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個同事阿秋,上班時間,他跟每個人都相處融洽,樂於助人,自己也能獨當一面。
但只要走出公司大門,他就像換了個人,不參加聚會,也不會單獨和誰有所交往,就算在大街上迎面碰上,他也假裝沒有看見,然後快速地離開。
可就算如此冷淡,也不妨礙大家對阿秋有很高的評價。那份拿得起、放得下的灑脫,那份專注於做自己的率性,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及的。
一個冷淡的人,懂得“選擇性熱情”。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熱情要用在對的人身上。
人到中年,已然有了鮮明個性,所謂物以類聚,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同樣的人,也會被其所吸引。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自然能說到一塊去,能想到一塊去,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反之,那些與我們的價值觀、認知有偏差的圈子,光是聽到他們開口說話,就如同不小心嚥了一隻蒼蠅,有一種極力想要嘔吐的感覺,更不要說,還讓自己搜腸刮肚去附和。
那個表面上看起來冷淡的人,骨子裡有幾許清高,對交朋結友有著清晰的定位。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他們不會白白浪費時間,去對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熱情。
他們會把有限的時間、精力,選擇性地對人熱情,因為那樣的人,正是自己要學習的榜樣,是自己仰慕的標杆,每一次交流,都能給人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冷淡的人,懂得“距離產生美”。
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
不管關係多好,有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有些事,採取冷淡的態度,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回頭來看,不僅是幫了別人,也是讓自己逃過了一些“良心的譴責”。
比如,女人最是感性,和閨蜜之間無話不說,家長裡短,各種煩心事,似乎只有傾吐出來,才像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並不全然相通,你認為無法邁過的檻,在別人看來,或許轉個彎,就輕而易舉地跨過去了。
同樣的,當閨蜜向你傾訴,向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應當做的,並不是全力以赴,按照自己的想當然,讓閨蜜照著你的選擇去做。你要做的應當是隱忍和剋制,要及時跳出來,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去提意見。
甚至,當自己預判到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的時候,索性什麼都不說才好。尤其是在面對要不要分手、要不要分家、要不要離婚這些極其私密的話題時,選擇置身事外,選擇逃避和躲閃的態度,遠比給出具體建議要穩妥得多。
因為,愛情最是瞬息萬變,那些說著要愛一輩子的人,也許轉眼就分崩離析;而那個從來不解風情的人,也許一輩子,就這樣“木訥”地守著另一個人,不離不棄。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愛人也好,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底線,一再強調,對於某些棘手的事情的態度,人家也會不由地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求助於你呢?
懂得待人冷淡的人,並不是沒有一點人情味,而是學會了善待自己,尊重他人。
一個人想要行善,首先得自己兜裡有錢。能夠有足夠的熱情去關照他人,前提是善待了自己,讓自己過得安定、富足。
待人熱情,光是幾句貼心的話,往往不足以解決實際問題。說一千道一萬,如果自己能當作“舉手之勞”幫人家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有人情。”
比方說,有至親得了重病,亟需鉅額醫藥費,最好的幫助,便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可你只是個尋常的“打工人”,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見肘,請假還要被扣錢,如果非要讓自己顯得大方一點,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那麼自己的日子還不要過下去呢?
所以,只能力所能及打個紅包,抽空去探望一下。哪怕背後有人指指點點,也只能硬著頭皮,假裝沒有聽到。
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或許,擺出一副“冷淡”的面孔示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道義,不是不要,而是真的要不起。情義,不是不講,而是隻能講到這個份上。
所以,把自己打理好,才有足夠的精神和氣力,去對別人好。
人到中年,不如做一個“冷淡”的人吧。
你若精彩,清風自來。當你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身邊的人,便會以與你為友感到榮幸。
同樣的,當你被認為是一個相處舒服的人,冷淡或熱情都會被接受,一種不牽強,不刻意的人際關係,你也歡喜,別人也甘之如飴。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