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覺得這世道不公。
你覺得很好的人,竟然屢屢失敗,總是倒黴。你覺得十惡不赦的人,竟然還未失意。常言道:“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
你嘆老天不公!
我就是如此。父親母親相繼離世,她們是十里八村都公認的好人,可總是鬱郁不得志,最後可謂是一事無成。
我爸的去世給我打擊很大,我暗暗告訴自己,別心軟,別當聖母,別做爛好人,別善良了。
可是內心,又怕報應。
我就在這種糾結的心態裡,遇到了《業力管理》這本書。
《業力管理·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是《能斷金剛·當和尚遇上鑽石》的續本。《業力管理》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麥克·羅奇格西,克里斯蒂·麥克奈麗,邁克爾·郭爾登。田多多,夏理揚等譯。
重新整理認知:所有事物的成功機率都是百分之百。我們常說“世事無絕對”,平時我說話時,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話說死,就怕出現不可控的變化。像《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多變的,而我們如何面對這世間的變化無常。
這本書裡寫道古老的智慧:所有事物的成功機率都是百分之百。
有什麼事情是100%確定的呢?懷著對“古老智慧”的敬畏,我搜了這句話的出處,此句出自公元6世紀的佛門聖哲月稱大師。
如果成功是一件確定的事情,那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去做就行了。可成功這件所有人都想做,但極少人做到的事兒,如何百分百確定呢?
業力管理法則一:停止無用功首先,業力管理法則一,給我們揭露了這個世界普遍的現象,就是“碰運氣”“做無用功”,一件事情,能不能行,能不能成,那得試了才知道啊。我們經常這樣告訴孩子和告訴自己吧?
我們不知道如何讓事情發生也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在看到這句話之前,你覺得對明天的不確定是正常的,而看到這句話之後,你開始懷疑,難道是有辦法確定事情發生和為什麼發生?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確定事情會發生和為什麼發生,只是我們不知道這個秘密。
古老的經典中說:有一種方法讓犯人永不越獄,那就是,如果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牢籠中。
而對所做事情是否能成功的不確定性,就是目前我們需要突破的牢籠。反言之,就是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是確定可以成功的。
那如何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呢?
業力管理法則二:找到原因背後的原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什麼成功是確定的呢?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你扭動汽車的鑰匙,車子能不能成功發動呢?能成功發動不是因為鑰匙的原因吧?而是汽車的發動機是好的,對吧?
所以,因為扭動了鑰匙所以汽車發動了因為汽車發動機是好的。再讀一遍。
因為扭動了鑰匙所以汽車發動了因為汽車發動機是好的。
原因背後的原因就是:汽車發動機是好的。
在鑰匙、汽車、發動機這三者中,鑰匙和汽車是表象層面,而發動機則是真相層面。這其中,鑰匙為因,汽車為果,那麼發動機呢?就是這本書的主題——業。
那什麼是業呢?業就是你的所行所思所言,你可以認為是“你所做的所有事”。
要想讓成功這件事變得確定,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業”。那,如何管理呢?
業力管理法則三:認定你的事“業”夥伴“業”的第一定律說:不論你想得到什麼,你必須首先幫助別人獲得它。——宗喀巴大師。
你想得到什麼,你就要先幫助別人得到什麼。我們常說世道不公,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想得到的東西,你幫別人得到了嗎?
業力管理最讓人滿意的一點,就是他的世界觀公平公正。好人就應該有好報。
書中將這稱為回聲效應,就是將你給別人的反彈給你自己。那這就需要有他人。那我們的事“業”夥伴有哪些呢?
同事、顧客、供應商、世界。我把它理解為,上級關係,下級關係,觸達(反饋)關係和身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書中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話。
隨手開一千美元的支票給機構,然後把這件事情拋到九霄雲外——這樣的行為不曾使任何企業獲得成功。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得“好人”卻沒有好報吧。做慈善做公益要真真正正的幫助到別人,而不是僅僅自我滿足,達到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善人這個目的。
如果在路邊遇到乞丐,你會給錢嗎?有很多人說,這乞丐都是假的,站起身換身衣服開著寶馬走了。一位財商老師說,他遇到了他就給,他不管乞丐是真的還是假的,萬一是真的呢?自己不是做了大善事了嗎?就算是假的,自己不知道,但是因為幫助了別人,自身能量變得高了,接下來吸引到的都是好事。
所以我對這條法則的理解就是,如果你是想達成某個目的,就必須認準你的事“業”夥伴,做好事只是能讓你有好運氣,並不能讓你確定成功。沒有找對事“業”夥伴的給予,是很難得到“回聲”的。
好人能不能有好報,就在於,你是否認準了你的業力夥伴,認準了,給予他們你想得到的。不要做空而泛泛的善良。
業力管理法則四:從我做起“你我之間的界限是人為的。” ——寂天菩薩(公元700年)
從我做起中的“我”有兩個。一個就是我們自己,分別有四個事“業”夥伴——世界、供應商、同事、顧客。一個是將這所有包括在內的“大我”。
你想成功,根據“業”力法則,你必須要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去關注你的事“業”夥伴,讓他們成功。睿智的農夫有句話說:“種了玉米自然就能得到乾草。”意思是說,種了玉米,地裡就是長乾草,而這些草足夠犛牛吃上一整個冬天。
但是你想想,你真的在意在停車場裡被撞倒的那輛車子嗎?除非那車子是你的,或者是跟你有關的,對吧?
