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準備聊一個,自己好奇的問題。那就是,一個整日奔波在名利錢財路上的人,和一個雖沒有大富大貴,日子還算可以,卻踏上了靈性修行之人,差別會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再簡單直接些,就是一個追求外在物質享受的人,和一個追求內在喜悅的人,兩者會有什麼區別?
首先指出這個問題存在的兩個讓人疑惑的點。
1)靈性修行或是修佛性不是指,要吃素,要坐在路邊乞討,或是活成苦行僧一樣,不該享受生活,只能盡情地去吃苦,折磨自己。並不是,這跟外在的環境一點都沒有關係,不管是住金窩銀窩還是狗窩,因為人人都具有靈性或佛性。不是還有一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2)追求物質享受和追求內在喜悅,不可以兼得嗎?當然可以,只要願意,沒啥不可以。但這個問題有意誇大強調,特指那些為了滿足沒有盡頭的物質需求,整日整夜的忙碌之人。
不管是何種選擇,全靠個人願意,沒有對與錯,好和壞,都是在追求喜悅和幸福,這也是人之天性。
如果認為這份喜悅和幸福,來自於外在的某樣東西或是人,那必少不了想得到的慾望。看看活到現在的生命軌跡,成長時期的上學,長大後的掙錢,接著戀愛,買房,結婚,生孩子,一路上的付出,只因為內心懷揣著一份希望,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收穫喜悅和幸福。結果呢,被太多的東西塞滿了內心,絲毫感覺不到任何的喜悅和幸福。而慾望卻是無止盡的,生生不息。
當發現外在的一切都不能獲得喜悅時,或是經過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開始找尋其他的出路時,才有可能踏上修行之路,比如修佛,或是修道。那這是不是絕望到佛性了?畢竟由外轉內,一定要先經過一個外在過不去的坎。尤其現在,結不起婚,買不起房,生不起娃。
是不是絕望到佛性,要先知道,怎麼才能踏上靈性修行之路呢?不設目標活在當下。 不設目標,不是與世隔絕,逃避起來,也不是混吃混喝,等待死亡。不設目標,是指全身心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這難嗎?對於我來說,難,比如靜坐,根本不能全身心地關注呼吸,腦子裡的思緒亂天飛舞。
你如果可以,就把你的心專注地投入到這一刻,不念念追憶過去,不沉浸在未來的幻想中,活在當下,身心都投進此時此處。然後去體驗,去感受,或是問自己,此時此刻有能解決的事情嗎?不要想過去將來,只想現在。
總之,當欲求由心而生時,都以為滿足它就會獲得快樂,而夢想成真之時,心又空虛如昨,知道為什麼嗎,生起慾望就像在做一個夢,一旦得到滿足,就失去了那個期待已久的夢,生命的瞬息如指間水流,所以人生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對嗎? 是啊,忘記塵世的慾望幻想吧,不隨你生死,給不了你任何東西,畏懼生命流逝,先要否認它的存在,去捕捉那個潛藏的“我”。這是修行。
所以,一個追求靈性的人跟一個追求物質的人,差別是什麼?前者為自己贏得了一切——愛,安寧和喜悅,他甚至可以乞討食物,因為這不重要。而後者要掙錢餬口,其他一切——喜悅,安寧和愛,他得去跟外在的事物或人去乞討。
腦洞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