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白落梅曾說:人生一局棋,關於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瞭。若用複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易傳》中有這樣的句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行善積德的家庭,會有福報;而沒有這些德行的家庭,則會有禍殃。

一說起“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就會想起老道、世俗、精明、圓滑。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非常羨慕和嫉妒他們的。

我也想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可惜自己的智商、情商都太低了。不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於是心裡就有了羨慕嫉妒恨。

利己主義者的“精緻”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們不僅擁有很高的學歷,優雅的談吐,不菲的收入,而且懂得偽裝自己。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顯的非常的優雅和精緻。只要在不涉及個人利益的時候,他們大多都顯的非常的有教養。

但是,在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他們又都是極其利己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不擇手段。

他們會很好的利用現有的規則、制度,為自己謀求最大的福利。他們善於利用規則的模糊區域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他們喜歡鑽規則的空子,找法律的漏洞,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們善於偽裝自己,披著“公正”、“公平”、“自由”的外衣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總之,所有的一切只為自己。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都是自私的。他們喜歡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缺乏集體觀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極其容易變節。

我雖然羨慕他們的生活,但是我不太喜歡他們的為人。也許是我笨的原因,也許是我喜歡感情用事吧,我覺得他們都太過精明瞭,太善於算計了,跟他們在一起共事覺得費神。一切都以利益來計算,就沒什麼意思了。

當然,利己也不能說是錯誤,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利己主義者,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人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還需要規範自己的德行。

如果一個人要想讓自己過得幸福,美滿,除了利己之外,還需存有一顆“仁愛”之心。人類社會是一個群居社會,很難有人可以完全脫離社會獨立存在。如果這個社會人人利己,沒有仁愛之心,那麼這個社會也是沒有希望的。畢竟一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了。

一個家庭是個什麼樣子,一個人修行也就是這樣子。行善積德是一種好的行為,這種行為放到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會有好的福報。這樣的因果關係,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很多事實論證的。

對於人生來說,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和德行作為基礎來共同襯托,才能滿足自身期待的結果,失去這兩個條件之後,不管一個事情看起來多麼偉大,實際上都如同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抗風險的能力。

《菜根譚》有一句話叫: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富貴名聲,如果是從道德修養中得來的,那麼就如同生長在大自然中的花草一般,會逐漸繁衍綿延不絕;如果是透過建功立業而得來的,就如同栽種在木盆中的花,它會因為生長環境的變化而隨之枯榮;但是如果是完全依靠權勢等外界的力量所得來的,就如同插在花瓶中的花,沒有根基很快便會枯萎。

在這個世上最荒唐的一種人生態度,就是在自己內在匱乏的基礎上,總期待著完全依靠人脈來獲得人生成就,完成自身的價值體現。

因為當你自身不夠充實的時候,即便能夠藉助外界的力量將自己捧到高位,最後也會因為德不配位而遭致禍殃。

而正確的態度則是:只有當你豐富了自己,讓自身有充實的力量支撐之後,你所期待的才能穩固地存在於生命之中。

正如《易經》之中說“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道理一樣,只有高尚堅厚的品格,才能承擔起人生的重大任務,《國語》之中也說這樣一句話: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

人生在世,為人一回,最靚麗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德行!

做人,以德為貴,厚德才能承載萬物。做人,以德報怨,德行可以化解誤會。做人,以德服人,有德才能深得人心。

人這一輩子,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擁有多少錢,也不是你地位有多高,而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行了善,積了德,才是最大的成功。

德,是一個人的根本,德,見證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德行,來自於一顆善良的心,一個人的修養,來自於一份端正的品。人,只有品德好,一切才會好,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

做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品,可以沒權,但不能沒德。德是一個人的護身符,好的品德能保你安寧。德是一個人的大運氣,好的品德能換來驚喜。

人活一世,無論你多聰明多厲害,如果無德,必然遭人白眼。只有有德之人才會被人喜愛,身處困境,定會得到別人的幫助,走到哪裡,都能贏得別人的稱讚。

我們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做一次人,這輩子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德行,因為德行,詮釋了人性,因為德行,代表了品行。

人生,不能完美,做人,力求無愧。以德為貴,把德看重,才能行得正,站得穩,踏實過好這一生,遠離災禍和罵名!

人有多大德,就有多大福!你不要怕別人坑你,他坑你一次,兩次,三次,說明你有價值,你沒價值,別人才懶得坑你呢;你不要怕別人利用你,他利用你一次,兩次,三次,說明他離不開你,如果他可以離開你,那還利用你幹嘛?

當然,我們不能傻傻的被人坑,更不能蠢蠢的被人利用,畢竟被坑的滋味不好受,被利用的感覺很不好。但是,如果讓我選擇,要麼一無是處,要麼被人利用,那我寧願被人利用,因為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以德報怨,提高自己的修養。我們都聽說過“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句話,但相對來說,這種做法並不是很高明,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誰也不討好。

如果我們學會以德報怨,說不定可以雙贏,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修養,還能收穫福報。以怨報怨,只會給彼此帶來傷害,只會沒完沒了。

別人尊重你,不是因為你很優秀,而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別人不尊重你,你還尊重別人,那說明你很優秀,你比別人有修養。

我們不奢求得到別人的尊重,但我們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定能收穫好的人緣,福報自然來;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只會遠離他。

積點口德,嘴不要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說話方式,不能胡說亂說,嘴不要賤,小心禍從口出。你別小看了你的說話方式,它在你人際交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這個世界,沒人喜歡聽壞話,都希望聽好話,你說別人壞話,別人心裡一定會記恨你,這無疑是給自己樹立敵人,以後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做人,要懂得好好說話,儘量多說好話,少說廢話,不說壞話,就算是壞話,你也要把它說好了,這樣,別人聽著不反感,反而還會感激你給了他一個臺階下。

每個人都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如果別人羨慕你,嫉妒你,甚至坑你,利用你,你不要太在意,你要學會以德報怨,你要感激他們,因為是他們讓你知道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另外,你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嘴不要賤,要多積點口德,以防禍從口出。

人生真的是這樣,你積了多少德,才會有多大的福報,正是那就話:“人有多大德,就有多大福!”

德行是一切福報的根源,有德必然多福,在失去德行的基礎上,所有的手段即便能夠讓你一時得利,最終也會因為你的手段而輸掉更多。

而且你得到的是你能看到的,失去的卻是無形之中的。在唐文宗太和年間,有一個女子叫李新聲,她是邯鄲人李巖的女兒,當時有一人叫張谷,他把李新聲納為家妓,而且非常寵愛她。

當時劉從諫繼承父親的官職之後,張谷因為家境窮困潦倒,只能在劉從諫手下做事。

李新聲這個時候就悄悄對張谷說:“前段時間天子授予劉從諫大將軍符信,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他有攻城略地的能力,而是因為他父親曾經因為收復齊地,並將齊地還給朝廷所以有功的緣故,他只是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朝廷沒有來得及奪回他的繼承權,而且當劉從諫佔有了趙地之後,從來沒有向朝廷進獻賀禮,而且唐憲宗也有幾個城鎮喪失,那些守城的將領都是英雄豪傑,都不能長久地蒙受天子皇恩,更何況劉從諫只是一個繼承父職的人呢,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的東西,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失去他。

您身為劉才諫的屬下,如果不能儘快和他斷絕關係,而轉身效力天子,就該脫離軍隊向西投奔朝廷,但是不能顧及他曾經對你的一點恩惠,就讓自己承擔血腥之災的危險。”

張谷聽了這一番話之後沉思了良久,但是後來因為猶豫不決,仍然跟隨劉從諫做事,最終因為叛逆而死。

在這個故事中,李新聲有一句話原話是:“以不法而得,亦宜以不法而終”,意思就是: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的東西,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失去它。

