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所有婚姻的初衷都希望源於愛情,因為這是每個人情感需求的出發點。但婚姻並不會忠於愛情,因為愛情可以始終美好,而婚姻終要歸於現實。
身心靈的愛情
愛情始於美好,而婚姻忠於現實
所有的愛情都是美好的,不論是雙方的共同“淪陷”,還是一方的單戀、暗戀亦或是忍戀,無論愛情如何開始,結局怎樣,其實都是很美好的。
愛,是人類最高貴的情感,愛情也原本就是人類最純真而美好的情感。
但婚姻不是。婚姻可以始於愛情,但並不止於愛情。
婚姻可以始於愛情但並不止於愛情
愛情與婚姻的本質
愛情,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都想得太複雜。
所有的愛情,都始於荷爾蒙的衝動,成於多巴胺的巔峰,昇華於靈魂的共鳴,給人以身、心、靈的需要和滿足。得之,不羨鬼神,失之,亦可苛活百年,可有可無,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就是愛情的本質。
婚姻,原本就很複雜,只是我們都想得太簡單。
所有的婚姻,看似簡單到僅僅是兩個人始於愛情而水到渠成的事,卻至少關係到兩個原生家庭和一個新生家庭裡三代人的百年命運,也關係到整個社會資源結構的穩定性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所以婚姻需要透過社會立法以保證每個人穩固的社會資源和可持續的社會創造力。
所有的婚姻,不論雙方是否基於愛情,也不管雙方是否自主自願,婚姻遠不止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在源於兩個舊的原生家庭的基礎上組建一個新家庭的大事,絕對是一個事關三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大事。
這就是婚姻的本質。
愛情是感覺婚姻是現實
只有充分認知到愛情與婚姻的本質之後,人生的體驗才能更豐富和完整,生活才能更加大度與從容。
愛情與婚姻的關係
愛情,是兩個人彼此身、心、靈的需要,只關乎彼此個人而已,而婚姻,則是兩人彼此的社會生存所需要,勢必關乎到兩個人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
因為,所有的愛情,本質上都是基於個人的荷爾蒙和感覺,大小、多少、深與淺,這一切都只是你一個人的事,其實與對方並無太大關係,他/她不過是基於你的需要,而在該時段內正好遇到或物色到的一個物件之一而已,並不一定是唯一,沒有“他/她”,其實還可能會很有很多個“別人”,也沒有什麼非“他/她”不可能的必要性。並且人的荷爾蒙和所謂的感覺,這二者本就不會一直持續恆久,時常與日俱減,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各有差異。
而婚姻,則是基於人的社會生存需要的一種穩固的社會資源的捆綁,包括物質生存資源和交配資源,是人在對抗社會殘酷的資源爭奪中的一種穩固的社會形態的需要,而這一切都不僅僅取決於你 一個人的主觀意志和選擇,至少有50%甚至更多,都要取決於別人或社會。
所以,在遠古社會,野蠻而簡單,可能還沒有婚姻,但一定已經有了愛情,而在如今的社會,文明而複雜,已經有了穩固的婚姻,但未必一定就都有愛情。
沒有愛情的人生,也許只是一個人身、心、靈的孤單和煎熬,可能活得孤獨,但沒有婚姻的人生,最終也只能是一個人去面對整個人生和社會,不但孤獨而且可能會很悲慘。
很多人以為,嫁給愛情的婚姻裡就不會有痛苦,沒有愛情的婚姻才是真的痛苦。
誠然,嫁給愛情的婚姻,也許大機率不至於太孤獨,但也並不是就不會有痛苦,因為,即使嫁給愛情的婚姻,也一樣要面對社會生存資源的爭奪,難免要面對或多或少的痛苦。
當然,沒有愛情的婚姻,註定孤獨,但於人生而言,未必真的很痛苦,嫁給愛情的婚姻,只是孤獨感和痛苦感會相對減少而已。
這可能會讓很多人心生困惑:難道我們曾經嚮往和信奉的愛情在錯嗎?
