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曾有人問雕塑大師羅丹:“何為藝術?”

羅丹答道:“減去多餘的部分。”

做人亦是要做減法。

正如古語所言:“寡言養氣,寡視養聰,寡得養性。”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寡,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後半生最好的活法。

01

寡思,是精神的減負。

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鏡花緣》裡寫到了三十多個有趣的國家:

黑齒國,兩面國,勞民國,女兒國,君子國等等。

其中,有個伯慮國讓我印象很深。

在這個國家,每個老百姓都不敢睡覺,因為他們總擔心“睡去不醒,會送了性命。”

所以那裡的人,從出生起便日夜愁眠,混混沌沌,沒有一天開心日子。

由於長期睡眠不足,再加上憂慮過度,伯慮人的壽命也很短。

看起來愚蠢的伯慮人,何嘗不是生活中許多人的縮影?

很多人過得不開心,不是因為日子太苦,而是想得太多。

總是瞻前又顧後,把簡單的事看得複雜不堪,煩惱也就跟著來了。

不知你有沒有過一種名叫蝜蝂的小蟲?

這種蟲子,爬行時每遇到一個東西,就會把它背在身上。

如此迴圈往復,直到自己被背上的重物壓死為止。

思慮過多,人便成了只知道負重的小蟲,毫無快樂可言。

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想不開的事就不要再想,沒有發生的事也不必擔憂。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就像古人說的:“眼裡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

寡思,才能活在當下,得失一笑過,瀟灑度餘生。

02

寡言,是內心的強大。

作家賈平凹年輕時因為普通話講得不好,話一直很少。

本來他一直為這個缺點自卑,也曾多次試圖練好普通話。

但一次偶然的經歷,卻改變了他的想法。

那天,他跟有些口吃的朋友在路上走著,碰到一個同樣口吃的遊客問路。

不會講普通話的他自然答不上來,可會說的朋友卻同樣一言不發。

過後他問朋友原因,對方笑著解釋道: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在模仿戲弄他。”

原來,比起能言會道,懂得適時沉默才更可貴。

朋友的話解開了他的心結,也帶來了極大的啟發,此後他的話就更少了。

後來,別人都惋惜他因為話少錯失了許多機會。

他卻覺得寡言,反而讓自己避了許多是非,增了許多智慧。

在他看來,每次沉默,都是擯除浮躁、修煉自己的過程。

仔細體會,確實如此,人生就是一場無聲的修行。

人在年輕時,常會羨慕那些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人。

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世上最有力量的,其實是一聲不響的沉默。

說得越多,越容易陷入不必要的言語紛爭,耗費心力。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很認同一句話:“唯有守口如瓶的人,才能守腦如玉,守心如初。”

當你不再那麼熱衷表達,逐漸從說話者變成傾聽者時。

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是平靜的,而這樣的人,往往強大無比。

03

寡身,是心靈的迴歸。

看過這麼一句話:“生命本就是趟孤獨的旅程。

無論你曾趕赴多少熱鬧,終究要脫下偽裝,學會與自己相伴。”

喧囂中難做自己,推杯換盞中難覓知音。

獨處,是我們一生的修行;寡身,才能得享真正的自由。

漫畫大師蔡志忠一生沒有手錶,沒有名片,沒有手機。

除了休息,幾乎所有空閒都用在閱讀和創作上。

常人難以忍受的獨處,在他看來卻是種享受:

可以用整段整段的時間,去做最想做的事,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了。”

1998那年,他宣佈閉關,拒絕跟任何人往來。

此後的十年間,他潛心創作,用畫筆把晦澀的物理、數學知識變成了有趣的漫畫。

研究物理時,單是解開一道題目,就足以讓他欣喜若狂。

對他來說,一個人靜靜獨處的時光,是對靈魂的極大豐富。

村上春樹在書裡,也曾這麼寫自己的日常:

“跟誰都不交談,跑步也罷,寫文章也罷,我都不會感到無聊。

和跟很多人一起相比,我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書或聽音樂。”

自由選擇的獨處,對他來說不是孤獨,反而是種由內而外的解放。

就像書中寫的:“當四周瀰漫著無盡的喧囂,我們需要為內心留一片棲息之地。”

任他人云亦云,始終保持一份清醒,聽從己心,無問西東。

任他人來人往,始終保持一份自由,安頓靈魂,積蓄力量。

人生最好的狀態,其實是寡而不孤。

04

寡慾,是靈魂的淨化。

前陣子,看京劇演員王珮瑜的採訪,被她的一句話深深打動:

“人每剋制一分慾望,冥冥之中便接近一寸智慧。”

素有“小孟小冬”之稱的她,二十歲前幾乎把京劇大獎拿了個遍。

那段時間,她也曾一度迷失過。

賺了八千,能拿出五千去買衣服,買鞋,買眼鏡。

與物慾一起膨脹的還有食慾,因為沒節制的吃喝,她迅速胖了十多斤。

後來恩師劉曾復的一句話點醒了她:

“不要為生計唱戲,這樣你唱的就貴氣,不侷促。沒有物慾,剩下的才是對京劇本身的慾望。”

從那時起,她便養成了吃素的習慣,網上超過68的衣服幾乎不買。

如今的瑜老闆,藉著網路的東風,把京劇推廣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眼前。

她比從前更紅了,反而更清醒地保持著跟名利的距離: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紅了還要紅,有錢了還要再有錢。我還是覺得,人最好的狀態是淡泊名利。”

或許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兩個階段:

還未看過世界時,總是蠢蠢欲動,想要擁有一切。

但當你經歷得越多,反而更能理解那句“人間至味是清歡”。

你開始懂得,外在的虛名與物質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過分追求這些,人就成了籠中困獸,反而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

就像陳坤在書裡寫的: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

把名氣、財富等身外之物統統拿掉時,拿不走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

名也好,利也罷,都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說到底,人這輩子活的就是個素與簡,追求的不過是清和靜。

很認同一句話:“人活一世,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人這一輩子,本就是個化繁為簡的過程。

“寡”的力量,讓人活得更清醒,也讓生活更有質量。

寡思,是一種智慧;

寡言,是一種清醒;

寡身,是一種自由;

寡慾,是一種境界。

唯有讀懂一個“寡”字,才能讓複雜的生活迴歸簡單,浮躁的心態重回淡然。

唯有做到這個“寡”字,才能在這個喧囂的年代,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23
最新評論
  • 1 #
    做人亦是要做減法。 正如古語所言:“寡言養氣,寡視養聰,寡得養性。”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 2 #
    好文,生命本就是場孤獨的旅行。 一個人獨自做好一道題,想通一件事,都很開心的
  • 3 #
    寡思,是一種智慧; 寡言,是一種清醒; 寡身,是一種自由; 寡慾,是一種境界。
  • 4 #
    看完這篇文章,浮躁的心情會安靜下來
  • 5 #
    寡思 寡言 寡身 寡慾。做個寡人
  • 6 #
    寡思,是精神的減負。 寡言,是內心的強大。 寡身,是心靈的迴歸。 寡慾,是靈魂的淨化。
  • 7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寡思,助眠。
  • 8 #
    只有安靜下來,人才能更多的思考。無謂的虛熱鬧看似充實,事後讓人更加孤獨,只有內心的寧靜活的最讓人舒服。
  • 9 #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寡,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後半生最好的活法。
  • 10 #
    寡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唯有經歷了多的人才更有體會。若是不歷經千帆,一出生就寡,可不是好事。可見,任何事都自有其節奏。
  • 11 #
    人的愛好不同,有的人追求完美,有的人追求自在,有的人追求名氣!
  • 12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 13 #
    這樣的覺悟可能得過了一定的年齡才可能有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偏心的父母,愚孝的兒子,天秤的兩端永遠不可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