所以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人,修養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是長遠的發展之計。

如果忽略積累的過程,一味去追求目的,最終必然不能有好的結果,這是人之常情的思維習慣,但是卻是人性之中最應該改變的陋習。

《素書》有一句話叫:“名不勝實者耗”,意思就是說:你的名聲超過了自己的實際才能,精力就會很快耗竭。

積薄為厚,積小為多,人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以德行與能力共同襯托,奠定好自己的基礎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否則很難長久。

就像當初長平之戰的趙括一樣,當時趙括的名聲很好,因為他善談兵法,但是缺乏了實際的歷練過程,使名聲大於了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對方就是利用了趙括的名聲,故意設計騙趙括率兵作戰,最後將趙括引到自己埋伏的地區,全殲趙軍。

在這個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呈現的狀態都是由各種不同的因素共同組成的,只有足夠強硬的實力,才能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將問題處理妥當,否則任何一個變化,都會讓曾經擁有的名聲與高位煙消雲散。

所以對於人生來說,德厚者才多福報,德薄者必然自傷,如果沒有德行積累的過程,切記不可妄自追求慾望,否則必然遭受禍殃。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當你願意帶著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看,都一定可以照見全新的面貌。

關鍵是我們如何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把這些人生的經歷轉換為靈魂滋養的養分,而不是自我貶低,自我討厭的證據。

協助自己去找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和思維,這才是關鍵。人總是具有獨立的意志,可以去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的。

只要願意相信自己能夠為生活負起責任,能夠有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那麼就能夠以更加有彈性的方式去跟自己相處,這就是守護內心的方式。

我們所認為的一些缺點很有可能並不是缺點,而是未開發的潛能,所以,不討厭自己,就是習慣跟自己友好的相處,這是讓生活快樂的一大要點。

每個人都有固有的優點和優勢,關鍵在於在自我發現之旅上,我們能夠怎麼樣去合理的看待與開發,願你我都對自己更多欣賞,更多寬容,更多自我關懷,進而習慣守護和清理我們的內心。

一路走來,終於相信人生的種種磨難,都是必須要渡的劫。曾經年少無知的笑靨扔停留在眼角眉梢;當初對成年的憧憬依舊擱淺在心頭;情竇初開時對美滿婚姻的嚮往今天也依然那麼純粹。

好像活著就是隻有美好和光明,痛苦和陰暗不過是世人們的無病呻吟。工作上你披荊斬棘不斷精進,回頭卻看見家庭情感之樹早已搖搖欲墜。

於是你試圖有個萬全之策兩者兼顧,才發現很多事情都木已成舟,想改變談何容易。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抱著自己蜷縮在被窩裡失聲痛哭,淚水無數次浸溼枕頭。

曾經不相信痛定思痛的你,開始面對疼痛反思自己的行為,原來曾經都只是不夠痛。你可以每天熬夜,透過透支身體,來獲得額外消遣的滿足。

你和說不來關係的所謂熟人喝酒K歌;或者一個人躺床手指機械化的滑著手機,看著來自網際網路所呈現的各種資訊;或者藉著充電補課的理由徹夜不眠。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身體得病了。於是你才意識到養身的重要。或許你以為這一世的劫也渡的差不多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你要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還要應付很多揹負傷害你的使命的人,你常常應接不暇心力交瘁。

面對父母孩子,你覺得自己都成年人了,沒什麼扛不起的,於是你鬱悶的時候會選擇沉默,壓力多大都拼命頂著。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睡不著覺了,心裡也常常被焦慮的情緒圍繞,你病了。是的,無論是哪種問題的到來,都是你今生該渡的劫。

你要不斷學習各種技能,即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還要保持自律的習慣,和擁有一顆及時向內感知自己的心。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幾個是容易的,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作家梁曉聲就曾說:異性之間交往的一切界限感,都是建立在相對自由而又相對謹慎的前提上。異性保持適當的距離,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是一個獨立而成熟的人的基本標配。

人與人之間始終存在距離與死角,總是將最深沉最難受的秘密藏在心湖最柔軟的地方,總是把微笑展示給別人的同時將酸楚的淚滴獨自嚥下,總是把陽光與熱情灑向外界時卻不知衣襟何時溼透過。

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今天。你可曾懷念從前單純暖心的時刻;可能嚮往人們親如一家,簡單純粹溫暖的人間;

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是真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信任。真誠是基點,信任是紐帶。不輕易踐踏,不觸碰紅線,不隨意揮霍,不拿著試探;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便不再如初。即使及時修復,裂痕依舊伴隨。愛惜身邊現有的真誠,珍惜身邊現有的信任。

初面相識,一般均是七分印相值,三分相處值。印象值容易先入為主,相處難免會失了公允忘了初心。時間就是一面照妖鏡,是啥都得現原形。首印雖重且不易多,莫悔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壞,沒有人會生得十全十美,即便有,那也是他的一種悲哀,因為他再也找不到另一個旗鼓相當的人。在諸多後生的性格里,內心敏感的人,往往是被誤解最深的。

在世人眼中,他們多思,所以就被人認為一定多疑;他們自卑,所以大家都認為他們不合群;他們冷淡,便被認為那是孤傲和清高。

其實,他們只是比一般人在微小事物上,能夠感受到的要更多一些,他們不是神經質。

他們內心壓抑著渴望和熱情,但是很難找到一個,讓他們完全開啟心扉的人,曾經的種種經歷,使他們本能地與人群保持一定距離,也因為對自己的諸多不滿,而深深認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運氣。

所以更多的時候,他們寧願自己一個人,不傷及無辜,也隔絕了外界對自己的傷害。

換句話說,內心敏感的人,實際上都帶有一點點抑鬱體質,會患得患失。準確地說,他們只是患得。

就算失去一件最重要的東西,包括愛情在內,他們一定會先責難自己,最後再告訴自己說,是我不配,這本就不該屬於我。

所以他們不怕失去,只怕突然讓自己得到了那些想要的,這會讓他們手足無措,也會失去一定的安全感。

一個靈犀相通的人,足以慰風塵,足以暖此生。人的一生若能被人懂,是一種幸福。因為有人懂你,生活再難再苦,旅途再坎坷再崎嶇,都會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那個懂你的人必定時刻在牽掛擔心著你,總是提醒著你按時吃飯,早睡早起,路上要小心,時刻都在期盼著你幸福快樂,從不拍馬溜鬚。

與懂你的人相處,不需要設防線戴面具,不需要奉承討好,也不需要兜圈子去迎合。

在這個世上,最珍貴的東西,並非錢財,而是有一個懂你的人。心與心的距離如同左心房與右心房般的近,無論是海角天涯,仿若天涯咫尺。

鐵凝曾說: 所謂"聊得來"的深層含義其實是:讀懂你的內心,聽懂你的說話,與你的見識同步,配得上你的好,並能互相給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在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生命歷程中,若能有人懂,更是一種幸運!因為有人懂你,便有了揚帆起航的動力,有了披荊斬棘的信心,有了從容走出來的勇氣。生活就不會孤單,包裹在身上的鎧甲可以徹底的卸下,內心被全然喚醒!

汪國真說:一種友情,當你需要的時候,會默默來到你身邊,他的眼睛和心能讀懂你,更會用手挽起你單薄的臂彎。

人們時常感嘆心好累,那是因為沒人懂你。懂,更是治癒內心傷痛的良方。TA能讀懂你的情緒,表情,肢體語言,記住你的喜好,體諒你的難處,理解你的苦衷,從不算計,無俗世之擾,無利益之爭,卻時常把與你的爭吵或聊天當做生活的調料!

