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什麼是女性主義地理學?

現代家庭,一般被建構為一條將房屋內部和外部隔開的界線,一個免於恐懼、享有自主和獨立的地方,個體生活的自由和私密所在。

家庭暴力,作為破壞這個“世外桃源”的極端力量,一直飽受女性主義者的關注。現在,家庭暴力不再只是有關女性身體安全和自由的微觀尺度的地理現實問題,它也成為了女性主義地理學家重新闡釋權力的空間運作,解構傳統地理知識譜系的研究陣地。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在全球範圍內十分普遍。據統計,家庭暴力是英格蘭和威爾士女性最常遭受的暴力犯罪,在美國每分鐘有24人成為配偶暴力行為受害者,中國也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就傳統觀點而言,一般認為家庭暴力的發生場所就在家庭房屋內,因此是屬於私人領域的偶發暴力事件。事實上,這種觀念完全是基於傳統認識中對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的標準、絕對劃分。傳統認識中,家庭作為私人領地,總被視為理想、溫暖、安全的場所,是與公共區域相隔離的一片領地。但是,女性主義地理學者除了看到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的區別外,還看到了兩者之間的聯絡。

正因此,女性主義地理學者著眼於家庭、社群、國家(即全球)三個維度,認為只有擺脫傳統的私人領域必定理想、溫暖、安全的偏見,建立超脫公私二分法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洞見家庭暴力發生的本質。

女性主義

什麼是家庭暴力與公私二分法

家庭暴力,是壓迫的一種表現形式。作為嚴重的暴力犯罪,它也是性別不平等的原因和後果。由於家庭暴力主要表現為男性用反覆的暴力行為以及各種威脅來控制他們的伴侶,因此是一種父權制控制。

也就是說,雖然不是所有的家庭暴力都是夫妻之間的,也有少部分情況是女性針對男性,但是男性對女性施暴卻佔據家庭暴力事件的主要份額。在家暴中,施暴者一般會採用兩種手段。一種是物理手段,即強制控制(包括對身體的暴力傷害);一種是非物理手段,即孤立、貶低等精神壓迫。

被家暴的女子孤零零地坐著

而所謂“公私二分法”,就是按照形式主義的分割,將社會劃分成“公共”和私人領域。

這種絕對劃分,往往會使得男性選擇在“家庭隱私”環境下虐待婦女,並視之為“私事”、“正當的”。

也正因為這樣的社會固有觀念,國家管理公共空間的規則在家庭私密空間受到很大限制,警察也通常不願意干預家庭紛爭。

最近飽受網路同情的“美玲”,就遭遇了因家暴報警,反被警察勸慰和解的經歷。

家暴不使用離婚冷靜期制度

在社會文化上,東西方都存在的傳統核心家庭、穩定婚姻關係的“家庭生活理想”價值觀也對這種觀念給予了很大支援。

這也使得很多受到家暴的婦女直接或間接放棄了反抗或鬥爭。

對女性地理學者而言,運用女性主義的視角建立一個超脫公私二分法,揭露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聯絡的社會觀念就這樣自然而然形成。

超脫公私二分法對於女性主義者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有學者甚至提倡,即使當下女性主義對家庭暴力的研究也有基於後殖民主義、全球化過程、經濟貧困等視角,超脫公私二分法仍應長期處於研究的焦點位置。

傳統的家庭觀念——理想生活家庭

在女性主義地理學眼中,公私二分法被解釋為一種空間上的先驗分類,能協助實現對女性的社會控制。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即使是現在,面對國內眾多的家庭暴力案件,英國官方犯罪預防建議(如女性應該減少獨身行動於公共空間)仍然將家庭建構為比公共區域更安全的空間。而由於危險被建構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女性的行為空間受到更多限制,並且被鼓勵去尋求家庭男性的保護,間接加劇了女性對男性的依附。

正因此,女性主義地理學者希望透過揭示公共的、政治的世界與家庭暴力之間的社會關係、等級制度和權力結構,來瓦解公私之間存在絕對界限的固有觀念!

“公私二分法”

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研究視角(全面、深度解讀)

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的所有角度,都以人的身體為中心。因為身體是地理學中最小的維度,學者們認為身體可以理解為一粒微塵,家庭、國家可以理解為更大的微塵,身體可以觀察到更大尺度的思想、意識形態和政治活動影響對身體的控制。

而且,家庭暴力直接作用的物件就是身體。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人的身體也是社會建構的。社會建構的人包括實際存在的人和對人的固有觀念,比如說男性與剛強相聯絡,女性與溫柔相聯絡,就是社會建構的想象出來的人。人的身體也是如此。中國有句古話,“女人如水”,就是社會形成的固有觀念。當然,在這種社會想象中,除了對真善美的頌揚,還不可避免地會夾雜著一些偏見。比如說,女性在古代社會天然就被認為需要依附於家庭,“相夫教子”,不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權力主體。

