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只有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全面瞭解情況,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斷。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則很可能會犯片面性錯誤。

美國雜貨業大王凡瑞邁可說過:“年輕人平時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於任何事都先存有一種成見,當他們去請教別人時,實際上,並沒有存著探索真理或搜求有識者經驗的目的。他們最後無非是希望對方對他的意見大加誇獎一番,如果對方給了他一個否定的回答,他往往不區別事情曲直,只是大失所望,最後還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想想自己身上是否有這樣的毛病呢?

一個人如果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會增長很多見識,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從而贏得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完美,更好地走向成功。

玄武門之變後,曾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說,一位名叫魏徵的人曾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他們失敗後,魏徵到太子李建成手下做過事,還曾勸說太子李建成殺害李世民。李世民聽後,派人把魏徵找來。

見到魏徵,李世民板起臉問他:“為什麼你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魏徵沒有感到害怕,他神態自若,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按我說的做。不然,也不會發生接下來的事情。”

李世民聽後,認為魏徵很有膽識,說話直爽,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把他留用下來。

李世民繼位後,勵精圖治,為了富國強兵,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開言路,鼓勵大臣們當面提出意見,並把敢於直言的魏徵提拔為諫議大夫。在李世民的鼓勵之下,大臣們也敢於說話了。特別是魏徵,有什麼意見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說。李世民也特別信任他,常常把他召進宮內,聽取他的意見。

公元643年,魏徵去世了。李世民非常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做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做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上面的歷史故事告誡人們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瞭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如果李世民沒有聽取魏徵的諫言,進行反省,怎麼可能實現“貞觀之治”呢?

因此,有時候,你應該放下自己的成見,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可避免發生片面性錯誤。

3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給10萬不改口”,新娘結婚時秒變改口費,不料新郎扭頭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