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溫故而知新”為題發表演講?
在平時的演講訓練課堂中,如果自擬題目的話,許多同學不知道講什麼題目。
這時候,我會提示大家,把古人講的某些名句拿來當題目,就不愁沒有話題了。比如《論語》這個儒家經典,裡面就有無數流傳千古的格言警句,隨便挑出一句,都是非常棒的演講題目。
但是,拿到題目不等於你就有話可講,或者就可能講得好。沒有鑽石法則,還是隻能望題興嘆。
我所發明的鑽石法則,是一個簡單實用的演講工具,可以解決一般人的三大問題:
一是開啟思路。也就是把一個題目上那簡單的幾個字或一句話,演繹成幾百上千字。一分鐘的演講要說250個字,10分鐘的演講就要說2500個字。怎麼辦?鑽石法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二是聚焦思路。有一個題目之後,有些也許能夠展開講一些,但是往往思路會飄浮,雖然講了一大難話,卻沒有一個重點與條理,甚至別人聽了之後不知所云。
三是謀篇佈局。講話一定要有清晰的結構框架,否則聽眾就會像進入迷宮一樣,找不到出路。鑽石法則透過“立題”來引領思路,既保證了結構的完整性,也表現出清晰的條理與邏輯。
現在我不妨以《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為題目,寫一個簡單的演講稿,希望給你有啟發。
“溫故而知新”,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它出自於《論語》,是孔子說的。完整的句子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一般的解釋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這裡我重點講一講“溫故而知新”,不講為什麼因此可以為師。
首先我要抬個槓,所謂溫故的“故”究竟指的是什麼。前面說過,一般的理解是指“以前學習過的知識”,但我認為這樣的理解範圍太窄,除此之外,還應該包括過去發生過的事情,而這又可以分為別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而且,還可以擴大到以前沒有學習過或者不知道的所有事情,比如,某一朝代的一段歷史,你以前沒有學習過,你現在開始學習,也可以稱為溫故。
接下來,你再講講所謂“知新”究竟指的是什麼?也就是更具體地說明“知新”包括哪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過去不知道,而現在知道。第二種情況是,過去了解不全面,或者叫一知半解,而現在才算真正了了解。第三種情況是,過去所知是錯誤的,現在糾正過來了,比如你對某個人,以前討厭他,現在喜歡他。
為什麼溫故可以知新呢?第一,你的理解能力增強了。第二,你的知識面擴大了。第三,你的經歷更豐富了。
怎麼才能做到溫故而知新呢?第一,勤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只學習而不思考,只是一個書袋子,也就是書呆子。第二,長記性。雖然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吸引經驗教訓,但是,如果你不長記性,相同的悲劇就會不斷髮生在你的身上。第三,拜老師。也就是說不要只顧自己埋頭溫故,有些東西,可能你自己一輩子都悟不出來,但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前輩、高人也許一句話就能讓你變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