的確可以使個體贏在起跑線上,可人生這條賽道,最終還是得靠自己跑完。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如此差距懸殊的財富分配不均,背後最大的影響就在於窮人與富人的思維不一樣。
比如,同樣是房產問題,窮人便會將房子當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會一輩子拼命地努力工作,最後換得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而房子在富人的眼中,只是一份投資罷了,在他們沒有充足的原始資本時,會選擇貸款去買一套房,然後通過後天加工,將房子變作出租房,租給他人來收取一定的租金。
這份租金恰巧能夠幫其抵押每個月的房貸,最後靠著出租房屋這筆買賣,他們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縱身一躍跨進了富人圈。

越窮的人越無法轉變自己的思維脫穎而出,而這樣的窮思維,很大程度來自其整個家庭的影響,他們不僅安於自己的貧窮,並且喜歡掌控子女,使之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人。
這三種工作,是這些家庭心目中的首選,會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從事他們心目中最好的職業。
一、教師雖然這份職業在大眾看來神聖又充滿奉獻精神,但對窮人來說,從事這份職業並不是為了教書育人。他們想要的不過是社會人的尊重、得體的面目以及不被替換的安逸。
可現實中的教師未必有想象中的那般好,它的確是鐵飯碗,可這份飯碗並不會很滿,如果僅靠教師工資想要買房、改變最底層的命運,對今日的社會而言,難於上青天。

每個月幾千塊的工資、定時的工作日,唯一晉升的空間便是不停為自己打升級戰——評職稱,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個體不斷地自我完善,還需要相應的年齡資歷。
要說體面,也並不一定。如今家長的學歷都挺高,這同時給教師製造了更高的難度,若是未能教好學生,也是很難下得了檯面。
其次,現在的小孩自我意識都特別高,給教師管理也增添了不少困難。家長更是會將自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歸咎於該老師教得好與不好,所以成為一名教師,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體面。
二、醫生又是很多最底層窮人所向往的職業,普遍窮人家庭都認為醫生是就業率最高,並且永遠都有前景的職業。對外說自家孩子是名醫生很長臉,醫生的工資也很令人神往。

而現實生活中,可能只有真正的醫務工作者知道,從事這類職業,除非是在效益很好的大醫院,否則工資根本沒有傳聞中那樣高,他們卻得時刻保持需要隨叫隨到的狀態。
醫生隨時會遇上忙碌,一天都吃不上飯、喝不上一口水,忙碌便是對這份工作的最好總結,如今很多醫患關係衝突,也讓醫生這份職業變得不是那麼安穩。
三、律師很多人都認為,律師就是躺著收錢的業務。只要你、口才夠好,即便是沒有一場官司可打,也能靠接業務諮詢賺夠幾套房。
曾經有一句話:“若送子學習法律,成功與否,就頗不一定了。想靠法律吃飯的人,二十個人中,不過一人成功罷了。”
一個家庭想要培養出一個賺錢的律師,就必須得做好充足的資金投入。想要擁有官司,必須先憑藉自己不停在社會中建立人脈,做好自我宣傳,還得為了一件案子生活作息不規律。
任何一份表面得體的工作都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窮人們卻只擅長片面地看待優點,這也是造成他們不能變為富人的最本質原因。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Burns, D. D.(1999).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Rev. Plume/Pengui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