當然,我們都一樣,都曾嚮往過美好的愛情和婚姻,這原本就不是我們當初所向往和信奉的愛情和婚姻有錯,而是源於我們的人生從一開始就對愛情和婚姻的認知存在偏差,只願意把二者都想象得過於美好而忽略了其本質和現實。
就像高考之前,我們也都曾經嚮往和信奉未來的大學如天堂一般美好,可當我們自己身處象牙塔時才忽然感覺到現實是我們只不過是剛從地獄裡邁出一小步而已,充其量只是讓我們突然掙脫了年幼時的種種束縛,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罷了,可是無論將來體積可能,終歸都是要我們自己去親身經歷和體驗,更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泥濘或坦途,也終歸要靠我自己用雙腳去丈量。因為我們都不曾到到過天堂,只是在“地獄”時我們都把“天堂”想象的過於美好罷了,這也情有可原,也合情合理。
愛情如此,婚姻亦如是。
愛情與婚姻裡的問題和矛盾
愛情裡的問題源於客觀存在的荷爾蒙,矛盾也源於個人的主觀感覺,這些都只決定於個體的主客觀因素,大多與旁人和社會無關,分分合合,放棄或堅持,也都但憑一己之念罷了。
愛情時期的雙方,各取所需並且各自滿足對方身、心、靈的需要,但對各自的文化屬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剝奪並不會很大,對各自的生存資源的爭奪和控制也不會很多,人在愛情裡,或多或少的,可能會主動或被動的成長,也可能會主動或被動的改變,但誰也不會可能徹底的改變對方,也不可能妄想去控制對方,但婚姻不是。
婚姻時期的問題和矛盾與愛情時期完全不同。婚姻並不僅僅是兩個人自己的事,也不僅僅是兩個家庭的事,至少事關三個家庭和下一代。
婚姻問題的本質大多是對原生文化的接受和改變,對社會生存資源和交配資源的爭奪和控制。
原生文化的接受或改變,並不是你一己之力能左右的事,勢必會關乎到他人的文化認同和文化需要,對生存資源和交配資源的爭奪和控制,也不可能是你一個人就能決定的事,一個人的爭奪和控制,勢必也一定會關乎到他人的生存。
因此,基本上所有婚姻矛盾的源頭大多是來自於一方對另一方的文化屬性的認同感,也源自於一方對另一方的控制慾。
婚姻的開始,也許雙方對彼此的文化屬性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認同感,比如雙方以及父母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生活習慣、起居飲食、親情交往、為人處世等等,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區域性的共識,對雙方的生存資源也有了一定的認可感,比如雙方及父母的資產和財力(如房、車、養老、撫幼等等物質條件)、雙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性質以及未來的生存空間等(如升職空間、職業規劃及物質來源的穩定性等等),所以才會相互選擇。但是當婚姻持續時間長了之後,雙方的文化屬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或多或少的都會越減越弱,本性全然,各自都會尋找並爭取更多自己的存在感和歸屬感,尤其是雙方有了孩子之後,原本源自於兩個原生家庭的文化屬性會在下代傳承,孩子的文化屬性和歸屬感會由此產生較大的分歧,在個人的成長空間是和生存資源的上升空間上的差異也會逐漸拉大,期望和被期望的矛盾會越發突出,改變和被改變的矛盾也會越發激烈。
當婚姻中的一方越來越偏離另一方的固有認知或期望時,另一方的心理落差就會越來越大,並且會一再試圖加以改變甚至控制。因此,婚姻裡最常見的問題和矛盾其源頭往往就是人對彼此的控制慾。
當然,人非草木更非機器。機器可以透過編制程式來自定義,也可以透過改寫程式來控制,如果偏離到無法控制了,也可以透過一鍵重啟來複位或者一鍵重置恢復出廠設定。
婚姻中的雙方個體,每個人都是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都各自攜帶著原生家庭的固有基因和密碼,都是自帶作業系統的,既不能隨便地自定義程式設計,也無法輕易地改寫控制程式,更無法隨時地一鍵重置,更不能輕易地嘗試一鍵重啟,想要試圖徹底改變一定是萬難的。即便你能真正地完全接受其既定程式,但還是讀不懂其使用說明書,也搞不明白其操作手冊的話,所有一切努力都會無濟於事。
婚姻中,試圖改變或控制對方的人,最終都將是悲劇,或大或小,或早或晚而已。
這是由婚姻的社會本質所決定的,婚姻本來就是人在生存資源的殘酷競爭中的社會產物,同時也是社會對個體生存和穩固發展的庇護體。
沒有愛情的婚姻註定是悲劇開場,大機率也會是悲劇而終,即便是始於愛情的婚姻,也只不過是以喜劇開頭而已,以至於婚姻的過程不至於太孤獨,也未必就不會悲劇而終,所有的婚姻都很難逃離每個人對社會資源殘酷競爭的本真面目。因為,下生存之競爭無不殘酷,所以世間婚姻也無不矛盾,這其中還摻雜著多多少少的人之不可直視亦不可更改的本性——人性。
當然基於愛情的婚姻,大機率情況下,更具有喜劇而終的條件和可能性。
愛情是身心靈的碰撞,婚姻是原生基因的重組與文化傳承
婚姻,是來自不同原生家庭裡的生物基因和社會基因的重組或突變,也是兩個原生家庭裡的文化屬性的傳承和發揚。當然基因的重組或文化的傳承,既包括好的一面,也包括壞的一面,所以婚姻產生的新家庭既有好的也有壞的,好壞參半,喜憂也參半。
其實,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完全傳承好我們自己家庭所有生物基因和文化屬性,我們更無法真正地去接受來自另一個人的原生家庭裡所有的文化傳承,這是事實,也是現實。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從內心去真正的學會理解和接受,至少要學會包容和接納,因為,不管你是否願意,主動或被動,來自不同的兩個原生家庭的生物基因和文化屬性都一定會被寫進你新的原生家庭的土壤裡,深深地烙刻進你們下一代的文化基因裡。
