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的今天,我打包了13個收納箱離開了停留13年的北京。這數字剛剛好,一年一個特別搭配。
當天我在西站的地鐵視窗排隊退北京市公交卡,排了很久終於到我了,視窗小姐姐例行公事地問:確定要退嗎?見我半天不回答終於疑惑地抬起頭來看了看我。
我想說:不確定,我可能還會回來。但最後只點點頭說確定麻煩您給退了吧。
很難形容當時的心情,做這個決定也是順勢而為,彷彿每一步都在被推著走。但當真正走到最後一刻時,還是有一種被撕裂的疼痛:我是多麼的熱愛這裡啊,那些明晃晃的青春,那些閃著光芒的日子。但它們都無法阻擋現實的殘酷和父母的老去,雖然我拼盡全力。
我是真的盡力了,所以無所謂後不後悔。這是十三年我感恩自己的幸運,得到過也失去過,雖然不甘但相信總會釋然。
來到西安生活已經整整半年了,這半年我找到了新工作,和父母一起置辦了新傢俱,四處走走熟悉周邊環境,彷彿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有段時間我午休時很喜歡去星巴克點一杯在北京最愛點但不捨得的咖啡,好像一種報復彌補的小心理只不過不知道物件是誰。更多的時候是發呆,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願望是美好的結果是失望的,但真的沒人有錯只是頻道不一樣,當下如此混亂社會氛圍,浮躁、焦慮每個人都有隻是程度不同:群裡的男生討論女生就應該長得漂亮又能賺錢家境也好還得有旺夫相,群內的女生說找物件就要找有錢有房學歷高個子高家境好的。看到這些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不舒服,但我承認他們說的都沒錯。但總覺得哪裡不太對,我還是期待可以相互彌補相互學習的感情,除了獨立的人格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
其實只要有希望就是好的,就能有前進的動力從而為之而奮鬥。
這半年我最大的情緒就是深深的無力感,很無奈。打碎自己重新適應這個環境,收起曾經的驕傲腳踏實地,很孤單不知道跟誰傾訴。有段時間我迷茫到去寺廟祈禱、抄經拜佛。馮友蘭先生說過:“人對外部世界首先應當盡力而為,只有在竭力所能之後才能沉靜的接受人力無法改變的部分。”這對我心理是一個安慰,但僅僅是個安慰。好在我沒有丟棄希望,只是好像在等待什麼。而這種被動的感覺我相當不喜歡。
在2020年底我斥巨資報名了瑜伽班,付費了線上政治歷史相關的網課。倒不是圖減肥什麼的,只是想學點什麼,想讓自己安靜下來。告訴自己不要急不要慌,命運總有自己的時間表把你期盼的送給你,只要不放棄。
我總會慢慢習慣,我們終會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