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伴、有房、有友謂之老年四有,缺那樣,都會有遺憾,生活不那麼美滿。 有錢。 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說, 年輕時用命來換錢,年老時用錢來換命,老了幹不動了,不再創業,不再投資,主要是預防生病,有了病那就是個無底洞,這就要有點錢,有一筆只有自己能調動指揮的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有固定退休金,當然可以保證你的正常生活所需,一旦家庭有大的變故,或者自己身體出了大問題,靠那點退休金就解決不了問題,手裡有點錢,心裡就不慌。更別說沒有固定退休金的,那就更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了。 那麼就多少錢就心裡不慌了,這不好說一個準確數字,因為需要這筆錢的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至少二十萬以上吧,現在絕大多數人都有醫保,報銷比率也不一樣,你花二十萬,最少按50%計算,你可以報銷20萬,有四十萬看病一般就可以支撐一陣子,報銷比率再高一些,假如80%,你就有一百萬可以用於看病,如果一百萬換不回你的命,那你基本上就可以去見上帝了。 有伴。最好是老伴,相濡以沫幾十年,早已成為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即使平時磕磕絆絆,可對方一旦有了什麼事或者身體出了問題,最擔心最能伺候你的就是你的老伴。半路夫妻,尤其是老年再婚,當然也有好的,但靠不住的機率很大,到了老年,離婚再娶或再嫁,千萬千萬慎重。 有房。這個房子一定是自己的,是能住到老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處置,有房,就像有自己的一個根據地,可以進退有據,不受任何人要挾,也是你生活品質的一個保證,在自己家裡,怎麼吃,怎麼穿,怎麼玩,想幹什麼就乾點什麼,自由而方便。一個朋友,為了給兒子買房,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賣了再加上自己的存款,買了一套大點的新房,和兒子兒媳住到了一起,後來兒媳一下子生了個雙胞胎,從此一家人矛盾不斷,後來親家也加入了爭執,搞得這個朋友焦頭爛額,一心想搬出去住,但是已經沒有了房也沒有了錢,後悔不迭------ 有友。進入老年,朋友會越來越少,這不必驚恐,正常現象,但你平時就應該注意發展幾個和自己志同道合,互相抱團取暖能夠交往一輩子的好朋友,平時有什麼事,推心置腹,一旦有了困難,互相幫助,如果興趣愛好一致,那就更好了,讀書寫作書法美術跳舞唱歌,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旅遊鍛鍊,不亦樂乎。人是需要情感的,好友可以大大彌補你在家庭或其他方面的情感需求,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當然,好朋友關係也是需要付出和維護的,也是要經受考驗的,一貫自私狹隘,無知自大有著讓人不能容忍毛病的人是很難和別人成為好朋友的。這樣的人老年孤獨淒涼也就是必然的。 老年四有,不是說有就有,而是你生活工作了多半輩子的財富和感情的積累,佛教講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在實際生活中未必是這樣,比如你心地善良聰明能幹,卻一輩子貧困潦倒,到老了疾病纏身,痛苦而去。比如你為了兒女傾其所有,卻得不到兒女的愛和物質的回報,比如你為朋友無私付出卻遭遇背叛等等,每個人都有過此類體驗,所以靠別人是靠不住的。當然兒女好,家人好,朋友好,所有人對自己都很好,那是最好的,這可能嗎,所以,進入老年,我們一定要立足於靠自己,千萬不能淪落到乞求別人的施捨過日子,這個別人也包括自己的子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