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一段時間註冊了順風車業務,成為了一名司機,穿梭在都市的街區,賺取兼職帶來的薪水。一天,我出發的地方與同事相符,便應承順他回家。極為普通的一件事,在往常的生活中,但在我載上這位同事時,一道念想照射到大腦。如果我順帶的是一位乘客,這又是一筆收入。
賺錢是會上癮的,但這種上癮已經侵入我的腦海,即使出現在一瞬間,我還是要用大腦去引導。顯然,這趟路途帶來的關係遠大於這趟兼職賺取的費用,令我驚歎的是,我在用金錢做了一次衡量。
衡量是好的表現,代表著一種驅動力,即使驅動力是由對金錢的貪婪塑造的,也是推動一個人前進的動力。
貪婪的本質是慾望,我們的衡量價值可以將慾望分為兩個區域,內與外。內部的慾望是內驅力,外部的慾望是外驅力。那一種更重要?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環境有不一樣的判斷。
我們最早感受的是外驅力,年幼時,外部環境主宰我們的想法,像幼兒園的小紅花一樣,令我們著迷,歡喜。這種驅動力被我們最早遇到,學習,然後模仿。成人後的世界依舊如此。一輛車,一套房,一對聰明的孩子,都會成為我們外驅力追逐的物件。
生活畢竟是複雜而多彩的,在外驅力的推動下,內驅力依舊會在我們的身旁落種,發芽,成長。我們的渴望,願景,由難以敘述清楚的因素創造,影響行為與習慣。
二者如螺旋狀的樓梯一樣,一直盤旋,相互依附,成為我們登上高山的階梯。兩者雖然本質不同,卻極為相似,很難分清。導致外界的滿足成為我們追求的最終願望,但我們沒有實現的時候,他們倆確實有著相同的結果,我們內心的那種滿足。只要實現外驅力所要完成的目標,很快我們開始失落,一種空虛感突襲過來,並且正中靶心。很快,我們又要去尋找一份外驅力,來延長未完成目標所塑造的滿足感。
至此,我們明白了內驅力與外驅力的不同,但既然可以用外驅力實現內驅力的效果,並且可以快速的得到回報,又有誰會去關注內驅力,並去尋找它。
也許在暮年之後,激情退卻,我們又迴歸到孤獨的世界,直面那個無助的自己,才能用心去尋覓那份內驅,但這個時候的我們,只能揮一揮手,安靜的眺望遠方。
小城雨田
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