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實驗。
上課之前,他向學生宣佈,這節課由一位老師來代課。
他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老師時說:這位老師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多項品質。而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資訊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
而學生們並不知道。
下課之後,被告知熱情的學生與老師一見如故,親密地攀談起來。另一個班的學生卻對老師敬而遠之,冷談迴避。
可見,僅介紹中的一詞之別,竟會影響到整體對老師的印象。從上課一開始學生們戴著這種有色鏡去觀察代課老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往被告知的情況上去靠攏,而這位老師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
而後心理學家S.E.阿希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同,這也證實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這種心理學現象,後被稱作暈輪效應。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
人際交往中,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後如果聊得很好,那麼你就會對對方形成一個好的印象,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也會越來越覺得這個人確實很熱情很好交往。因為你與他今後的交往中都是基於第一印象之上。
反之亦然,你會越來越討厭他。所以要想真正瞭解這個人,還是要排除第一印象的干擾,長時間的觀察是否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避免發生了一些事驚呼:他不可能是這樣的人啊。
避免“以貌取人”。一項心理實驗中顯示,當人們被要求在一堆他們不認識的照片中分別找出“好人”與“罪犯”時,總會受到外貌暈輪效應的影響,即表現出按外貌分類的傾向。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犯這樣的毛病,相信看過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光看外面誰都不會想到平易近人的張老師是殺害自己岳父岳母和妻子的變態殺人犯。
最常見的那就是追星了,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受人喜歡和尊敬,無論明星做什麼粉絲都會喜歡。甚至明顯做了很多見不得人不道德的事也會被粉絲洗白。這也就是商業上為什麼總是請出名的明星來代言自己的產品,越火代言費越高,同時暈輪效應影響的人群就越多。
比如暴雷的p2p網貸平臺“愛錢進”,警方立案調查,據稱涉及37萬人的230億元資金可能血本無歸。這個就是湖南的知名主持人汪涵代言的,事後本人也發表了致歉信。
受害者最初就是收到明顯的暈輪效應投資的,這麼有名的人代言肯定錯不了,結果卻翻了車。
這個效應也讓我們認識到你的第一印象確實非常重要,想要讓別人認識你,感知道你的存在,並且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在塑造第一印象上下功夫。
比如去應聘去相親,都會在穿著打扮上下功夫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
畢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我們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但別人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