懂你的人,能走進你的心扉,能感知你的憔悴。一句“我懂你”勝過萬語千言,直抵心房,一句“有我在”,超越無數花哨的承諾,感動得熱淚盈眶。歲月無聲,時光荏苒,願我們將懂得熬成悲憫的文字鐫刻在心中,讓我們在繾綣深情的守望中沉澱成永恆的回憶。一種懂得一生執著,琴瑟和鳴!

人生在世,有幾個異性好友在所難免,朋友之間,相互照顧相互關心,無可厚非,但過猶不及。超出了一定的度,友情就會變質,兩個人之間就會產生出不一樣的情愫。能讓這份友誼,一直純潔下去,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對方負責。對於異性朋友,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事能做,而哪些事不能做,只有掌握好分寸,明確距離,友誼才能長存。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對別人太好的人,很容易被鄙視,而討好別人的行為並不值得提倡,因為它用側面告訴對方:我與你不對等,請隨便來碾壓我的尊嚴,隨意來鄙視我,反正為了討好和逢迎你,我不會反抗。

無獨有偶的是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也提到:過於討好和向對方示弱,不過是因為自卑的原因,或者是因為害怕被拋棄,或者是因為怕得不到愛。

然而真相卻是越容易去討好對方的人,越容易被鄙視,甚至活得很悽慘。這是因為討好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也可以說用自己的弱來彰顯對方的強,用自己的討好來襯托對方的權力。

而愛自己的人,不僅不是自戀,反而是一種高情商做法,因為討好只是一種低情商之舉。

討好並不構建人際關係正確路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越是“跪舔”的關係,越不容易長久。也可以說在一方盡力討好的時候,兩個的關係已經不是處於對等狀態。

像我之前有個朋友就非常的勢利,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無論是神色還是聲調都變得很是諂媚,讓人看了感覺很不舒服。

只不過即便別人看透也不說透,而我那個朋友則認為別人都很傻,看不出來自己的這些“小心思”。不僅如此,他拼命討好的人也並沒有把他太當回事,大有種“我以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撲街蘊意。

其實像朋友這樣勢利眼的人並不在少數,只不過大部分時候這樣的討好與諂媚,可能會在一時起到好的作用,比如說有一些小恩小惠或者表面上的熟絡。

但實際上,是得不到相應的尊重,不僅人們會對諂媚和討好的關係而被看輕,還會覺得這人沒什麼骨氣,就如同“牆頭草,兩邊倒”一樣的無風格。

從長期來看,這種性格以及做事的方法,不但沒有對自己產生正向的影響,反而會令自己的威嚴以及人品一落千丈。就如同心理學家所說:討好的關係,要麼是迫於壓力,要麼是出於需求,而本質是內心的自卑在作祟。

討好意味著示弱以及內心的孤獨,很多人喜歡討好別人的人,總認為以自己的示弱就能得到對方的認可,實際這是個誤區,我們大部分人想要獲得尊重和認可,不是靠討好去實現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實力以及能力,不斷獲取認可與尊重。

只有這樣,才能在人際關係中實現平等和融合,如果一味喪失自己的主見以及意見,不斷靠附和與順從來獲得個人的安全感與認可,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會非常扎心。

在武志紅的《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中提到:不是所有的累都能用休息來緩解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刻意討好別人的話,那麼內心就會產生孤獨。

這時候內心就會分裂成一個討好的自己與想成為自我的自己,這兩者會產生一種分裂,進而產生負情緒,這是討好別人帶來的孤獨感,也會將自己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哲學家說過: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它的意思是我對你好,所以你也對我好,也就是說所有的好都是建立在彼此迴應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人際關係。

但如果只是討好的關係,即便是得到了多少的利益或者實現多少的目的,都無法得到對方有質量的迴應,而在這種失衡的相處模式下,會逐漸喪失熱情,甚至會陷入迷茫與焦慮狀態。

而真正緩解人際關係,拋離內心孤獨的做法是不自欺欺人,而用公平、平等以及對等的方式去與對方相處。

武志紅認為關係的根本,是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既可以照清自己,也可以透過這面鏡子去認識自己,展開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才能做回自己,而這種相處模式下不僅自己覺得舒服,也不會令別人感覺尷尬,畢竟“跪舔”型人沒有人能看得起,或者說即便是表面上不說,內心也是非常鄙視的。

從不討好別人,才是高情商之舉。在人際關係中,並不是討好才是高情商,也可以說討好意味著放低自己,以他人的意志為目的,很多時候會喪失自己的想法。

如同《裝臺》中的順子,一味的討好別人,最終的結果是讓自己的光景越過越苦,最後親生女兒看不起,同時也失去了妻子。你看並不是所有的討好以及委屈求全都能換來歲月靜好。

而真正的高情商是共情,是頭腦的猜測。也就是說不管怎樣的關係,都有著自己的思維邏輯,並不會經常活著別人的意願中,而讓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懼中。

當我們將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時,就難以和對方建立起連線,甚至會對別人做出主觀的判斷,這時候不僅喪失了自己我的掌控感,也會令別人討厭甚至是不屑一顧。

由此可見:篤定的對立面是模糊,所謂模糊就是刻意地掩蓋內心的想法,而只是活著別人的世界中,這就會導致無法和別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也不會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尊重。

也可以說討好只是一個人軟弱和無能的表現,心理學家認為討好別人實際是一種病態的交往方式。而討好的人有著討好型的人格,它會經常違背自己的心意,而表現得心口不一。

之所以說討好的人通常比較低情商,是因為這些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既容易討好別人,也容易好好相處,因為這種型別的人通常會以討好為目的,而想著什麼時候來“回報”,一旦得不到回報時就會翻臉不認人。

高情商的人,從來都會知道規則、邊界和約定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或不做都行。

一旦界定了這個標準,就不會以討好的名義去說服自己,做違背心意的事情。也可以說輕易滿足別人要求的人,通常是不好相處的人,因為他們有著太脆弱的心靈,也害怕被人拒絕。

即便是承受一點點的挫折,要麼引起仇恨,要麼引出暴怒。也可以說一個總是扮演“聖人”的人,總會在討好過後,不斷提要求,甚至不容易感恩,因為他們會覺得他付出了就應該去要求回報。

武志紅認為:太容易道歉,太容易內疚,太容易說對不起的人,太容易同意別人意見的人,都是為了避免被對方攻擊,這樣的相處模式本身就有著不對等性。

因為討好的人,總有這樣的邏輯:我對你好,你不能沒良心。然而人和人之間最終的相處是平等和互助,而不是付出了就一定得有回報。

高情商的人在人際關係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我們都在不斷變強,才能進入正迴圈模式。所以與其刻意討好別人,不如想想怎麼讓自己更強大,只有這樣才能越來越好,而幸運也會不斷接踵而至。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說話的方式。要求人,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先了解對方,樂於接受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在求人的時候順勢推著取得預期的結果

沉默寡言型:這種人啊,話少問一句才說一句,這不要緊,即使對方反應遲鈍也沒關係,對這種人說多少就說多少,因為這種人表面上看是不太隨和,但只要你說的話,能言之有理,順耳中聽你便有可能達到說服對方

喜歡炫耀型:這種人呢?好大喜功,老是喜歡把我如何如何掛在嘴上,這種人最愛聽恭維和稱讚的話,對他向你所做的炫耀,要有耐心,仔細聆聽,聽得越用心,承載越充分,你的成功率就越高

