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曲阜孔府內院牆上畫有一個叫"四不像"的怪物,龍頭、獅尾、驢蹄、麒麟身。據說,世上本沒有這種東西,它是孔聖人為教育後代想出來的。

這個怪物,經不住外界的誘惑,看見寶貝就想奪,先後搶了8種寶貝,仍不滿足,張著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陽,結果掉進汪洋大海,丟了性命。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如何在這些誘惑面前立於不敗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學會"知止"。

01

知足、知止,是中國哲學中獨有的一種智慧,最早見於老子的《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這就是說,人的禍患多源於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聖人不僅要有優秀的道德修養、完美的人格魅力,還要築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

人的一生,要認識到過分的慾望追求帶來的災難後果。知足才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

《增廣賢文》則將這個道理總結為兩句易於傳頌的警句:"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滿足,一輩子都不會被慾望所控制而辱沒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節制,於是一輩子都不會因為自己不恰當的行為而蒙受羞恥。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學》一書響絕天下,"止"是中國古人獨特的智慧。

《禮記.大學》中說過:"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適可而止,而耍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計策有窮盡的時候,而天道卻沒有盡頭。

朱熹曾說:"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知止,就是知道什麼是至善境界,從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於至善。知止,即應當為其所應為,不為其所不應為。

《周易》中有"艮"卦,講的就是"止"的智慧。艮為山,一陽止於二陰之上,陽自下生,止於極而不進。

這就意味著行止各有其時,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方順理合義;萬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

02

發條上太緊的表走得不久,馬力加到極限的車開得不長,繃得太緊的琴絃彈得不久,情緒緊張的人容易生病。

因此,善用表的人不會把發條上得過緊,善駕車的人不會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不會讓琴絃繃得太緊,善於調整情緒的人則常有輕鬆愉快的心情。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當中,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單位的領導總是教育我們不斷進取,知難而上,奮鬥不止,那麼,是否人生的一切事物,只有進取才能算成功呢?其實不然。"知止"有時候也是成功的關鍵,可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怎樣"知止"。進,需要的是勇氣和一種精神,而"知止",則需要的是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丘吉爾與蒙哥馬利會面。閒談時,蒙哥馬利對丘吉爾說:"我不喝酒、不抽菸、晚上10點準時睡覺,所以我現在還是百分之百的健康。"丘吉爾卻說:"我剛好和你相反,既抽菸、又喝酒,而且從不準時睡覺,但我現在卻百分之二百的健康。"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像丘吉爾這樣一位身負重任、工作緊張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生活不規律,何以壽登大耄,而且還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健康有賴於持之以恆的鍛鍊與樂觀的心態。他抽菸、喝酒,又不準時睡覺,但在戰事最緊張的週末卻會去游泳,在大戰白熱化時去釣魚,在演講結束後去畫畫,而且經常叼著一支雪茄煙,放鬆心情。

事實上,放鬆心情是"知止"的最具體表現。"知止"而心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靜且安,這才是心情最為放鬆的狀態。"知止"簡單地講就是知進退、明去留;就是清楚在哪裡自己可以停、何時停,曉得在何處可以息、何時息。

03

人到中年,每讀名人傳記,或觀察時人的成敗升沉,發現其中災禍發生的起因在於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一個人理應知道他從社會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過這個限度,命運便會報復他。問題是這個"限度"並沒有科學的計算方法,也沒有客觀的標準。能夠估量得恰到好處的人,全憑他的自知與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規勸的朋友的適時諫阻。

困難的是,已攬大權、已賺大錢的人對"知止"特別地聽不進去。

范蠡功成名就後,激流勇退,攜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上,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范蠡深知越王勾踐為人,他寫信給功臣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范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在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王安石,其能力、政見可以說是卓絕一代,在宋神宗的寵信之下,他獨攬軍政、經濟大權於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貪,總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結果根本無法建立真正的功業。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謂極矣。

商人之財,多敗在"不知止"上,總想以貪婪之心,佔盡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滿盤皆收,贏家通吃的衝動。

紅頂商人胡雪巖中年發達,但晚景悽慘,生意衰敗,最後被官府抄家,在一貧如洗、惶惶不可終日中死去。

而與胡雪巖齊名的韓國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巖大44歲。林尚沃從事當時最賺錢的人參、貂皮生意,很快成為朝鮮首富,並被封為三品官員。

林尚沃巔峰時刻,完美謝幕。成為首富之後,千金散盡,復歸農事,悟"商道"而成佛。

林尚沃和胡雪巖生活在同一時代,都是富可敵國,都是紅頂商人。胡雪巖"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還差"一步之遙"。

世上之事,皆有物極必反之理,過度的行為只能導致失敗的結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應當明白"知止",萬不可在鼎盛之時跌入低谷。

而華盛頓很是高明。華盛頓雖然指揮過美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獨立戰爭,但戰爭結束後他不以功臣自居,決心回到老家種田。他說:"我畢生最大的興趣在農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說是到家了。

培根的有一句諷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話很令人深思,"升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費了很大的勁,一級級往上爬。結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時還是很卑鄙的。人們用不尊嚴的手段爬到尊嚴的地位,結果是怎樣呢?他們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說垮便會垮下來,不然也會慢慢減色,漸漸地被淘汰……"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只有當一個人明瞭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明瞭生命中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他才可能站到了人生的制高點。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離婚以後什麼感覺,是否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