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那些流傳下來的老話,始終能將真理剪破,彰顯出人世間的真相,為後世來者以啟發。
比如老話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99.99%含金量的金塊中,仍然含有1%的雜質,絕無可能純淨無暇。但這並不妨礙它作為貴重金屬,被人們爭相納入收藏的角色地位。
至於人,就更不用說了,其複雜多變,機器AI進化30年也趕不上。
所以,老祖宗對人的識別歷來有之。
好人、壞人、不好不壞之人、聖人、惡人、十惡不赦之徒、至純至心者等語言稱謂,都是近千年歷史中,人們對自身屬性的一種識別、分辨與歸類。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在《道德經》寫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利而不害的意思是,若一個人心存善念,就會給身邊的人,甚至其他生命體帶去更多溫暖和關愛;而不是損害他們、傷害他們。
這樣做,長遠看來不一定馬上就能獲得利益或得到好處,但是,老子說:天道好還。
一個人向外傳送出什麼,即使人不回饋你什麼,天道也會回饋你相應的東西。
所以,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對他人“利而不害”,天道就會回饋你更多正向的能量。而這些正向能量必然會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生命軌跡,並一步一步的,引導你走向更好的未來。
只要你向外傳送的,始終是愛和溫暖,那麼你周圍的能量場就會“境隨心轉”,而這樣一來,你周圍最後呈現的局面,往往就是你想看到的。
那些來到你身邊的,也一定就是你最初就想得到的。
如果想達到聖人的標準,那麼就必須做到為而不爭,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好自己該做的,同時堅守原則,遵循天道、自然與社會規律。
千萬不要強求什麼,只需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結果就好,一個人如果能這樣做,天道是不會讓你失去所有的,而只會讓你得到更多。
好人之道,慧人利他所謂好人,通常是品行端正的人,善良的人。在《三國志·吳志·樓玄傳》中對好人的描述是:“舊禁中主者自用親近人作之, 彧陳親密近識,宜用好人。”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中說道:“ 豐樂不諂,是好人也。”
明代施耐庵在《水滸傳》第三七回中提到:“ 宋江道:‘慚愧!正是好人相逢,惡人遠離。且擺脫了這場災難。’”
好人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和事佬”。
A與B發生矛盾或吵鬧,C不偏不倚居中調停。角色很好,但和事佬往往混淆價值觀念、是非黑白,為調停而調停,對於事情的解決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
所以,在中文語境中,和事佬一樣的“好人”,含義和作用力通常不是很正面。
此外,好人並非簡單的不做壞事,那些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人,只是平常人;真正所謂的好人,一定是一個“利他主義者”,以及利已又利人的公益者。季羨林老先生就曾說過:考慮別人的得失利益,比考慮自己得失利益更多的人,就是好人。
在這個常識標準之上,我們對好人的辨識會相對容易。但身邊有一些好人,卻是需要人們去反思,甚至是防範的。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貪官和珅,曾經得到過乾隆皇帝的極度信任和重用。
哪怕乾隆知道和珅貪贓枉法,也從不處理他。因為對於乾隆而言,和珅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為啥呢?
從乾隆皇帝角度來看,和珅在整頓財政、斂財積蓄方面,算得上難得一遇人才,他不僅能將大清帝國的財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透過創辦議罪銀製度,把貪官汙吏手中的錢,不經過國庫,就直接搜刮到乾隆皇帝自己的小金庫裡,從而讓自己有了奢靡生活的花銷。
這樣貼心有手段的人,能不叫好嗎?乾隆皇帝能不喜歡嗎?
除此之外,好人和珅還是乾隆獨攬皇權的重要臂膀。
乾隆晚年時,雖垂垂老矣,但仍不肯將手中皇權下放給嘉靖帝,還是在群臣催促下依依不捨交出來的。然而,儘管交出皇帝寶座,但凡軍國大事和人事大權,乾隆皇帝還是通通自己來處理,不僅堅持每天臨朝,還透過和珅,操縱朝政,獨攬財政,讓嘉靖帝形同傀儡。
正是因為和珅一心一意為乾隆著想,幫乾隆辦事,在皇帝面前做足了好人的本分,因此,乾隆對於和珅的貪贓枉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於乾隆而言,和珅是實打實的好人,對自己有用的人,但是對於一個國家和老百姓而言,和珅卻是十惡不赦之徒,不僅應被拉垮下臺,更要嚴加防範。
所以,關於好人壞人,關鍵看環境,看人。本質上,並無絕對。
在具體環境之下,每一個人看待人的標準和使用人的目的均不相同。
人人都是從自己的出發點去考慮問題,衡量事實的,所以,識別人性,並對好壞有所辨別,才是通透而睿智的處世態度與方法。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