這才是婚姻裡最大的智慧。
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不會主動排斥或抱怨生物基因重組所帶來的不盡人意亦或是厄運,而大多數婚姻裡的抱怨以及問題和矛盾,基本是都是源自一個人始終都無法真正地接受或包容另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的文化屬性傳承,而且雙方都無力改變或最佳化,從而也就演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現實人生裡的悲喜劇。
愛情但可憑感覺和喜惡,但婚姻需要智慧和胸懷
婚姻裡的人都非常聰明,基於自己的文化屬性,於主觀而言,一眼就能看清另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文化傳承的優劣,能完美地接受別人原生家庭優越的一面,可是卻鮮有智慧去真正地接納或包容其不好的一面,更沒有智慧和能力去改變自己和別人。即便能認識到這一點,能這樣想,但卻未必能做得到。
婚姻裡,原生家庭所深深潛藏著的所謂的“優劣”文化的傳承與包容,並不是單憑一個人簡單的是非對錯就是分辨的,這樣的理解和接受,這樣的包容或改變,也絕非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這涉及到雙方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屬性的歸屬感,也關乎到下一代傳承的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必須要兩個人的智慧和胸懷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方能悟到,並且做到。
婚姻裡的哲學,往往都是人生裡的大智慧。
對於別人而言,文化的優或劣,看到或想到,都很難,但且不十分難,但對於自己而言,要真正的做到卻萬難之難,這也是為什麼婚姻中很看似很小的簡單的問題或矛盾卻無法解決,甚至可能釀成終極大悲劇的主要內因。
這樣的事可以很小,比如誰帶娃誰養家,誰買菜誰做飯,誰拖地誰理家,去誰家過年走誰家親戚等等,都會成大問題。這樣的事也可以很大,生男還是生女,生一娃還是二胎,隨父姓還是承母姓,誰當家誰作主,誰主內誰主外,婆媳之害、姑婿之難、叔舅之惑等等,都會是大矛盾。
於愛情而言,這些問題都不是大問題,愛與不愛全都取決於你自己一個人的主觀意志,放棄或堅持,雖然也難取捨,也會痛苦難過,但都只是你一個人的選擇或接受而已,但於婚姻而言,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所有的接受或改變,都絕非你一己之力所能為之事,也絕非兩個人的事,而是關乎到三個家庭裡的三代人的百年大計。所有的接納或包容也都絕非你一己之私事,至少關乎到決定是兩個人或兩代人共同的命運。
如果只關係到自己一個人的事或一己之力可為之事,你只須付出100%的努力便有望達成,但是婚姻裡的所有大小事,任憑你一個100%的無怨無悔的努力,充其量也只能做到你所期望的50%的效果,更何況很多人連自己身上的50%的問題未必都能看得到或做得到,更何況取決於別人的那50%的問題和努力呢?
改變自己已是萬驗證,而婚姻裡除了要認清自己和改變自己之外,還要認清別人和改變別人,雙方都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和胸懷,此乃難上加難之萬難,實屬絕非一己之力所能為之也!
婚姻裡的學問之道,才是人生之道里的終極大智慧。
婚姻的使命——兩個原生家庭的基因重組和文化傳承。
愛情只是兩個人身心靈的需要和滿足,只需要兩個人身心靈的結合就可以做到,而婚姻不是。
婚姻裡,需要兩個人的接受和包容,這需要勇氣,也需要兩個人的堅持和改變,更需要兩個人的胸懷和智慧。
婚姻裡,需要雙方真正地接受和包容,接受各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土壤裡文化屬性,包容各自與生俱來的文化認同感,才能逐漸的一點一滴的去建立共同的文化歸屬感。既需要各自堅持自我,又需要彼此互通交融的自我,需要堅持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需要彼此交融互通後堅持共同的三觀和愛情。更需要兩個人保有和吸收各自與生俱來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又需要共同去改變源自不同原生文化土壤裡的醜惡,最終才能共同建立起全新的原生文化,在全新的原生文化土壤裡孕育出新的下一代,共同完成各自的基因重組和文化傳承。
這就是婚姻使命——兩個原生家庭的基因重組和文化傳承。
結語:
#人生是一場不可逆的旅行#,愛情,讓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至於太孤獨,婚姻,讓我們的在漫長生活裡不至於太孤單,這都是我們真實的人生體驗,也是我們人生的智慧所在。
認清了愛情的本質之後,方知愛情之前重在自己的感覺和需要,愛情之中重在互通和交融,更重在享受與珍惜,愛情之後更重在對他人的放手與成全。
認清了婚姻的本質之後,方知婚姻之前重在利弊的權衡與取捨,婚姻之中重在參與和經營,更重在接納與包容,婚姻之後更重在對自己的放過與重生。
[END] [圖片源於網路|聯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