令人討厭型:這種人呢?十分讓人討厭,令人難以忍受,好像他們天生只會說一些刻薄話一樣,好像控告他人貶低他人,否定他人是他們生活的唯一,毫無疑問,這類人是最內球人成試著頭痛的,但最有一點卻是十分肯定,就是這類人也同樣需要與人交往,有的時候甚至是他們心裡已經決定答應別人的要求,而嘴上卻還在不停的說不行不行,答應後如何如何不好?這種人往往不能證明自己,所以更希望得到肯定的態度,對於這種人,關鍵是不要被他的難聽話,所戲中也不要直接表現你的反感,而是要採取一種不卑不亢的高姿態,並隨機應答,這樣才會有好的,效果

優柔寡斷型:這種人吶,遇事沒有主見,往往消極被動,難以做出決定,面對這種人,求人成試著煙,牢牢抓住主動權,充滿自信地運用語言技巧,不斷的向他提出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多用用肯定性的語言,多做些有關回報,保證的承諾,甚至替他考慮,幫助自己後的益處,當然不能忘記,強調你是從他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的,這樣有助於她作出決定,或在不知不覺中替他做決定

知識淵博型:這種人是最容易面對的,也是最容易讓窮人嘗試著受益的,當這類人出現是窮人城市的,應努力抓住機會,注意多聆聽對方的說話,同時還要試試給予真誠誠的讚許,這類人往往寬宏明智,要說服他們,只要抓住要點,不需要說太多的話,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就可以達到,求人的,目的

討價還價型:這種人對討價還價有特殊癖好,即使給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幫助,也非要討價還價不可,並且往往也為自己討價還價的自鳴得意應對這種人的辦法比較簡單,可以在口頭上做小樣的郭偉,比如可以這樣對他說,我可是從來沒有碰過像你這樣另一助人的,或者說給我個面子,怎麼樣?這樣可以多少滿足一下他的自尊心,讓他覺得比較合理,又來證明他的,精明

性情溫婉型:這種人如果他沒有充分了解每一件事,你就不能指望他會做,出決定,對於這種人,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千萬不能急躁焦慮,或向他施加壓力,應努力配合他的步調,腳踏實地的去證明引導,慢慢就會水到渠成

性格急躁型:這種人往往經歷過剩,做什麼事情都快一二對待這種人?要精神飽滿清楚,準確而又有效的回答對方的問題,回答問題,如果太拖泥帶水,他們可能就會失去那些沒聽完就走對待這種人說話應注意簡潔,抓住要點,避免扯一些,閒話

心性善變型:這種人容易見異思遷,容易決定也容易改變,如果他拒絕了你的要求,仍有機會說服他,改變注意,不過即使他這次答應你的要求,向你提過的幫助,也不能指望他下次還會,答應

猜疑心重型,這種人容易猜忌,容易對他人的說法產生逆反心理,說服這種人的關鍵在於讓她瞭解你的誠意,或者讓他感到你對他所提疑問的重視,如果你提的問題,切中要害我也有過這種想法,但是等等這樣他會認為你在說真話,於是會認真提過你所需要的幫助

一樣米養百樣人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應對說話的方法,以上十種型別的人僅供參考,只是要讓你知道求人必須要見人人話見鬼說鬼話,用她喜歡的方式說她愛聽的話,只要他聽得進腦袋裡去,就有機會求人成功。

那些堅持做自己的人,不管是否已經功成名就,他們都已經贏了。因為,他們把命運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踏實,無懼無畏。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自己並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所以要堅持自我,得先了解自我,都不瞭解自我,那所謂的堅持,不過是臆想之下的任性罷了,最後除了錢倒黴,也根本堅持不了什麼。

堅持自我是很奢侈,奢侈到你必須把自己從頭到腳地扒乾淨了,找出你內心真正想要堅持的東西,然後去認真的堅持,守護,不是隻在於說說,而要把周圍都打磨好了,你才有資本守護你真正想要堅持的東西,否則,沒有堅實的壁壘,你那點東西早就被打碎的稀巴爛了。

很多姑娘不喜歡追求自己喜歡的人,覺得倒追自己就掉價了,這也是一點對於自尊小小的堅持,可是有沒有想過,什麼人會來鍥而不捨的追求你?一定是渣男!只有渣男才會深諳這些姑娘內心深處的脆弱,這些被所謂的自尊掩蓋下的自卑,害怕受傷害的心理,然後不斷地關心體貼呵護,最後呢,他是以突破城堡的心而來,最後當然是勝利走人了,而你呢?你覺得他如此的費心來突破你的防線是真的因為愛麼?

男人大多是具有挑戰心的,只是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如果這個姑娘在他們眼裡價值不夠,那麼他們也會展開追求,因為從動物性的角度來說,雄性的本質就是最大限度的播撒自己的種子。

但是如果這個姑娘他覺得非常有價值,那麼就不一樣了,他會幻想和這個姑娘的未來會怎樣,並且能夠提升下一代的素質,或許還能夠跨越階層等等,那時他想的,是建立的雙方的價值上的。

用《先謀生再謀愛》裡的一段話送給大家:好姑娘,請先謀生,再謀愛。走到你力所能及的最高處、最遠處,你會發現,那裡的天地和空氣與你的起點和中途完全不同,你的想法和觀念也比初始有了巨大改變。當然,那裡的男人或許也和現在你身邊的那些不一樣,他們敢愛敢欣賞特別優秀的女人。

《先謀生再謀愛》用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串起很多現實中的大道理,有些事也許你正經歷,有些話也許你之前不以為然,看看別人的生活吧,這是一本寫給女人的書,願它能讓你成長,讓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遇見你生命中的緣分。

一個人最好的貴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先變得越來越優秀,讓自己的實力變得越來越強了,這樣才能吸引更好的人來幫助我們。

成年人之間的友誼都是靠利益來維持下去的。成年人要是沒有利益關係在裡面,那這關係肯定維持不了。

所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優秀,天自安排。這世界上最大的貴人就是自己,渡難先渡己。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人生路上,你只管做好你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當你還沒有成為一個“人物”的時候,別人不會在意你;當你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時,你也可以不屑一顧了。

一個人,最累的時候,不是身體疲憊,而是心累。人到中年,誰懂你?也許一個都沒有。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需要一個知己”,但是去哪裡尋找心有靈犀的知己?

還是迴歸現實,一個人慢慢品嚐“心累”,找一個沒有人的角落,哭泣一會,然後擦掉眼淚,繼續活著。

一個人,熬過了“心累”的坎,其實是心態在“涅槃”,是另一種境界。心態好,什麼都好,即便中年人很苦,但不覺得多苦。

境由心生,苦不苦,心知道。只要你保持一份好心情,每天帶著陽光出門,再苦再累的日子,也能熬過去。

任何人的幸福,都是先苦後甜。人到中年的你,當你累的時候,就要像《水手》裡唱的一樣: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人到中年,熬過以上三道坎,必有後福——年老了,有人陪,有人愛;事業有成,心態安然!

人生最了不起的四種心境: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人生就是酸甜苦辣鹹百味交織,痛苦和歡樂並存,迷惘和驚慌同在,我們面對不同境遇時的心境,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境界能有多高。

痛而不言,是直面的勇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我喜歡我的懦弱,痛苦和難堪也喜歡。喜歡夏天的光照,風的氣息,蟬的鳴叫,喜歡這些,喜歡得不得了。

沒有誰願意活在痛苦之中,但是人生並不總是遂心如意,痛苦來臨時,大喊大叫式的昭告天下,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丟臉,寧願獨自嚥下痛苦。

但是沉默不代表痛苦不存在,我們更需要的是無聲的勇氣支撐,讓自己能夠勇敢直面痛苦,咬緊牙關遠比哀嚎怨念更堅強地扛過去。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華佗聞訊前來為關羽診治,提議把關羽的右臂捆綁在柱子上再醫治。

關羽卻說不用,一邊跟別人下棋吃喝,一邊讓華佗割開皮肉開始刮毒,旁邊的人都嚇得不敢看,關羽卻全程面不改色。

我們能說關羽感覺不到疼痛嗎?肯定不是的,只是他不說而已,想要保得住性命,必然要刮骨,那麼不如勇敢面對,留給後人錚錚鐵骨的英雄佳話。

當愛人分手時,當事業失敗時,內心的痛苦不是難以表述,只是不願意說出來,畢竟愛你的人會為你擔憂,恨你的人會看你笑話。

有人說,當你陷入困境時,千萬不要對著別人哭訴,更不需要解釋和傾訴。因為,懂你的人,都在你的身邊。不懂你的人,講給他們聽也沒用。

不如沉默面對所有的疼痛,等到渡過難關後會發現,原來自己扛得住事兒,那一份為自己驕傲的勁兒會勉勵自己,未來已經沒有什麼可怕了!

