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透過多年來對周圍的觀察,我發現一個事實:自信的人一直很自信,不自信的人一直不自信,只有少數例外。

自信是這些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品質,很小就定型了。

他們不需要學習,就能熟練應用,就像音樂神童,很小就能熟練演奏世界名曲。

一出生,他們的身心就處在發展自信最合適的狀態。這是他們的 一種天賦。

一種是先天稟賦,一種是後天努力。就像前面說的,在自信這件事上,通過後天努力翻盤的案例並不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自信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感覺,而是一個複雜的結構體。

有些人被感覺迷惑了,有些人被認識誤導了,有些人被行為欺騙了,最終沒能成功翻盤。

下面透過三個糾偏來揭露自信的真容,以及如何變得自信。

第一、自信是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

NO!自信是一種放鬆的感覺。

中國文化崇尚“空”,因為“空”意味著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東西。

“滿”則意味著空間所剩不多,餘地不足。

放鬆的狀態其實就是“空”,因為不是一種特定的感覺,它就可以容納多種感覺。

良好的自我感覺其實就是“滿”,它已經到頂了,無法容納更多感覺。

就靈活性而言,放鬆的時候人更靈活。和我們接觸的人,也更喜歡放鬆狀態下的我們。

第二、自信一定要客觀看待困難?

NO!自信要看輕困難。

科學家認為大腦是一個神奇的器官,因為認知能夠改變現實。

大腦一旦認為一件事難以完成,不管你費多大勁,最後仍然做不成。

大腦認為一件事可以完成,就會認真去研究,想方設法把它完成,不管它實際上有多難。

抗日戰爭初期,面對強大的敵人,毛主席提出“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正是遵循這一規律。

把敵人想得很強大,不利於穩固軍心,把敵人想得弱小一些,有利於振作士氣。

看問題不能只盯著困難和不足,要全面地看,正反面都要看,看反面會消耗力量,看正面能積聚力量,所以正面要多看一些,還要把困難看輕一些。

第三、自信的行為就是為了追求滿足感?

NO!自信的行為是為了追求目標。

本我代表慾望,自我負責平衡慾望和現實。自信的自我,能夠理性地控制慾望,耐心等待,為了長期目標,犧牲暫時的滿足感。

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給一群小朋友每人3顆糖果,說我現在要出去一下,半個小時後回來,如果誰的糖果沒吃掉,我會再給他3顆。

他要測試的正是這些兒童的耐心。幾十年後的追蹤調查發現,有耐心的小孩,後來在事業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生活也更幸福。

人的本能是讓慾望得到即時滿足,但是,現實中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很多案例告訴了我們這一點。正確的做法是,先付出,耐心等待,然後才有收穫。

想要變自信,不能走尋常路。自我(直覺)告訴你,自信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和不斷追求滿足感,是不對的。超我(內化的他人)告訴你,自信要客觀看待困難,也是不對的。想要變得自信,必須學會尊重自我,傾聽自我,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感覺、認識和行為是有效的。

保持放鬆,你可以對一切變化應對自如。看輕困難,你可以勇敢跨越它們。富有耐心,你可以不計回報先付出。

後續我們將繼續聊完善自我。

1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結婚到底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