你只有把你的事“業”夥伴真切地放在心上,幫助他們,才是真正的幫助了自己。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大我”,就是把你的事“業”夥伴都包括在內,只有包括在內,你才會真正的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成功出力。
書裡將“大我”比喻為母親。就像把嬰兒包裹在自己體內一樣。而我們對母親的期待就是身體健康、頭腦清醒。為達到此目的,提出了7點計劃:
1. 練習瑜伽
2. 開始冥想
3. 遵循個人道德準則
4. 不斷學習
5. 服務
6. 巧妙飲食
7. 休息與放鬆
書中說,瑜伽練習所作用的體內經絡,也負責你的進食量。我在第六次練習瑜伽的時候,晚餐沒有吃主食,可以控制進食量了,那種感覺,那種自己變好了不再做以前自己的感覺,真的太棒了。
業力管理法則五:停止做決定“非此,亦非彼。”——龍樹菩薩。(公元200年)
決定只會滋生更多的決定,既然運用業力法則,成功是一件確定的事情,那決定已經不重要了。
書中舉例,你是選擇用網際網路做廣告還是選擇傳統廣告來銷售,結果都是會是一樣的,那決定有什麼意義呢?決定只會讓你承受更大的壓力。
所以,停止做決定吧。
業力管理法則六:裝好訂書針訂書機要裝上訂書針才會好用,而你想要成功,你需要做的就是裝好“訂書針”,就是種下種子的意思。然後呢?然後你會發現,你做什麼決定都會成功。當老闆問起你,你怎麼知道網路廣告奏效的呢?你只會說:就是感覺而已。
業力管理法則七:乘著問題飛越巔峰“問題即出路”——波託瓦格西
偉大的堪仁波切曾經說過:“問題是好事,因為它們可以讓你瞭解你的毛病出在哪裡。”
回到本文開始的那些疑惑,為什麼壞人總得意,好人沒好報?這裡就給予瞭解釋。
第一:所謂的“好人”“壞人”是你認為的,你的認為是否全面公正呢?而你認為的好人,對每個人都和藹可親,其實她只是不想得罪別人惹下麻煩。反而那些兇巴巴的領導,他是真心希望你成長的,這種兇巴巴的領導反而更容易成長。“人心海底針,評價他人要謹慎”。
第二:種子長成大樹需要時間,你做下的好事,反饋到自己身上也需要時間。可能很吝嗇的人,在三個月前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慷慨了一次,種下了好的種子,那麼他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
第三:書裡比喻飛機起飛,你的成功正在排隊,耐心等待。你沒有看到並非世道不公,所謂“不是不報,時機未到”便是如此吧。
你只需要相信:宇宙公道確實存在,你終會得到自己應得的。
重點來了:現在你知道了業力管理,知道了自己給出去的終究會被還回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那麼,種下的好種子等待便是,種下的壞種子可如何是好啊?
比如自己總愛抱怨,結果帶領的團隊裡一個員工就抱怨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好,團隊都要被搞散了。現在你知道了,員工抱怨其實是你的問題,你要怎麼對待你的問題呢?
“斷業閥”來幫你。
你為了停止員工的抱怨而極其謹慎地讓自己再也不去抱怨,這種行為具有一種“共鳴裡”,他像是一個有選擇性的黑洞,會把這個關於抱怨產下的“業”全部吸進去並切斷。
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又充滿希望了?宇宙就是這麼仁慈,只要你願意改變,就一定會幫你,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在遇到《業力管理》這本書之前,我看了很多關於溝通的書,我覺得好好的溝通,真誠的溝通就會解決很多的問題。比如這位員工抱怨,你選擇坦誠地跟他溝通,實際上,又回到了法則一所說的,碰運氣。因為員工可能會改變,也可能不會改變。而使用“斷業閥”卻一定會改變。這也是“業力管理”向我們承諾的——一切事物的成功機率都是百分之百。
業力管理法則八:業力再投資“業”被用盡即死。——世親菩薩
種下種子,然後等待收穫,這件事情就結束了。如果想延綿下去,就要不斷地種下種子,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在收穫果實的時候,你都要種下新的種子。
“業力再投資”就是讓我們不斷收穫的。
農夫們都不能違背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留出當年收成的10%,為明年的莊稼做種。沒有人會蠢到把明年的莊家的種子都吃掉。
於是,你會把你收穫裡的10%投資到你的業力夥伴那裡。帶上你的團隊和團隊的家人一起去旅遊,而老闆收到了你對員工的表揚信,你的顧客也有人中獎了,你的供應商也收到了你的禮物。
一切都那麼美好。
我是愉心,重組家庭裡的媽媽,靠讀書逆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