笑而不語,是淡定的大氣。作家餘華說,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但其實,兇狠不是人生的常態,當我們能夠修煉到微笑以待的心境之時,才會赫然發現,越是包容,這個世界越是溫和。

春秋末期,一個陳國人遇到一個魯國人,說你們魯國有一個叫孔子的聖人,我們陳國也有,他叫亢倉子,是老子的弟子,他有用眼睛去聽,用耳朵去看的本領。

後來有一回,魯候遇到了亢倉子,就問他有沒有這個本領,亢倉子說這是謠言,但是他能夠辨別出遠處聲音的細節,是因為他能夠用心感悟,而不是用眼睛和耳朵。

魯候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孔子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這種遇到詆譭而淡定的大氣之風,是我們後人需要修煉的心境。

想起之前被同事誣賴我搶她的功勞,我也曾憤懣不平,一度想直接拉著她去領導面前對峙,但是一想到這麼做,會有更多的人難堪。

我選擇了微笑面對,直到領導在公開場合為我正名,我才更加懂得,淡定一些不只是大氣的表現,更是有力地維護自己的體面。

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說: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比起衝動而魯莽,我們更應該樂觀地面對,要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的,總會有春暖花開的時候,那時候的微笑一定更甜美。

迷而不失,是坦然的清氣。主持人白巖松說: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當我們過分在意外界和他人的時候,就會容易迷失自己,卻忘記其實我們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把我們留在心上。

滾滾紅塵,多少人被俗世的名利所裹挾,又有多少人被情愛恩怨所矇蔽,糾纏於一時得失,沉迷於一段慾望,完全沒有了人生之初的坦然。

寫下《再別康橋》的詩人徐志摩,是公認的才子,但是卻不幸在34歲時遭遇飛機失事而離開人世,留下的更多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事。

自視甚高的徐志摩,看不上被他稱為“鄉下土包子”的張幼儀,即使張幼儀生下兩個兒子,還是被徐志摩執意解除婚約,因為他要追求林徽因。

在林徽因結婚後,徐志摩又戀上了陸小曼,兩個人結婚後,徐志摩為了滿足陸小曼大手大腳的開銷,不得不身兼數職拼命掙錢。

那個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早已迷失在慾望的溝壑中,直到他意外離世後,人們才發現,徐志摩這一生是那麼地難以評說。

佛說:眼前的一切,都是我們過去種因所結下的果。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不那麼功利,不那麼世俗,我們才不至於迷失在當下的處境中,坦然面對得失過錯和情愛糾葛,人生或許會有更淡定的清氣。

驚而不亂,是鎮定的劍氣。宋代文學家蘇洵在《權書·心術》中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能夠有這樣鎮定的氣概,我們還愁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呢?

作家史鐵生21歲時因病導致雙腿癱瘓,後來他潛心寫作身體不堪重負,47歲時被確診尿毒症,雖然經歷隔天就要透析的痛苦,但是他始終樂觀面對。

然而2010年的12月30日,史鐵生突發顱內大面積出血,妻子陳希米原本以為只是小問題,孰料送到醫院後,史鐵生已經沒有了醫治的可能性。

陳希米雖然患有腿疾,但是卻願意做史鐵生的“柺杖”,跟史鐵生結婚21年來,他們一直恩愛有加,遨遊在文學的田地裡悠然自得。

即使在史鐵生生命的最後一刻,陳希米能夠在驚慌中沉穩住,幫史鐵生辦理了器官捐獻手續,實現了史鐵生的臨終遺願。

直到兩年後,陳希米出版散文集《讓“死”活下去》,詳細回憶了史鐵生過世前後的過程,才讓陳希米對史鐵生的懷念有了寄託。

當我們在遭遇突發狀況時,難免驚慌失措,但是能夠儘快調整好心態,有條不紊地處理好當下的困境,才是考驗我們的最好的時刻。

鎮定地面對所有的難題,梳理並解決問題,這種劍指長空的氣概需要我們經歷更多的磨鍊,更是提升我們的心境的必經之路。

寫在最後,誠如蔡康永所說,把人生的鏡頭拉遠一點,不要老是特寫。當你站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回頭望,就會發現當初以為過不去的那些事,其實全是擦傷。

長路漫漫,人生迢迢,每一刻都是當下,每一點都是經歷,擁有豁達開朗的心境,會讓我們的人生境界自在百倍!

很多人卻從這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和微妙的人物關係間,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因此深受觸動。

蘇爸蘇媽是很典型的男弱女強型夫妻。蘇媽強勢,牢牢掌握著一家之主的權力和地位;

蘇爸懦弱,一輩子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來,就連給不受重視的小女兒夾個雞腿,也只有夾到一半的勇氣。

但蘇家的悲劇,不是因為這種女強男弱的組合,而是源於這對夫妻作為三個兒女的父母,腦子裡根深蒂固的錯誤的教育方式。

對待大兒子蘇明哲,蘇媽是高高捧在天上,在親朋鄰居面前處處誇耀他的優秀。所以蘇明哲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對自我有著極高的要求,沒有全獎考上斯坦福大學,就寧願放棄這個機會。

對待小兒子蘇明成,蘇媽則是處處維護、有求必應,從來不肯讓他幹一點家務活,甚至他帶回來的髒衣服也要妹妹幫他洗;成家後他每月花得乾淨,蘇媽也會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無條件貼補他。對待小女兒蘇明玉,可以說,蘇媽對兩個兒子有多偏愛,對這個女兒就有多冷落。

從小就對她不親不愛,經常打罵她;為了全家人的利益,她的個人感受和前途,可以第一個被放棄。

蘇媽還振振有詞:把你養這麼大,供你吃、供你穿,虧待你了嗎?而蘇爸對這一切,永遠是冷眼旁觀的態度,從來沒有站出來為女兒爭取過一點權利,也從來沒有提醒妻子是否對兒子過分寵愛,只會唯唯諾諾地保全自己,維持這個家庭表面的和諧。

所以蘇家三個兒女,一個被高捧,一個被溺愛,一個被忽視,這也影響到了他們成年之後的個性,準確地說,是性格上的缺陷:老大自尊心極強,老二自私自利,老三冷若冰霜。他們兄妹三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帶著原生家庭打下的烙印,擺脫不掉。

那麼多人教孩子如何成長,又有誰來教父母如何教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絕對不只有蘇爸蘇媽而已。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發出感嘆: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但他們卻可以不經過考試無證上崗;至於孩子,會被教育成什麼樣,很大一部分靠先天運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童年時期父母的教育,對一個人未來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很多不合格的父母,卻在有意識或不自覺地傷害孩子,渾然不覺,還喜滋滋地給自己頒發為人父母合格證書。

李宗吾先生其書《厚黑學》中寫道:“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一個人,如果能夠喜怒不形於色,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臉皮極厚,內心極寬的人。而如果這個人極度狠心果決,那麼這個人將會是一個“心黑”之人。

所謂的心黑,並非是我們所言之“天良泯滅”,而是一種對於某種“品質集合體”的概括而已。一般來說,“臉厚心黑”之人,他們常常不是好人,但又不是作惡多端之人。

臉厚心黑是可以進行延伸的。有道是“物物之變,延續無窮,週而復始,乾坤有行”。它有許多的分支,而每一個分支,都衝擊著我們所謂的正確三觀。

可是,往往是這些衝擊人三觀的分支,它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奪取未來人生的成功果實。要知道,一直堅守陳詞濫調的人,一般都過不好這一生。

為何《周易》總跟我們說要“窮則通,通則變,變則久”呢?為何如此多的卦象能與大多的自然現象相搭配呢?

