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蝴蝶今天刷到一部紀錄片——《臘月》,主要記錄了魯西南一個農村三個男孩子的“脫單之路”,彩禮,成為男孩子能否娶上媳婦的重重之重。
一、三個男孩子的“脫單”之路這部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臘月裡,早回家的順子,由小姨帶著去跟小美相親。順子從事汽車維修,小美呢?是一個電子廠的工人。
農村裡,年輕的女孩子少,男孩子多。小姨帶順子相親的那天,小美要相看四個男孩子,順子排在第三。
相看過很多男孩子後,小美選擇了順子。小姨馬上就跟小美媽談了訂婚,訂婚後又趁熱打鐵結婚。也就是說順子和小美從認識到結婚,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婚後,順子去上班,小美就留在了家中。因為一點矛盾,順子打了小美,小美回了孃家後,順子上門賠禮道歉後,小美跟著順子走了。
第二個男孩子小輝,與琳琳兩人算是自由戀愛。
第三個男孩子國慶,母親一直在託媒人說媒,到影片最後也沒有“脫單”。
紙蝴蝶要解釋一下這個男女比例的問題,在八九十年代,我們山東的計劃生育非常嚴格。在農村,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子,就不準再生;第一個是女孩子的話,間隔五到六年才允許生第二胎。當然,那時候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也算比較普遍。
二、彩禮是男女雙方的主要問題想找媳婦,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彩禮。關於彩禮有好多名詞,“一動不動”:一動是汽車,不動是要有一套樓房;“萬紫千紅一片綠”1萬張5塊的,1000張100的,再加一張50或1塊的。
順子和小美訂親,小美媽要了20萬,還要買輛車;只有縣城一套房,是說可以等以後再買。到兩人結婚,小美媽又要求給3萬6,改口費1萬1,另外再給小美買三金。
順子在舅舅家的汽修廠當學徒才一年多,年底連獎金總共拿到三萬多。順子的爸媽都是農民,除了地裡的收入,平時順子爸爸也出去打打零工,家裡沒有攢下多少錢。
訂婚,順子家借遍了親戚朋友。結婚,順子爸爸把家裡的糧食賣掉,又找親戚借了錢。順子和小美的婚事,這才算解決。
小輝和琳琳,雖然是自由戀愛,但是彩禮按照當地時興的最低標準,也要拿給琳琳家的。琳琳也知道小輝家拿不出這麼多錢,但拿不出彩禮,琳琳媽媽就不同意兩人結婚。
國慶家,因為掏不出彩禮的錢,國慶一直都在相看女孩子,卻沒有走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女方要了彩禮,結婚時基本都再帶回婆家。不過,這錢一般都在女孩子手中。
從訂婚到結婚,彩禮的錢+車+房,至少也要50萬吧?指望在農村種地,讓一個家庭一下子拿這麼多錢出來,很難。只能借錢,等小兩口結婚了,讓小兩口和公婆一起來還賬。
女方不能少要點彩禮嗎?不能。一方面,要這麼多錢,是怕男方結婚以後變心;另一方面,女方是為了面子,如果女方不要錢或者要得少,要被村子裡的人笑話,說女孩子不好,“不值錢”。
男方要是不給,這婚事,基本就黃了。給了,一家人得多少年,才能還完這一屁股債。
湊夠彩禮的,就像順子,起碼能結婚。像小輝這樣的,要麼湊夠彩禮,要麼就是跟琳琳分手。而國慶,掏不出彩禮錢,恐怕相親幾年,年齡大一點,漸漸就成了村裡的光棍。
三、彩禮的博弈中,男方是弱勢群體婚後,小美呆在了婆家,沒有再出去上班。
為了還債,公公要早起去打散工;小美,日上三竿才起床。我們山東的傳統,吃飯要等一家人上桌。小美不起床,公公只能吃一點湊合。這裡有一組鮮明的對比,早飯,公公喝稀飯,吃饅頭鹹菜;小美面前擺兩個菜,她還嫌棄“天天都吃這樣的”。
以此為導火索,順子和小美爭吵,還動了手。小美媽對順子不依不饒,順子小姨、順子媽一起上門道歉,這次吵架風波才算平息。
即使把小美當祖宗一樣供著,順子敢跟小美離婚嗎?離婚了,給小美的彩禮很難退回來,家裡還有能力再湊出幾十萬,給順子找媳婦嗎?並且,剛結婚就離婚,還有女孩子敢嫁給順子嗎?
這樣看起來,在這場關於“彩禮”的博弈中,男方,成了弱勢群體。男方要有足夠的彩禮錢;還要面臨眾多的競爭者;婚後,還怕女方提出離婚,“雞飛蛋打”。
影片中村子裡關於彩禮的宣傳標語和漫畫,和男孩子家找媳婦面臨的彩禮。形成鮮明對比。
小輝和琳琳的話,更讓人深思。以前的時候,相親只要孩子好,能幹就行,不圖家裡窮富;現在,沒錢,就意味著媳婦都娶不上,莊稼人娶個媳婦,家裡花得乾淨,還得欠一屁股債。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缺少了老一輩人身上的那種純樸,把錢看得太重了。農村的相親,除了傳宗接代之外,愛情已經被忽略了。對於身處農村的男孩子,沒有足夠的財力,連愛情,也算是奢侈品了吧?
而“彩禮”,成為橫在男女雙方家庭之間的一道鴻溝,無法逾越,難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