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和老公生活這麼多年,只要他覺得我有情緒了,他就採取冷漠、迴避的態度,就算知道我不高興不是因為他,他也從不主動關心,吵啊鬧啊,都沒用。我只感覺他的冷漠能殺死人,家裡如冰窖。”

許多女人說:“為什麼,我這麼愛我老公,但我老公表現得那麼冷漠???”

其實這種看似在伴侶關係中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親密關係的一種配對型別——他們是反依賴者和依賴者。

在親密關係中,反依賴者的內心宣言是,我什麼都不需要;依賴者的內心宣言是,你要滿足我。

反依賴者和依賴者的困難在於,反依賴者恐懼親密關係,一旦過度親密,他們就會逃走。而依賴者需要黏住對方才能擁有安全感。

大多數的反依賴者是男人,依賴者是女人。這和男人與女人不同原始創傷有關。

付麗娟老師曾經說過:

在諮詢中,就會聽到女人抱怨丈夫不重視自己,不承擔家庭責任。男人會抱怨妻子挑剔和控制。

女人一般投射男人是忽略自己的父母,男人一般投射女人是控制和閹割自己的父母。所以,女人追,男人逃。

01

什麼是反依賴者?

前段時間王櫟鑫離婚了。

王櫟鑫說:

吳雅婷說:

兩個人看似和平分手的模樣,但吃瓜群眾並不買賬。

即便後來吳雅婷又發了澄清微博說,讓大家都別瞎操心了。

但這點資訊哪能滿足群眾的好奇心?

網友扒出了更多細節:

一次採訪中,王櫟鑫說,自己一直想做卻做不了的事情是離婚。

另一次採訪中,王櫟鑫說,我常常跟我老婆講,有一天,我會離開你。我自己背上行囊,去過一個人的人生。

還扒出來了他的歌:

“感情美好的一面,都是寶貴的昨天,當我不在你身邊,答應我用心去飛,生命若有新體驗,你別拒絕,當我不在你身邊,寂寞若是讓你累,回頭看一下一切也是安慰。”

——《當我不在你身邊》

最終,大多數網友認為,王櫟鑫的離婚是一次早有預謀的出逃。我更想理解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王櫟鑫透過一次次在幻想中離開親密關係,來回避關係中的高粘度,這些“幻想”也指導了他的行為,王櫟鑫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依賴者。”

什麼是反依賴者呢?

你可能也有過這種感覺:

網友1

“你能不能陪陪我,你能不能留下來,到嘴邊的卻是,沒事呀,我可以,你放心。”

網友2

“我覺得依賴一個人,就是把傷害的刀子遞到對方手上,我害怕依賴一個人,就是害怕他將來有一天傷害我,我卻手無寸鐵。”

反依賴者恐懼依賴伴侶,在親密關係中他們覺得最重要的是“自由”,他們很少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關係中,他們會用各種方式迴避親密關係:加班、打遊戲、甚至出軌。

他們的內在有點矛盾:既渴望親密,又恐懼親密,最怕伴侶控制他。

一旦過了熱戀期,伴侶粘著他,他會感覺窒息,抱著他,他會感覺太緊,等著他,他就想要消失。這種被伴侶“期待”的感覺,會喚起他內在的傷痛,使得他等不及擁抱對方,就要逃走。

反依賴者並不相信,愛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最害怕伴侶對自己要求太多,每當他發現自己需要承擔很多責任,他會感覺到憤怒和窒息,會表現出退縮、迴避、冷漠、無情、逃離。

他們經常覺得做自己可能會讓伴侶受傷,但關係可能讓他們失去自己,在關係中他們很可能要以背叛自己的方式供養另一個人的需求,所以他們用逃跑保護自己。

02

什麼是依賴者?