身體

人是不能將自身天然地置於公共空間或私人空間中的。

只有說人去到了公共空間,那麼他當時就處在公共空間內;他某個時刻待在私人空間,那麼那時我們就可以認為他在私人空間內。所以說,透過觀察人的社會活動軌跡,我們能更好地找到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對於同一人的影響,也就能理解兩者對於家暴行為各自產生的影響。

透過這樣的觀察,女性主義地理學者就提出了家庭空間、社群空間、國家和全球空間這三種空間尺度。

公共空間

(1)家庭空間尺度

首先,家庭空間被視為微觀意義上的人地關係節點。

家庭空間記憶體在暴力現象,就表明家庭實際上就是一個微觀的性別化社會空間。

這個社會空間裡有三種屬性對家庭暴力行為產生著影響。

家庭空間

①房屋實體的物質屬性

根據這一層屬性,我們可以將家庭婦女分為有穩定住房和沒有穩定住房兩類人。

事實證明,有穩定住房也不一定就能減少家庭暴力發生的機率。

研究發現,雖然沒有被房東驅逐或拖欠貸款、租金的煩惱,但是家庭暴力使房屋變成了囚困、孤立她們的牢籠。

基於此,有學者認為,家庭暴力研究經常使用到的“家”詞彙不太準確,因為對於受到家暴的人而言,那只是一座牢籠、房屋。

而且,如果對“家”與穩定住房的聯絡過於執著,就容易忽視掉沒有穩定住房的家暴群體。

很多無家可歸、居住在過渡性棚屋的婦女,她們也正被家暴所困擾。

家庭婦女

②容身之所的功能屬性

理想的家庭空間能夠保障居住者的人身安全。

但與此同時,家庭環境下的罪行比其他地方發生的罪行更能引發恐懼。

正因此,有學者認為僅僅從地理學並不能解釋女性從住所能否獲得安全庇護的問題。

婦女對於家庭暴力的容忍態度,恰恰反映了家庭容身之所的功能屬性正是極大束縛女性自由的根源之一。

習慣了穩定住房和寬裕經濟的婦女,與家暴鬥爭帶來的流離失所風險會讓她們望而卻步;而那些住在棚戶區的女性,本來就相當於無家可歸,家暴更加重了她們這種無家可歸感。

這也反映出了家庭容身之所的功能屬性,在家庭暴力面前的脆弱。

反抗家庭暴力,可能面臨轉眼間失去容身之所的風險。一直與丈夫在城市租房住的美玲,家庭只有農村蓋的一套住房,離婚後分不到房子的窘境曾一度打消她擺脫丈夫的念頭。

河南開封的棚戶區

家庭空間一向被視為私密性極強的區域。這種空間私密性源於房屋與外界的隔斷,房屋內部隔斷與居住密度等物質特徵。即使是棚戶區的房子,也能滿足與公共空間隔開的物質特徵。

家庭因此就被建構為一條將房屋內部與外部隔開的界線,一個免於恐懼、享有自主和獨立的地方,個體生活的自由和私密所在。

發生於家庭內部的家庭暴力,因為外界不可見,所以被視為與其他任何人無關。

正是這種家庭私密性,強化了父權中心的公私二分模式,不利於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與世隔絕的深山人家

(2)社群/鄰里尺度

社群/鄰里尺度的家庭暴力研究主要有物資決定論邏輯和社會-文化邏輯2種分析視角。

前者關注的是社群的物質環境特徵和救助服務配套是否齊全,後者則側重於對社會文化觀念如何影響社群對待家庭暴力的觀察。

社群

①物質決定論邏輯

物質決定論邏輯認為,環境失序、行為失範的社群一般更容易產生性別權力關係的極端形式,因為居住在其中的貧困婦女缺乏相應的社會服務資源。

一方面,在管理鬆懈的社群,貧困婦女難以得到相應的救助服務;另一方面,髒亂的環境也會加重婦女的恐懼與無力感。

安徽六安——髒亂差小區

②社會—文化邏輯

透過對不同社會與文化的對比,我們可以觀察到社會文化對人們是否願意參與阻止家庭暴力的影響。

在拉丁美洲,將家庭義務和責任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傳統女性身份認同,增加了婦女受到暴力傷害的風險。在印度德里的貧民窟,不同種姓、宗教信仰的居民混住在同一社群。種姓、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當地社會關係聯絡薄弱,這會使得住在這些社群的人們不願意捲入別人的私人事物,只是關注自己的事業。因此,有暴力傾向的男性可能會肆無忌憚地傷害伴侶,女性則趨於將家庭暴力日常化。在歐美城市,有部分女性透過工作、血親家庭或朋友獲得超鄰里範圍的社會網路支援。

