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數千網友的觀點統計。
1、理智考慮,不一定去救治。
2、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老人,那麼肯定不治,如果是孩子得病,賣命都得拼一把。
3、父母只有一個,錢沒了可以再賺。花掉一切,在所不惜。
4、花一半積蓄,看效果。有好轉繼續治,沒好轉不遺憾。
他們希望走一步看一步,另外即使是絕症也要治一下。一是不忍心直接放棄,二更是做給別人看,不想被他人非議,說他不孝順,不掏錢給父母治病。
還有少量網友從財務層面提出給老人買商業保險、自己努力多賺錢等角度出發。也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
02:我們如何正確的面對死亡?我們學會了生,也學會生活,但是沒有學會死亡。
《死亡如此多情》是一本記錄體小說,透過作者採訪整理百餘位一線醫生的口述親身經歷的臨終故事。
透過一個個感人的生死現場,讓我們可以真正的認識到生命、死亡、疾病、心靈。我們中國人向來忌諱談論生死,但是隻有真正的瞭解疾病、看透了生死,才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生命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貴,卻不去正視死亡的尊嚴。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晚年身患胰腺癌,在化療痛苦且無效的前提下,他選擇了去瑞典執行安樂死。
在親人的陪伴下,他最終微笑著躺在兒子的懷裡。兒子痛哭著說爸爸再也不用痛苦了。回到臺灣,傅老的妻子在追悼會上告訴大家他走的很平安、喜樂。
試問為人子女,當我們的父母身患絕症的時候,我們有幾個能做到真正的尊重死亡?有時候理智的放手是對老人真正的解脫和尊重。現實生活中,年邁的老人有幾個能夠在睡眠中平靜的離去?絕大多數都是在子女一再要求下,醫生採取了所有的創傷性搶救後痛苦中離去。無論是老人自己還是子女,其實都欠缺一門課:如何正確的面對死亡。
03:盡孝要趁早,活在當下更重要。安享幸福晚年的父母真到那一刻,也可以從容的遠去。
其實絕大多數子女內心都是想孝順父母的。但是我們經常說“等我有時間了、等我有錢了、等明年、等以後……”時間就在這一個個等待中悄然流逝,直到父母重病甚至老去的的那一刻,留下無限的悔恨給我們自己。
其實老人的願望很容易滿足,只要你多用一點心就可以。幾年前的春節,外婆還健在,我去給她老人家拜年。給外婆紅包的時候她一再推遲著說不要,說自己的錢都花不完,給錢也沒用。
外婆已經85歲高齡了,有點老年健忘。我開她玩笑問給您錢沒用,那什麼有用啊?您最要什麼?我滿足您。外婆略有點尷尬的說能不能帶她去唱歌,她在電視裡經常看到別人唱。
這願望太容易實現了,我們馬上出門直奔KTV。外婆唱著她那個年代的革命歌曲,是那麼的投入和陶醉。晚輩們逐漸都從笑鬧中安靜了下來。85歲的老人原來竟然真的想唱歌,拿起麥克風是她老人家多年的願望!這讓我們這幫所謂的孝子賢孫、成功人士情何以堪?
與其等父母病重,子女們絕望的耗盡積蓄去挽回他們痛苦的多活幾天,與其等父母老去了再悔恨自己原來不能給他們多一點陪伴。為什麼不在父母健在的時候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呢?滿足父母健康時候的所有心願,等真到那一刻的時候,無論是老人還是子女留下的遺憾就會很少了。父母和子女都能從容的面對生死離別。真的不要再讓等待成為遺憾了,盡孝要趁早、行孝要及時!
結束語: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為人子女,早晚都要面臨這個問題。當父母逐漸老去,開始重病纏身,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你能做到從容的面對、理智的選擇嗎?這是對子女人性的拷問,也是靈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