很直接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物物之道”,那都是變化且可以利用的。就像是“厚黑”之延伸——疑心病,便是一種人之優勢。而我們大多人都看不起這樣的品質,只因為我們不懂得運用。

“疑神疑鬼”是一種先天優勢。說起“疑神疑鬼”,其實古人曾有兩種說法。其一,便是“多慮而身憂”。其二,便是“多思而毒絕”。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在我們看來,都是帶有貶義色彩的。可是,有一點我們卻要明白,這世間萬物,本就是矛盾的,有壞的一面,自然就有好的一面。

縱觀歷史,其實我們能發現,疑神疑鬼者,要不就是出將入相,要不就是榮登高位,富貴權勢永相伴。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在復國之後,第一批殺的就是文種等功臣,要不是范蠡看透了勾踐的狠辣之心,也許他也就沒有後世“陶朱公”的美名了。

而越王勾踐得到了什麼?那就是鞏固了越國的統治,讓他在諸侯疲弱的時候一戰成王,成為春秋最後的一位霸主。

來到漢朝,混混皇帝劉邦,他和他的妻子呂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殘暴帝后。劉邦多疑到何種程度呢?

那就是臨死之前還在思考,自己還有哪個兄弟沒有收拾的。這樣的人,他內心都是自己的利益和劉氏天下的穩定。所以,他贏了項羽,也將礙手礙腳的人全部剪除。

就像是我們熟知的曹操,亦或是朱元璋等人,他們的手段都是殘酷的。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疑心病特別重。但是,這種疑心病卻鞏固了王朝內部的統治。

“疑神疑鬼”,在一般人看來,就是毫無用處的。可到了有權勢的人的手中,這就是統治萬民和安穩大局的利器。

“疑神疑鬼”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把劍,它有雙刃,對著我們那一刃,其實會很容易傷害到我們。而對著別人的那一刃,則會輕易地傷害到別人。

而我們想要運用好這把劍,就必須將所有的刃都對準別人,不讓自己受到傷害。這樣的做法,其實在社會上是多見的。

就像在單位中,你的上司或者領導,他們在暗中角逐時,你如果不懂得站位,或者不會做人,那麼他們所疑慮的目光,就會看著你,然後排擠針對你。

就像在社會上,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圈子裡面的人在拉幫結派時,你沒有預判好形勢,那你就是他們中間的“炮灰”。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兒?很直白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你被他們“疑神疑鬼”的心理所傷害到了。

面對這些疑神疑鬼的人,我們最好的辦法,便是學會避其鋒芒,然後偏居一隅,別讓他人看出你有怎樣的企圖和威脅。

而如果你想運用這樣的本事,那就得好好地修煉一番了。

因為疑神疑鬼的本質,就是將所有不利於自己利益的人與事一併掃除。這樣的行為,看似是殘忍的,可卻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的本質。

準確運用“疑神疑鬼”的本事,你能勝人一籌。在這個社會,我們大多人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特別容易相信別人。

當你的某個同事求你幫忙時,你毫無疑慮地答應了。如果說這個同事是個良善之輩,這也就算了。可如果不是良善之輩,也許你就是被他所利用的“替死鬼”了。

如此,在這個時候,“疑神疑鬼”的本事就得使用出來了。當你使用之後,你就會變得愈發地謹慎起來,不會掉入一般的陷阱和套路之中。

假如說,應對別人的行為,這是此種品質“防守”的一面。那麼,學會進攻,就是這種品質的另一面。

當你還是小職員的時候,那你如果想上位,你該怎麼辦呢?你就得和身邊的人搞好關係,然後不管敵人還是朋友,你都得拉攏他們,凝聚人心。當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針對和排擠的權力,就在你的手上了。

那時候,你就得將“疑神疑鬼”的本事用到極致,將那些“不入流”之人弄到一旁。如此,其實你就能慢慢地,安穩地壯大自己。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都明白,疑神疑鬼的本事,就是一種“臉厚心黑”品質的延續。它的出現,是人之天性使然,可想不想運用,就是人之選擇了。

一個冷淡的人,懂得“選擇性熱情”。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熱情要用在對的人身上。人到中年,已然有了鮮明個性,所謂物以類聚,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同樣的人,也會被其所吸引。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自然能說到一塊去,能想到一塊去,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反之,那些與我們的價值觀、認知有偏差的圈子,光是聽到他們開口說話,就如同不小心嚥了一隻蒼蠅,有一種極力想要嘔吐的感覺,更不要說,還讓自己搜腸刮肚去附和。

那個表面上看起來冷淡的人,骨子裡有幾許清高,對交朋結友有著清晰的定位。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他們不會白白浪費時間,去對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熱情。

他們會把有限的時間、精力,選擇性地對人熱情,因為那樣的人,正是自己要學習的榜樣,是自己仰慕的標杆,每一次交流,都能給人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冷淡的人,懂得“距離產生美”。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不管關係多好,有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有些事,採取冷淡的態度,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回頭來看,不僅是幫了別人,也是讓自己逃過了一些“良心的譴責”。

比如,女人最是感性,和閨蜜之間無話不說,家長裡短,各種煩心事,似乎只有傾吐出來,才像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並不全然相通,你認為無法邁過的檻,在別人看來,或許轉個彎,就輕而易舉地跨過去了。

同樣的,當閨蜜向你傾訴,向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應當做的,並不是全力以赴,按照自己的想當然,讓閨蜜照著你的選擇去做。你要做的應當是隱忍和剋制,要及時跳出來,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去提意見。

甚至,當自己預判到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的時候,索性什麼都不說才好。尤其是在面對要不要分手、要不要分家、要不要離婚這些極其私密的話題時,選擇置身事外,選擇逃避和躲閃的態度,遠比給出具體建議要穩妥得多。

因為,愛情最是瞬息萬變,那些說著要愛一輩子的人,也許轉眼就分崩離析;而那個從來不解風情的人,也許一輩子,就這樣“木訥”地守著另一個人,不離不棄。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愛人也好,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底線,一再強調,對於某些棘手的事情的態度,人家也會不由地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求助於你呢?

懂得待人冷淡的人,並不是沒有一點人情味,而是學會了善待自己,尊重他人。一個人想要行善,首先得自己兜裡有錢。能夠有足夠的熱情去關照他人,前提是善待了自己,讓自己過得安定、富足。

待人熱情,光是幾句貼心的話,往往不足以解決實際問題。說一千道一萬,如果自己能當作“舉手之勞”幫人家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有人情。”

比方說,有至親得了重病,亟需鉅額醫藥費,最好的幫助,便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可你只是個尋常的“打工人”,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見肘,請假還要被扣錢,如果非要讓自己顯得大方一點,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那麼自己的日子還不要過下去呢?