許多網友都有過在情感中依賴他人的感覺,聽聽他們的分享:

網友1

我正處在一段依賴對方的關係中,一旦他沒有秒回,沒有主動找我,沒有事事為我著想,我就會很困惑。似乎,他不主動找我,就證明他對我沒有熱情了,儘管我告訴自己我們已經是平淡期了,在他的心中我們的關係很穩定,但我還是會像一個孩子一樣想索取什麼,想證明自己一直“明顯地”被愛。

網友2

可怕的是知道自己過度依賴,並且厭惡這樣的自己,常常這樣的惡性迴圈:想要依賴→不行→推開→難受→獨立→想要依賴。

網友3

說到底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因此不相信別人真的愛自己。

網友4

物件不如狗,他的世界不只有我一個人。

依賴者會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無論她們是在工作還是在社交,她們心理都會想到對方,對方是她生活的第一優先順序,她們也希望得到同樣的待遇。

每當,他不接電話,沒有回信息,幾個小時不見人,依賴者就開始恐懼,他可能不愛我了。

她們將伴侶看得如此重要,一旦在關係中感受到被拒絕,或者感受到失去對方,哪怕很輕微,她們都會陷入驚恐,就彷彿掉進了黑暗的世界。

依賴者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但當她們真的感受到美好,她們也可能會無意識的破壞這段關係。原因是她們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被愛。她們會無意識挑選那些拒絕她們的人,這種被拒絕的感受會幫助她們再次確認內在的核心信念“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03

依賴者和反依賴者關係中的創傷

我們在外面總會穿上華麗的衣服,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將衣服脫下,呈現出一個不偽裝的自己,每個人都傷痕累累,而在一段長久的關係中,你勢必會觸碰到對方的傷痛。

依賴者和反依賴者關係中的困難是:

反依賴者會用拒絕表達界限感,而依賴者一旦被拒絕,就會喚醒被拋棄的恐懼,當依賴者粗暴又歇斯底里,不斷突破反依賴者的邊界,反依賴者感到窒息,喚醒了反依賴者被侵入的恐懼。

最終,反依賴者逃跑了,依賴者再次被拋棄了。

莎蘭·漢考克老師說“在親密關係中遺憾的是,一個人越努力的想要和對方有連線,對方越是漸行漸遠。”

04

依賴者和反依賴者的原生家庭

現在我們來探索一下反依賴者和依賴者的原生家庭:

反依賴者的恐懼是被入侵。

在中國這種家庭很普遍,父親經常不在家,或者背棄了家庭,也可能沒有任何情感交流,原生家庭父親缺位,母親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兒子身上,兒子在家庭中承擔很多角色。

兒子需要安慰母親的情緒,既是母親的精神伴侶,又是母親的父母,但母親還是不斷索求,她永遠也不能滿足,最後兒子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拒絕母親,和關閉自己的情感。他感覺到心痛,他以小小的身軀照顧母親,卻還是被母親拋棄了。

這個男孩長大以後,伴侶哪怕提出一點需求,他都會大發雷霆,他在發洩曾經不能對母親發洩的憤怒,伴侶的需求讓他有很大的壓力,他就會各種方式逃開伴侶,有時甚至是出軌。

雖然他們逃開了,但他們的內在常常處於內疚和憤怒中,對抗讓他們感到內疚,放棄自由又讓他們感覺到憤怒。

依賴者的恐懼是被拋棄。

依賴者小時候可能真的被拋棄了,也可能是變相感覺到了被拋棄。

如果父母工作太忙,她們可能是留守兒童,雖然爺爺奶奶也會對她們很好,但是孩子首要的情感物件是父母,這會讓她們感覺被拋棄;

或者,雖然一直在父母身邊,但是父母情緒不好,情感關係不好,總會爆發戰爭和衝突,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被拋棄。

總而言之,依賴者在心中這樣想:“一定是我不可愛,所以他們才不來陪陪我,如果我再優秀一點,他們就能來陪陪我了。”

武志紅老師說:依賴是對愛上癮,反依賴是對逃避愛上癮。依賴的背後是害怕被拋棄,反依賴的背後,是害怕被侵入,被吞沒,被吃掉。

依賴者很像一個缺愛的小孩,她們經常去外面尋找愛,她們以為自己的情緒和是否被愛都是別人決定的,但實際上這掌握在她們自己手中。

如果依賴者想要反依賴者重新投入到關係中,要稍微耐心點,剋制點,退後點,需求少點,建立一個安全的情感空間他們可能會重新回來。

反依賴者和依賴者都渴求愛,但兩人感受到愛的方式卻不同。反依賴者需要一點點愛,和很多自由,依賴者需要很多關注和很多親密。

成熟的愛,是我們在瞭解對方需要什麼的基礎上,給予對方想要的。

追和逃是一個遊戲,有人陪就會玩得很歡快,追和逃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如果我吊兒郎當的追,你吊兒郎當的逃,關係輕鬆又快活。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離成功只差一個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