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真的能夠挽回嗎?”或者這樣問,“你想要挽回的真是感情嗎”?
一段關係從發生、發展到消亡,這是兩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當一個人不想玩了、厭煩了,踏出了關係的邊界,另一個人真的能憑藉努力將其重新拉進來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
死啦就是死啦,很難復活的。除非你更新換代,升級內在系統,重建你的場,還有一線生機,不過,那個時候,也許你根本不care他/她。
所以你到底在想什麼?你內在發生了什麼?又是什麼非理性信念促使你如此做的?
01
”她/他走了,留下一個如此孤寂的我,她/他怎麼可以如此狠心?如此冷漠?如此對待我?她/他難道不知道我很在乎她/他嗎?”
伴著這些魔音,於是各種折騰,各種糾纏,輪番上演,電話打爆,資訊發個不停,甚至會衝進她/他所在的地方去找她/他。
你收手了嗎?沒有,你還沒有折騰夠,你還有力氣,你還不畏懼冷漠的刀,哪怕每次都被刺得鮮血直流。
這還算好的,給個痛快,死得乾脆。
最不仁慈的是,明明就不愛對方了,分手後,還膩膩歪歪,說什麼:“我怕傷害她/他”,粘連不斷,這種情況叫凌遲。能做出這樣事的人,不是軟弱擔不起,就是心知對被分手的一方有愧,用自以為的好轉嫁其愧疚感,這樣的人最可惡。
以上動作,你或許給它們正名為:“我愛她/他,我想挽回”,其實呢?
02
她/他的冷漠,她/他的離開勾起了內在的創傷——你童年期未盡事宜,那是什麼?被拋棄感、不夠好、不配得等等這些,它們激活了你的焦慮——分離、客體愛的喪失。
這些迅速衝破你的防禦機制,摧毀了你多年來建立的心理結構,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轉化成你的行為,讓做出事後,自己都感覺可笑的事來。
但局中的你是:“雲深不知處”。
還有一點,就是她/他的冷漠或移情別戀,也有可能會讓你產生自戀性暴怒——企圖想傷害他人以求洩憤,請將這個僅停留在想象上,不要付諸行動。
羅列了這麼多,要怎麼去應對?怎麼改變自己行為讓它優雅點呢?要知道誰都不希望自己總被情緒掌控吧?
03
其實,成年人的分手,應該是好聚好散,相互祝福的。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自己真的還未修煉為“成年人”,還是以嬰兒態去應對的。
關係中,說散就散,測試的是一個人獨立與分離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恰恰體現在一個人人格整合的程度。人生說白了,不過就是修理自己的過程。
生命終結時,能帶走的就是這個被歲月打磨的自己啦,除此之外什麼都得留下。
那你應該怎麼做?
利用好這次機會,向內走,去覺察、去反思,嘗試著撥開情緒的迷霧,去看隱藏在其後的自己。同時,接納情緒中自己種種不堪的呈現,避免陷入自我攻擊的漩渦。也不要總是炒冷飯,後悔這後悔那,不該這樣不該那樣的,因為如果時光倒流,你還是會做同樣的事的。要相信當下所做的選擇就是你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了。
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和事,都不是偶然,它們總是在教會你一些東西的;但如果你總是沉溺於痛苦中,你是無法接受到的。那就應了泰戈爾的說:“如果錯過太陽時,你在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寫到這裡,你覺得你想要挽回的是什麼?
04
其實,你真正想要挽回的是自己一部分自我。這部分自我曾被關係中的他人填充、替代。如今這個人離開了,這裡就有了缺口。
因為缺口的存在,導致自我不平衡,於是渴望將之再次填充;而那個填充物就在不遠處,並且是你投注最多的人,她/他就是屬於你的,她/他理所當然成為你窮追不捨的所在。
“應該”促成你的執念——你的非她/他不可。就是這個信念支配著你的行為偏離正常的航道。
直到你無數次地碰壁,用盡力氣依然無果,你徹底沒轍了,也折騰不動了,你到了極度絕望的地步,放棄所有的掙扎;此刻,你可能覺得已經走到盡頭,而恰恰這時,轉機出現了。
正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05
其實,你真正想挽回的不是感情,是你自己;同時,之所以會遇見這樣的她/他,亦是你潛意識的伎倆,它時刻尋覓著機會企圖修通你內在的創傷。
所以,想要幸福的話,就時時覺察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不斷成長從而將自己整合到位,這個過程中,你就會遇見與你同頻的人;而不是去吸引傷你的人,以此來修通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