所以,只能力所能及打個紅包,抽空去探望一下。哪怕背後有人指指點點,也只能硬著頭皮,假裝沒有聽到。

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或許,擺出一副“冷淡”的面孔示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道義,不是不要,而是真的要不起。情義,不是不講,而是隻能講到這個份上。所以,把自己打理好,才有足夠的精神和氣力,去對別人好。

人到中年,不如做一個“冷淡”的人吧。你若精彩,清風自來。當你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身邊的人,便會以與你為友感到榮幸。

同樣的,當你被認為是一個相處舒服的人,冷淡或熱情都會被接受,一種不牽強,不刻意的人際關係,你也歡喜,別人也甘之如飴。

對於一段感情來說,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好的愛情也應該是兩個人一起變得更好的。

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他最大的功德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能夠度化身邊的那個人。

因為當你能夠去度化身邊的人了,自然你們就是一起在進步,這樣的兩個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很好的去面對,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分開和計較。

所以說,一個人最大的功德就是度化身邊的那個人。經常會有人跟我抱怨,在一段感情裡,自己的另一半會比較自私,什麼都考慮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想過。

動不動就嫌棄自己沒有智慧,不夠格局,反正在對方眼裡自己一無是處,甚至讓自己都懷疑自己的價值。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正常的現狀,往往就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習慣性的透過打壓對方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跟你說一個秘密,你可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是電視劇經常會出現的一句臺詞,最終,這個秘密一定會被捅出去,而且還會鬧得滿城風雨。

所以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與朋友交流溝通,一定要有邊界,談錢,立規矩;掏心,找對人;不委屈自己,別虧欠別人,因為人情債最難還。

導讀:有人說“成年人,人際交往三大禁忌:別掏心,別談錢,別虧欠”你怎麼看?

一個人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是免不了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那麼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注意一些技巧和方式,所以就有人說“成年人,人際交往三大禁忌:“別掏心,別談錢,別虧欠。”

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到了一定年紀,你要學會給自己打傘。

別總掏心掏肺,要看對誰!假設這樣一種情形,你有一個關係很不錯的同事,你和她幾乎無話不談,你把自己的真心交給她,把自己所有的秘密所有的生活全部對她和盤托出,毫無保留地對她好。

結果會是什麼呢?結果可能有兩種。

一種就是這個同事也同樣對你好,用真心和善意來回應的你的付出,把你當作她真正的朋友,不會出賣你也不會背叛你。

另一種情況就是這個同事對你付出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並沒有什麼,肆無忌憚地和其他人談論你的秘密你的生活。

在生活中,究竟會遇到哪種人我們不能知曉,但是我們要知道人性總歸是複雜的,利己主義者常常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哪怕是你所珍視秘密,在別人看來甚至一分不值。

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人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善良,所以當我們把真心掏出來的時候,也許迎接我們的並不是善意的回報,反倒可能是將自己推向水深火熱之中。

生活本來殘酷,對待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保留,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至於使我們的秘密處於隨時可能被暴露的風險中,也不至於讓自己的真心被錯付。

正所謂“月圓則虧,水滿則溢”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也不要把自己的心全部掏出來,因為當你的心掏出來的部分多了,對別人而言就沒那麼珍貴了,也不會認真對待了。

人到中年,應該明白,真正的友誼,是不添麻煩;真正的親情,是懂得感恩。談錢,才是對生活最好的尊重。之前看到自己女兒買過一雙鞋子,鞋子本身沒什麼特別,吸引我的是鞋子上的裝飾。在鞋子的側面赫然印著“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幾個字,雖然只是一句調侃的話,博人一笑,但這句話在我看來卻把生活最真實的樣子展現了出來。

有多少人說過要擺脫世俗擺脫金錢的束縛,想要去過悠閒的田園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為名利而折了腰,倒在金錢的誘惑下?

生活在世俗裡,我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需要錢來購買來滿足,又怎麼能不談錢呢?有人說談錢太俗,可是脫離了錢也怎麼能生活下去,如果一個人身無分文,在這個世界上等待他的就只有死亡。

所以,錢,還是要談的,我們想要生活下去就需要金錢來作為物質基礎,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都會涉及到錢,買東西要付錢,去工作要收工資,朋友間人情往來要包紅包…

我們應該知道,談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該談還是要談,只是要適度罷了,不可以過於談論,但也不能一字不談,因為我們根本離不開它。

很多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錢,是一切萬物的尺度,都可以明碼標價,所有的關係都是價值交換。

所以,好的關係,一定要談錢。餘生,請不要虧欠別人,更不要委屈自己。有一個在醫院工作的親戚最近跟我們談他工作的感受,他說最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人這一生啊,把握好當前,感恩每一次別人的幫助,不要虧欠別人。”

當問及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他說他在醫院裡看了許許多多家人離世,在世的人一邊哭一邊悔恨不已,家人在的時候沒能夠好好陪伴他們,現在人走了想要陪伴也陪不了了,對於家人情感上的虧欠會在家屬的心裡留下重重的一筆,久久難以抹去。

我聽完後,又有很多感慨,人啊,最好不要有虧欠的事物,尤其是在情感、陪伴方面,畢竟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永遠也不能知道,曾經留下的空白是用其他物質難以彌補的。

有多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在期待父母和孩子的歸來,那些從小就和父母分隔兩地的孩子,他們心中那份母愛和父愛的欠缺哪裡是零花錢、零食、玩具能夠彌補的,那些獨居的老人,他們心中的空缺,那份兒女的陪伴和照料又哪裡是按時打來的養老金能夠彌補的。

當人們錯過了自己的孩子或是父母,他們悔恨,他們自責,但這些都已於事無補了,心中的傷痛久久難以去除。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的一種悲哀,所以我們要趁時間還早,完成自己尚未做好的事情,不要對別人有所欠缺和虧待,在將來給自己多一些溫暖的回憶而並非一昧的內疚自責。

對於感情來說,若是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態就很難走下去,最後可能就是同床異夢了。

好的感情,更多的是一個人懂得包容,不是一味地去嫌棄對方,而是透過自己的能力一起去幫助對方改變,變得更好。

很多夫妻和情人之間,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於是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鬧矛盾,陷入掙扎當中。

但如果一個懂得去度化身邊的人,透過自己的行動去改變對方,兩個人一起進步,就不會有這種現象了。兩個人之所以會爭吵,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想的是自己,而不是彼此。

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對待外人寬容,而對待身邊的人卻各種苛刻。他們覺得自己格局大,心懷天下,殊不知連自己身邊的人都寬容不了。其實,他們都是活在自己的幻想裡,直到看清身邊的人,才認清真相。

那些人,寧願去包容和遷就別人,也沒法去對身邊的人保持寬容,這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心理問題。

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於是透過外來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從他們的那種感激當中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活在虛假的世界裡。

對於這樣的人,其實是沒有認清現實。一個人最大的功德,不是從外人口中獲取成就,而是讓自己身邊的人變得更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託付的人。

那麼如何去度化身邊的人呢?其實更多的就是包容,慢慢地感化她。就算一個人多麼任性,無知,膚淺,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和胸懷去包容,去引導,那麼總有一天他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變得更好。

如果你做不到,只能說明你自身能力不行。雖然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但只要真正去做,對方也是會意識到你的心意,從而去慢慢適應你,努力去做好。

你看,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你的枕邊人卻是最好的引路人。你能夠度化你最親近的那個人,那麼你也會變得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是一起進步的,你在改變對方的同時,她也在慢慢改變你。

只有兩個人一起同心協力,就沒有改變不了的事情,很多夫妻情侶之所以走不下去,是因為沒有真正地去做,或者是做了一點就不耐煩,各種情緒,自然對方也是沒法去忍受的。

懂得裝傻的人,並不是真的很傻,而是把沉重的生活,轉化為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

那些大大咧咧的自嘲自黑,那些很是無辜的承受非議,卻從不斤斤計較;以及甘願降低“身份”,做出一些常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舉動,都是源自於一個人的真心、善良和熱情。

若是彼此都保持好的脾氣和態度,提高自己,相互理解,自然你們的婚姻和感情會越來越和諧。所以說,表面看起來你是在度身邊的人,其實也是在度自己。

菜根譚:人生一切福報,皆源於溫潤平和的心境本源。世間萬事,煩惱皆由心生,自己的世界就是內心的展現,很多煩心事不過是庸人自擾。

如同佛家中慧能禪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身處一個紛亂的世界,人生出現的那些嘈雜和遺憾,都是內心不平靜而生的結局。

內心充斥太多的戾氣,即便生活出現了一些小事,都會在內心形成滔天巨浪,在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將這件事情無限放大,甚至釀出無法回頭的禍患,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內心不平而生。

一個內心紛亂的人,他世界裡面的每一件小事都會讓心情起伏不定。而且身處世俗與人接觸時,難免會產生紛擾和雜亂,如果不能以平靜的心思化解這一切,而且還過分的將小事擴大,那麼這樣的人生談何平和與淡定呢?

