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35歲,已經是4個孩子的媽媽。她剛剛離婚,卻身無分文,帶著孩子在庇護所裡住了4個月。當年她莫名被退婚,衝動之下,答應了一個並不熟悉的人介紹的相親。
沒想到這次相親變成了強暴,隨後男方家舉辦了酒席,覺得自己“已經這樣了”的美玲稀裡糊塗地結了婚。
結婚後,美玲就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她經常受到丈夫的毒打,又不得不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她覺得逃離無望,就這樣忍受了18年。
圖片來自《三聯生活週刊》
在她描述的18年生活中,曾3次提到“愧疚”,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窺出女人在婚姻中的真實想法。
1. 第一次愧疚,因為私房錢美玲無法下定決心離婚,最大的原因就是沒錢。她沒有任何積蓄,每次跟丈夫一起出門打工,收入全都被丈夫拿走了,她連一兩百塊的零花錢也沒有。
她想要偷偷攢錢,結婚這麼多年,她只攢下1萬元。但是隨後丈夫和別人打架要賠錢,她就把這1萬塊錢交了出去。
因為她很愧疚,夫妻之間攢私房錢這種行為,在婚姻裡顯得有點自私。尤其是在丈夫需要錢的時候,她沒辦法坐視不理。
她的想法錯了嗎?她沒有。但是這種“守望相助”的想法卻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因為她只知道,正確的婚姻是什麼樣,卻沒有能力挽救自己的婚姻。
有朋友前段時間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用來還房貸。這是她婚前攢下的錢,錢不多,但給了她一些安全感。可是最近經濟狀況不好,房貸有還不上的風險,於是朋友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
但是她身邊的人很少有支援她的,還有人以“過來人”的身份,說她“一定會後悔”。因為生活中這種付出被辜負的例子,簡直比比皆是。
婚姻,需要兩個人的付出,總是考慮“我”,就會影響“我們”的幸福。但是為什麼總有女人無私的付出了之後,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呢?
2. 第二次愧疚,因為訴苦美玲經常被打,有一次她終於忍不住對家人訴苦。她父親問她是不是想要家人幫她“出氣”,她卻反過來勸自己的父親。
因為她很愧疚,自己訴苦的行為,讓家人擔心了,也讓家人認為她的丈夫“不好”。但是丈夫是自己選的,現在說他對自己不好,實在太丟人了!
她的想法錯了嗎?不想讓家人擔心,其實不算錯。想要維護自己的丈夫,也不算錯。但是她的問題在於,她不尋求幫助,自己卻無力解決問題。
她維護丈夫,而這個丈夫根本不值得維護。她以為自己維護的是婚姻,其實這只是又一次的自我犧牲。她的付出,其實是退讓。
再相愛的兩個人,也難免會有對對方不滿的時候,有不滿,就會想要抱怨,但是很多女人的抱怨,並不是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而是單純的想要發洩情緒。
雖然忍不住抱怨、想要跟別人訴苦,但是事情再次發生,她們還是會選擇跟原來一樣的做法。這又是為什麼呢?
3. 第三次愧疚,因為想離開因為生活看不到希望,美玲曾想過輕生。作為基督徒的她,站在18樓的樓頂,想到的是背叛了耶穌的猶大。她覺得自己邁出這一步,就像猶大一樣了。
她滿懷愧疚地下了樓,在她的心中,想要離開丈夫、想要放棄生命,都是一種對婚姻關係的背叛。
如果把婚姻關係看做一個契約,那大多數女人都是想完整地履行這個契約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若不離,我必不棄。”
美玲也想繼續履行婚姻的契約,她的想法錯了嗎?單獨看這個想法,是完全沒錯的。但是這樣一段充滿了控制慾和暴力的婚姻,只是努力履行契約就能長久嗎?
4.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單看美玲的價值觀,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隻有正確的價值觀,卻缺乏相應的能力,一樣無法獲得幸福。
她沒有學習的能力,沒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沒有擺脫困境的能力。面對問題,她不能改變,也無力擺脫,而是一直“忍著”,一直“退讓”。
但是這種忍讓,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犧牲,更是人格上的自我毀滅。她在不斷的付出,卻沒有任何回報,甚至是不斷受到傷害。
而她卻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越是沒有回報,越是努力付出,越是努力付出,越是沒有回報。
而想要擺脫這種迴圈,首先就要控制自己,選擇合適的時機付出。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的人或事都值得付出。該付出的時候就付出,不值得付出的,也沒有必要一味地退讓。
其次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美玲一直擔心的就是沒錢,不能養活孩子,但是事實證明,她離開了丈夫,不僅在經濟上重獲自由,在精神上也重獲新生。
她依然是在工地幹活,每天賺200塊,但是她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用妥協和討好來維持婚姻,而是用獨立來重獲幸福。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要建立在平等健康的關係之上。美玲的婚姻,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她卻沒有勇敢反抗,而是忍了18年。
這種“忍”,是對生命巨大的消耗,女人在婚姻中習慣忍讓,不會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讓自己更顯卑微。
婚姻不是獨角戲,一個人付出再多,也換不回兩個人的幸福。要想解開婚姻的“死結”,就從重新建立自信的精神世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