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近日閱讀《親密關係》一文中有關,吸引磁場的章節。發現需求一詞,是我們降生那一刻開始就產生了。可以說需求就是我們的本能。

孩童時代的我們,還無法用精準的語言,進行表達我們要什麼的時候。通常我們會選擇用手指向某一物體。

比如想要父母的擁抱,就會用手指向父母或衝著父母張開雙臂,做出抱抱的動作。看到喜歡的事物,如玩具,食物,在沒有得到前,都不會移開眼睛。甚至會反覆地看向父母,表達出我想要的情緒,這就是需求。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愛與被愛的需求。

《親密關係》中有這樣有一段解讀“我們慣於尋找一個非常希望和我們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由此而衍生出以下的千古名句:“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或者“如果你離開我,我會死掉”。這個人可以無視我們所有的缺點,絕不傷害我們,即使我們有錯也永遠支援我們,而且永遠覺得我們很了不起。這個特別的人需要我們的程度,和我們需要他/她一樣多。(如果這個人需要我們的程度,比我們需要他/她還多一點,那就更完美了。)”

為了尋找到我們理想伴侶,我們會在心中描畫出一個夢中情人。把需求清單逐一輸入到“夢中情人”,理想伴侶的形象便完成了,且深印在我們的夢想之中。

在尋找理想伴侶的過程中,我們會隱藏自己的需求。為了吸引理想伴侶,我們必須假裝自己擁有那些對方需要滿足的需求。具體點就是,對方喜歡有自信的人,你會偽裝自信,對方喜歡陽光的人,你會偽裝陽光。

為了吸引別人,即使連我們自己都討厭面具下隱藏著的需求,我們還是會盡力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以求達到目的。

在親密關係中,需求無法滿足,結局是註定不幸,不會有意外也不會有回心轉意的奇蹟發生。

朱安是魯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但魯迅先生並不喜歡,更談不上愛,朱安是舊式女子,沒什麼文化,從小被教養成一個符合傳統要求的典型:溫良賢淑,三從四德。婚後的魯迅對待朱安就像陌生人,即便吃飯,也不說話。

對於這段婚姻,魯迅說:“這是我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徐志摩在第一眼看到張幼儀的照片,更是直接評價“鄉下土 包 子”。徐志摩也是慣用冷暴力,他即便和傭人聊天,也不願意和張幼儀多說一句話。

朱安和張幼儀極其相似,都是舊時代女性,都無法滿足魯迅和徐志摩的需求,而許廣平和林徽因都是新時代女性,才華橫溢。魯迅和許廣平生下了“周海嬰”。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最大的障礙是張幼儀,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讓懷有二胎的張幼儀打胎。

在親密關係中,需求就是我們的本能,是與生俱來不要人任何人教我們怎麼做。無論在戀愛或婚姻中,需求是不能被忽視的存在,任何單方面的滿足需求,雙方的關係都不會長久,只有學會滿足雙方需求,一段感情或婚姻才能長久。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成年人的奔潰只需要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