正所謂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詩句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對於那些內心不平之人,這個世界總是不盡如人意的,殊不知,人生表象的不如意,都是內心戾氣的顯現和形成。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難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和氣,隨地有春風矣。

這段話意思就是說:天地執行所形成的寒冷和暑熱容易避免,人世間的人情冷暖炎涼卻難以消除;如果能夠去除心中的雜念,那麼就會滿腔充滿祥和之氣,隨時隨地都會有春風撲面的感覺。

魚朝恩拜見藥山禪師的時候,就說:“《普羅品》中有一句話我不懂,請禪師賜教。”

藥山禪師雙手合十對他說:“你說出來吧。”魚朝恩說:“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是什麼意思?”禪師嘴角一撇,嘲笑著說:“你真是呆子,連這都不懂。”

魚朝恩聽了特別生氣,滿臉通紅,就命人來給禪師一些苦頭吃。禪師說:“就是這個意思。”

一個人因內心不平靜而生的嗔怒之心,才是人生禍害的本源,人生災禍也皆源於此,當一個人內心不平的時候,他會無限放大每一件小事,甚至將本來平和的生活細節幻想成邪惡。

這個世界和我們的主觀認知完全是兩種狀態,不管你把世界當成黑暗的,又或者當成陽光的,這種狀態都因內心而生,一個人卻總會因自己主觀意識而遮蓋了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對於世界的定論以及觀點未必是對的。

在道家思想中提出的“無為”思想,就是這一個道理,去除的就是自己主觀對於世界的定論,認知並且遵從客觀真正的世界,找到內心的平和。

古代有一個人叫夏翁,他是江陰縣的豪門大族,有一次他坐船從橋邊經過,有一個人挑糞直接倒入了他的船中,把他身上濺的都是糞便。

夏翁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個人和自己曾經是舊相識,他的隨從就很生氣,想去打那個人,夏翁就對隨從說:“這是因為他不知情,如果他知道是我,怎麼會冒犯我呢?”於是一行人就直接回家了。

夏翁回到家之後,開啟自己的賬本檢視,原來這個人欠了他家30兩銀子無法償還,想借此求死,夏翁想了一番之後,就直接撕毀了欠條,不再計較這件事情。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內心沒有一個強大而又平和的心境,遇到一些事情就大發雷霆,甚至無中生有,這樣的結局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問題,反之,以平和去處理一些事情和看待一些問題,才能在無形之中避免惹禍上身。

我們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夠脫離群眾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我們活著,那麼我們就避免不了要和周圍的人打交道。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說話的藝術,否則很容易禍從口出,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有的人說話總能夠讓人覺得身心舒暢,即使是批評自己,但是卻覺得很有道理,一點反駁的想法都沒有。然而有一種人講話卻句句帶刺,怕你人聽起來覺得渾身不舒服,甚至不想和他繼續交流下去。

掌握說話的藝術的人說出來的話,總能夠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就像在一個人黑暗的時候,能夠給人帶來一點光明的感覺,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能夠給人溫暖的陽光一樣。

說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掌握的技能,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用好這一個技能。能夠掌握好說話的藝術的人,不管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上都能夠獲得不少的加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讓自己在人群中能夠輕易地脫穎而出。

而那些說話不經過大腦思考,隨隨便便的就把一些傷害人的話說出來的人,往往是很容易得罪人的。所謂禍從口出,這樣的人話越多越容易讓人心生厭煩,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說不是人人天生就懂得說話的藝術,能夠很好地和周圍的人交流,讓周圍的人喜歡自己。對於那些不是很懂得說話之道的人,明知道自己這方面並不是很好,那麼就應該儘量地少說話,在說話之前要經過大腦思考。

與人交流並不是一定要爭個是非對錯,並不是非要自己總是在上風。和人交流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講禮貌,說話之道不在於你說的數量,你說的聲量,而在於你說話的質量。

懂得說話之道,能夠給你積攢福氣。一個人說對一句話或許會勝過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也有的人僅僅因為一句話便將自己的前途給埋沒了。很多時候我們無心的一句話,在自己看來或許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卻很可能直接就會影響到自己今後的命運。

所以說要想不因為自己口不擇言而葬送自己的前途,消耗自己的福氣,那麼就一定要懂得說話之道。

說話之道,首先一定要做到,不能在別人背後說別人的壞話。畢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你以為你在別人背後說別人壞話別人也不會知道。但是說不定某一天這些話就會傳到那一個人的耳朵裡,那麼這也會為自己的工作埋下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在工作上面懂得說話之道的人,往往會運氣更加的好。而那一些總是喋喋不休,讓人覺得油嘴滑舌,廢話連篇的人不僅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連周圍的同事也不願意和他多交流,這樣的人在職場上面是很難有進步的空間的。

《史記》中有這麼一句話:“禍不妄至,福不徒來。”意思是說,禍亂不會毫無緣故地發生,幸福也不會憑空到來。

很多時候,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不好的“果”,往往就是因為之前種下了佔便宜的“因”。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固然需要交換利益和價值。但是,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往後餘生,我們要學會把握分寸,儘量不要去佔熟人的便宜、弱者的便宜,以及不明不白的便宜,讓自己的福氣真正越來越好。

懂得說話之道,能夠管住自己的嘴,說的話是經過大腦的,這樣子才能夠將自己的福氣給留出。

在工作的當中不要過多的炫耀自己,要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有的時候話說的太多不一定會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賞識,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愛炫耀的人,容易讓人厭煩。

所以說一定要說話經過大腦,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該說的時候也建議簡單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不該說的時候儘量少說話,最好是不說,這樣能給自己減少很多麻煩。

人生難得糊塗,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適當地裝下啞巴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不要讓自己陷入他人喋喋不休的漩渦當中,不僅拉低自己的形象,還會讓自己吃力不討好。選擇裝啞巴才是一種聰明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有的時候。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顧著自己,還要把目光投向世界。世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很小,但我可以盡己所能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如果我能激勵其他人和我一起多行善事,這種力量就會越來越大。

他還說,他之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律師,也是為了伸張正義。有些事情不是刻意去做的,哪怕從事其他職業,只要做好該做的事,無愧於心,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一個人格局越大,考慮得越多,做事的出發點不僅僅是自己,還有社會。每個人都身處社會之中,都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此,社會才能進步。

可惜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自私,只考慮自己,每天糾結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變得婆婆媽媽。這些人,註定原地踏步。唯有把格局變大,才能放寬眼界,才能有思想上的提升。

人生無災便是福,這便是心境淡然,給自己帶來的福報,可以在生活中修養一個波瀾不驚的內心境界,來對待世間瑣事,才能收穫一個良好的結局。共勉!

1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掌握這3個主動權的人,婚姻關係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