2014年的印度新德里

但與此同時,也有學者觀察到社群、鄰里社會網路的脆弱性。某些情況下,婦女甚至不能依靠家人的支援。

一些婦女受到人身限制,被禁止與家人和朋友接觸;一些婦女因父母住得太遠,無法尋求家庭的幫助;一些婦女因為羞恥,不願向社群其他人尋求幫助。空間和心理的距離也在女性向社群或鄰里社會網路求助時形成了阻隔。

美國費城——被囚禁的智力障礙人士

從以上三種不同社會文化對比也可以看出,社群/鄰里在阻止家庭暴力方面效果薄弱。

這種現象甚至在農村地區更為突出。

傳統鄉村文化傾向於營造和維護安寧、和諧的鄉村意象,拒絕承認家庭暴力;鄉村家庭間千絲萬縷的親屬關係也使得人們對承認家庭暴力行為持抗拒態度。因此,鄉村家庭暴力與城市家庭暴力截然不同,更加隱秘,客觀上更加被社會文化所支援。

美玲被家暴的過程,始終有男性親屬的參與。17歲時第一次被強姦,由男方家屬集體哄騙美玲入住家中,與男方妹妹住一間,男方實施強姦行為時,其妹妹默契離開;美玲被丈夫打斷三根肋骨,頭破血流躺在沙發上將近四小時動彈不得,其丈母孃全程冷眼旁觀,並不願意為其撥打120報警電話。像這樣的極端案例,只是美玲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其背後是長達18年,每一兩個月一次的家暴行為!

農村

拿啤酒瓶家暴

正因此,在改善社群物質環境和服務設施配套之餘,我們也應該重視社會文化對人產生的極大影響。

印度政府把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與貧民窟物質條件“匱乏”聯絡起來,誤導性地暗示透過建立“無貧民窟”城市可以消除對女性的侵犯,這實際上掩蓋了歧視女性的社會權力網路和意識形態結構,即國家政策和制度中普遍存在的、厭惡女性的階級和種姓的交集。

印度男子上身噴塗彩繪——呼籲“停止性侵!”

(3)國家和全球尺度

站在國家和全球的尺度看去,恐怖主義、地緣政治、軍事戰爭,通通與家庭暴力存在聯絡。

①恐怖主義與家庭暴力

首先,恐怖主義是一種透過灌輸恐懼情緒企圖實現政治影響及控制的暴力形式。

同樣的,家庭暴力也不是一種偶發的、可以被寬泛理解為“糾紛”的身體暴力事件。

兩者共同的核心是恐懼。

從這種意義上去理解,有學者將家庭暴力視為“日常恐怖主義”。

索馬利亞精英酒店恐怖襲擊

②軍事戰爭與家庭暴力

軍事戰爭對家庭暴力的影響則更為直接。如果說恐怖主義是在精神觀念層面與家庭暴力不謀而合的話,全球化、殖民主義、種族、階級和性別要素引起的戰爭事件則能直接捲入家庭親密關係結構,導致家庭暴力的產生。

北烏干達地區的戰爭導致個人的發展機會減少,以此催生了暴力人際關係。戰亂地區的男性實現其男子氣概的期望與能力之間脫節,這加劇了他們恐懼、挫折與憤怒的情緒,這些情緒往往以酗酒、家庭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

烏干達首都暴力抗議活動

雖然對於和平國家的人而言,戰爭總是發生在不同且遙遠的地方。

但以美國為例,蘇丹政府與反政府武裝交戰期間,大量南蘇丹人跨境遷徙至美國避難。

戰爭創傷與移居美國後的多重壓力,包括失業或低薪就業、語言障礙、生活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種族歧視以及青年犯罪加劇了這些持有父權制價值觀的南蘇丹男性的家庭暴力行為。

這樣,戰爭和家庭暴力就以父權制為主要紐帶,進入了家庭空間。

國家和全球尺度的家庭暴力研究揭示了恐怖主義和軍事戰爭與家庭暴力在核心層面的交疊:暴力襲擊與身體傷害、恐懼和控制、權力統治與政治壓迫。

南蘇丹的村莊

女性主義地理學存在的意義

總結一下,隨著地理學文化轉向與女性主義哲學思潮的結合,公私二分的社會世界和地理空間格局中或顯或隱的壓迫、控制和不平等情景得到關注。

家庭暴力不再只是有關女性身體安全和自由的微觀尺度的地理現實問題,它已成為女性主義地理學家重新闡釋權力的空間運作,解構傳統地理知識譜系的研究陣地。

家庭空間尺度的家庭暴力研究從實體房屋、情感體驗和隱喻特徵3個維度拆解了父權意識形態對“家”空間的意義建構。社群/鄰里尺度的研究發現社群物質環境、文化規訓和社會網路影響女性感知、反抗家庭暴力的行為。國家和全球尺度的研究聚焦全球化、戰爭、移民、階級和性別不平等對家庭暴力的影響。

重視家庭暴力的地理尺度勢必將有助於整體認識父權制主導的社會空間實踐。

女權主義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人喜不喜歡你,看他眼神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