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中學的時候就有一句話被廣為傳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時的我並不能體會其中的含義,認為婚姻和愛情,這麼美好的東西,怎麼能和墳墓聯絡在一起呢?
我認為愛情應該算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沒有之一。當然,我指的是純粹的愛情,好比我們的初戀。“初戀,是男人心裡一道忘不掉的白月光”。可惜我們大多數人的婚姻,並非建立在純粹的愛情基礎上,於是在婚姻的路上,沒辦法保持一直結伴同行,而是漸行漸遠,直至最後——離婚收場!離婚被多數人認為是解決婚姻問題的最優解。婚姻生活中遇到什麼衝突,都會伴隨著離婚的衝動念頭。記得看過這麼一則小趣事:英國有一對老夫婦,結婚了70年,記者去採訪他們,問現在的離婚率這麼高,你們是如何維持婚姻長久的?老太太這樣告訴記者,她說在我們那個年代,東西壞了,不是丟掉,而是儘可能的把它修補好。這讓我也想起了那首現代詩《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反觀現在,物慾橫流,什麼都快,我們對很多事情都失去了耐心,以前一封信等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更久,接到來信的時候心情激動愉悅,現在一條微信過去,一分鐘不見回覆便開始不悅,等十分鐘開始罵娘,一天不回覆直接拉黑……所以往往不是婚姻出現了致命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它不夠耐心。
年輕時,我們把愛情看得比天高,比地大。渴望有一個完美的愛人,渴望被愛徹底浸潤。後來,可能是因為愛,可能是因為完成生命中的一個步驟,我們選擇了一個人,進入了婚姻。時間久了,我們慢慢發現,婚姻中的感情似乎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們處在一種享受的狀態,而在婚姻中,我們卻處在一種忍受的狀態!所以據資料調查顯示,已婚男人比單身男人長壽,但已婚男人更樂意去尋死!因為婚姻生活中的爭吵和矛盾,往往會令人陷入絕望。斯嘉麗出演的電影《婚姻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他們夫妻倆在爭吵的那一幕。頻頻惡語相加,貌似仇恨不共戴天,令雙方對他們的婚姻都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我曾跟我一從事夫妻關係及家庭教育的朋友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維持家庭和睦最主要的因素?當時她給出的答案是家庭序列,後來我們又往下刨,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自我對價值感和滿足感的需求。以前我幼稚的認為,幸福的婚姻一定是建立在穩定的物質基礎上,所以穩定的物質基礎是維持家庭和睦幸福的最主要因素。後來我發現這個觀點不對,因為很多家財萬貫的人,他們的家庭也很多都並不幸福。經過個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碰撞,我發現能夠讓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最主要因素是不能自我!過度自我的人,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偏見會遮蔽人的雙眼,以致過度自我的人眼中的另一伴會是一個混身都是毛病的人!很多人認為婚姻問題是結婚後兩個人由於日常生活的矛盾日積月累形成的,但我想說,婚姻問題從婚姻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但凡你是個過度自我的人,你的婚姻生活就無法幸福,除非你能糾正你的自我行為。
演員何家勁在一個綜藝欄目中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所有的愛情發展到最後都會變成親情。這話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我個人卻並不以為然。而且這句話我還認為它誤導了許多人。愛情就是愛情,親情就是親情。愛情應該是始終如一的,不能因為婚姻而變味。婚姻裡的愛情可以比婚前多一份親情,但它不能是純粹的親情。
理想中的婚姻,應該是充滿愛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在婚姻生活中保持那份最初的真摯,摒棄個人的偏見和自我,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另一伴。只要足夠客觀,也許就經營好我們的婚姻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