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母慈子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同時也是華夏文明最明顯之標誌。然而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文化似乎出現了斷層,傳統孝道觀念逐漸淡漠,子女對父母已經沒有了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除了之前的“啃老族”,另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

母慈子孝”是中國上下5千年的文明,也是中國的文化傳承。讓我引以為傲的文明出現了斷層,現在人對傳統的孝道漠然。然而更多的年輕人對長輩沒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除了之前“啃老”,而另外一種“新型不孝”的出現。

畸形的子女父母關係,催生出了“新型不孝”

更多的家庭中的子女和父母因果關係,父母和子女關係不合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子女,“母慈子孝”是要實現雙方之間相互尊重,這種關係才能更穩定,更長久。不是一味的單方面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獨生子女呀,他們還責怪父母在他們的成長中管的太多,我們的一堆不是,社會輿論也護著他們,是我們的悲哀。

這與父母的教育和縱容是分不開的。我也是獨生子女。我父母也是一味的想幫助我們,而且是自虐型的那種,省吃儉用,家裡有100塊恨不得算給孩子,自己吃糠咽菜。我認為,父母之於子女是人間至親,但是也不能一味只想著滿足子女,這樣溺愛的結果,現在的父母要這麼甘心情願的奉獻,那就不要求子女回報!只有為人父母為自己捨得,才能讓子女付出。

當今社會中,我們遇到更多的是:親情缺失、友情缺位、愛情缺真。

更多的孩子慣了“公主病”,他們把父母當做他們出氣筒,他不如意可以把所有發洩到父母身上,不奢望有多孝順,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把孩子養到20多歲,家裡從未掃過地,從未洗過碗,從未吃過他主動在外買回的一次早餐,從未主動給我們打過一個電話。

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友情沒有以前那麼深厚,越來越淡漠;愛情也不純粹,也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如果物質基礎不穩,愛情可能就會地動山搖。而現在親情,也少了一些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確實是當今社會的通病,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時半回就能治癒的,做人難,做老人更難

千般付出熟視無睹,可憐天下父母之心。

現在一些年輕人的收入不低,但是就是消費觀念不強。很多的透支消費,但是就是不覺知。《都挺好》這部電視劇中蘇明成夫妻就是“啃老族”的典型代表。父母對他的好根本覺察不到。

結婚的時候,父母把向陽的大房間讓給了他們。他們想要搬出去獨立門戶的時候,父母賣房拿出所有積蓄給他們買樓。即使是這樣,他們夫妻二人工資蠻高,但是他們的高額的消費,依然向父母索取金錢。但只要一次沒能如他們所願,即形同陌路。自感不是“啃老族”並非常鄙視“啃老族”,但在翻看了蘇大強的賬本之後,頓覺羞愧難當。自私,自立,自我,充滿了他們的頭腦。

現在已經顯現,社會出現了好多二三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巨嬰和啃老族。在我家,我發現父母有類似情況之後,和他們深入探討過這個問題,跟他們強調我長大了有手有腳可以自己自給自足,而且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看顧好自己,身體健康就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費力不討好帶孩子,人前強裝笑顏,背後獨自流淚。

很多這樣的媽媽 ,剛退休就看孩子,做飯,還要受責怪深,深有體會,經常自己獨自流淚,還兩地分居,現在的獨生子女太自我了,他們認為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不感恩還得不到他們好臉。你吃剩飯他們並不覺得你是在為他們作犧牲了。反而認為應該,沒有點感激之心。

結婚之前,父母老催我結婚,擔心年紀大了不好幫我帶孩子,我很明確的跟他們講,他們養大我一個已經足夠了。我們自己生的自己帶,他們想外孫,我隨時帶過去陪他們玩就好。父母公婆年級大了,我們按月給營養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不要節省捨不得吃喝。年齡大的就接到身邊,方便照顧。烏鴉反乳,父母怎麼把我們養大,我們就應該怎麼照顧其終老,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父母期盼子女過的幸福。 很多老人在自己有生活能力的情況下,他們不會麻煩兒女一點,他們也不會靠孩子養。只有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無法照顧自己的時候, 才會想著養兒防老。 他們只會考慮自己會不會給兒女加負擔 儘自己輕微的能力為家庭 為兒女 他們沒有要求我們給她多少錢吧。所以我們對父母的孝順是要從心底出發的。

其實父母和孩子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他們不在一起,相互缺少了溝通,存在不一樣的認知,就有了不一樣見解,要求,希望老一輩做父母的多多認識現實社會年輕人的不容易,相信只要互相溝通了解後,每個父母都是心疼兒女的,兒女不能怪父母對子女有要求,因為他們漸漸老去,需要陪伴,需要照顧。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年過半百的男人喜歡什麼樣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