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次,看到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跟他媽生氣,他媽怕他晚歸囑咐他早點回家,孩子因此特別煩。
那一幕,在我偶然看到電視劇《遇見幸福》中蕭晴的母女大戰時,再次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叛逆的高峰期。蕭晴因為從小沒有好好陪伴孩子而拼命想彌補,可是孩子大了,正趕上青春期,她現在整天死守在孩子旁邊,管這管那,苦口婆心嘮叨個沒完,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是見她就煩,女兒一句反問,“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把她噎在那啞口無言。
因為母女倆一時溝通不了,最後女兒乾脆還把她媽媽的電話給拉黑了。蕭晴因此崩潰大哭。
看到這裡,非常有感觸,本來父母的心都是好心,想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可是卻不經意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重要節點。聯想到自己帶孩子的經歷,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也許不是長大的孩子討厭父母的嘮叨,而是我們大人錯過了跟孩子嘮叨的機會。
2
帶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小時候其實小腦袋瓜裡問題特別多,而且特別樂意聽大人給她講這講那,這時候不管父母變著花樣地“嘮叨”,孩子都能仰著小臉聽得津津有味。
但有一個父母經常可能會犯的錯誤,就是孩子總纏著你讓給他講這講那,父母又經常性地很忙,大人難免某些時候為了安撫孩子就拿什麼東西或條件敷衍了孩子,不知不覺使得孩子覺得好像什麼都可以談條件,父母又浪費了與孩子建立溝通連結的機會。
其實,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也是非常短視的。因為,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對父母失望後,他們也許就可能永遠鎖上原本對父母的敞開的那扇門。等父母后知後覺地意識到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多半已經過了那個最渴望父母嘮叨的年齡。
3
李玫瑾教授曾說,媽媽在從小給孩子換尿布的過程中,那種一邊換著尿布一邊跟孩子愛的嘮叨,是跟孩子建立良好互動的很好的機會。不要覺得孩子小,其實他懂得並不少。
如果從孩子嬰幼兒時期開始,父母能夠把這種愛的嘮叨一直保持下去,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把自己想告訴孩子的,想傳達給孩子的所有善的,好的,正的思想和信念,潛移默化地,一點一滴地薰陶,滲透給他,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在他們遇到人生中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一定會在某個剎那,突然回想起,我的父母曾在我耳邊經常跟我說過這樣或者那樣的一句話,所以,我一定要走好自己,不讓他們失望。
《遇見幸福》裡,甄開放後來被診斷得了癌症,她在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她怕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再繼續陪伴孩子長大了,於是她開始給自己的女兒樂樂預先寫了很多封信。她其實也是想把那些重要的提醒,叮囑,期望,和勉勵,一股腦都給到孩子,她怕自己以後沒有時間和機會再去跟自己的孩子嘮叨了。
所以,會嘮叨的父母,從小嘮叨到大,逐漸學著閉嘴不嘮叨;不會嘮叨的父母,小時候不嘮叨,等到孩子大了卻突然開始嘮叨,孩子不接受。
父母的嘮叨,其實是盛滿了父母愛和疼的叮嚀,那些從小在父母愛的嘮叨中長大的孩子,其實是很幸福的。即使我們年輕時領會不到,甚至反而覺得特別煩,但終有一天,我們會恍然明白,它是父母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那裡面飽含著父母一生的智慧,教訓和遺憾,而父母最希望我們的就是,我們能走得比他們更好,更遠,更幸福,他們最不希望看到我們再走他們走過的彎路,更不希望我們再去經歷他們所經歷的痛苦和不幸。
一輩子有父母嘮叨的孩子,最幸福,請珍惜。
錯過嘮叨的最佳時機的父母,最後悔,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