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有些大學生,高學歷的人自殺?因為他在成長過程當中,把更多的方面都放在認知上了,而其他方面卻有很大缺失。尤其我們中國的父母們,更是這樣,只要孩子成績能好,哪怕喪失吃飯能力都沒有問題,爹媽可以喂,甚至可以嚼碎了喂。當一個人有些內心東西缺失以後,他的心理就是不健全的。因此,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的社會排斥性就會出現。
大家都知道美國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案件,主人公叫霍爾姆斯,霍爾姆斯在丹佛的一個影劇院,實施了一起槍擊案。當時,他被人從這個大螢幕的幕布裡出來,他扮成一個小丑的樣子。大家以為他是一個小丑表演。當時他拿出一支槍來,大家還在笑,結果他真的射出來是子彈,當場打死了很多人。後來,他到停車場,警察把他抓住以後,他叨叨嘟囔了一句說:我們家裡頭還有爆炸裝置。
結果警察趕到他家,他那個房子裡一層還是一箇中國人,租住的。二層是他的家,那裡頭整個光內爆炸裝置拆了好幾天啊。那麼這個人後來研究發現,他大學畢業以後想找工作,他不能解決的問題是:面試,也就是說他去見面試官,當他遇到這個面試官的時候,他就非常緊張,最後他就退回來繼續讀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讀完他又去找工作,面試,仍然過不了面試這一關,他又退回來讀了神經心理學。
那神經怎麼連線,他就照著那模式建了一個炸藥的裝置啊,所以你看到問題在哪兒?即便進一步發展,他連談物件都沒法談,因為他不能跟人目光接觸,他不能跟人交流,所以我們會發現:光抓學習成績,不抓心理建設,就是浪費公共學習資源。這個案例給我們當今父母們上了一課:單純從學習能力的角度來看,霍爾姆斯的學習能力不容置疑。但是從心理健全形度分析,他卻是個失敗者。那在我們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唯學習有用論”真的那麼重要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