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如果要概括所有道理,我覺得2個詞就夠了:正反與得失。

正反——是向外看世界的方法。

得失——是向內看自己的原則。

今天,我們先談談“正”與“反”。

如果你能站在宇宙之外來看這個世界,一定可以看到所有事物都有兩面:

一面是正面的、陽光的、積極的。

一面是反面的、陰暗的、消極的。

這兩面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之中,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

太極圖用陰陽魚生動展現,西方哲學也用“否定之否定”基本規律進行了闡釋。

我們總覺得世界只有一個答案,但事實是如果正面有意義,那反面也有意義:

1.《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很有哲理;如果寫本《人性中的邪惡魔鬼》,相信也可以論述的頭頭是道,凡有正面,必有反面。

2. 人們普遍相通道德,但道德會不會淪為強者統治弱者的工具。

3.人活著需要意義,但是孩子沒有意義依然很快樂。

意義是到某個階段才需要的工具,如果沒意義還能活下去,是不是更厲害。

所以,當有人主張A時,你都可以從-A進行反駁;如果A存在,那麼-A必然存在。

所以我們要警惕“因為願望而忽略反面存在”的心理傾向。

正面是主流的,但是反面也有社會意義,正面之所以存在是依靠反面來支撐的。

如果沒有壞人,好人又該如何自處,它們相互成就的。

這是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從生活經驗可以發現任何事物都一樣。

小到一個器物皆有內外;大到一個國家有聯邦制的正確,就有共和制的偉大。

它們都有其價值。如何選擇取決於目前所處場景,所定目標和價值觀。

人處在哪裡就會說什麼話,想去哪裡就會選擇什麼方向,相信善良就會挺身而出。

有了正與反的認知,思想的枷鎖即刻消失,人就徹底自由了。

不會再因為”應該或不應該“而焦慮不已,造物主給每個人準備任何選項。

不過這就帶出一個問題,既然正反同時存在,那麼社會為什麼總是歌頌正面而貶抑反面呢?

因為人本能的負面性:貪婪與懶惰。

如果沒有社會教化,人的行為就會失序,多數人都會迷失在負面性裡,夏洛克的貪婪懶惰,讓人類最後走上自相殘殺。

人類為自己定義了目標(繁衍),也就有了價值觀(互助),才有了批判(是非)。

不過一直以來社會強調正面太多,以至於成為了思想和行為的枷鎖。所以當我們選擇正面時,也要看到反面的意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壞已然是好的陪練。

壞是吃人的老虎,不斷催促我們奔跑。正反成為宇宙普遍法則和人生修煉場。

當主張正面的時候,要看到反面在向你微笑,因為下一站我們還會再相見。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