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直以來都會聽到身邊的一些抱怨,“他們只知道拿我跟別人比”、“跟他們溝通不了”、“父母的思想總是跟我不在一個頻道上”,諸如此類。

在大學的時候,F女士跟父母影片聊天經常時不時臭著個臉,因為父母偶爾會過問她錢為什麼用得那麼快,或者過問她生活中的種種事情。

她父母態度特別好,一旦發現她臉色不好了,就更是不敢多說了,只得“乖乖的”該發多少錢就發多少錢,說幾句好話,最後聊天以F女士面無表情地一言不發結束了。

要錢的是大爺,給錢的還得小心翼翼說好話。印證了一句話——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這個問題甚至是潛意識的以此為榮,在時光從你手頭溜走之前,趁早珍惜這些愛,反饋這些愛!

還在幾年前,W先生曾向我傾訴,他皺著眉並一臉憤慨地說:“我一到週末在家就總是會跟爸媽吵架,他們總是叫我好好學習好好學習這那的,我成績是不好,但他們哪懂得學習有多難,他們自己都沒文化,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看著眼前這個激動的少年,儘管不認同他的暴躁,但還是安慰到:“沒有必要,真的,都是為你好。”

從小到大,我們對許多朋友甚至陌生人都免不了不厭其煩地敷衍他們,因為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但是你為了大家都和睦相處,還是免不了跟不喜歡的人談笑風生。

那為什麼對父母的這簡短的嘮叨都無法忍受呢?就連這種“敷衍”都懶得去做呢?

大概是因為父母不需要你維繫這份關係他們也同樣會對你好。

也許我們習慣把可有可無的人當成了必須維繫感情的人,卻把真正有情的父母當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可怕的是,你既吝嗇“敷衍”父母的愛,還在暴躁與埋怨中失去了好的成績和對生活的健康態度。

A先生花幾千塊錢買了一場難得的娛樂節目入場券,準備在情人節晚上和女朋友一起享受美好時光。但無奈女朋友到了晚上臨時有事實在來不了了,A先生極其失落,覺得那麼貴的票扔了可惜了,就隨口問了他父親一句,

“要一起去看嗎?”

他父親直截了當的迴應了一句,

“可以呀一起去”,

就這樣A先生滿是疑惑地和父親一起去了那個節目。他父親觀看的整個過程津津有味、手舞足蹈,像一個幾十歲的小孩子。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發現爸媽改變了最初高高在上的樣子,開始“討好”我們,開始默默地抓住任何一個和你在一起的機會。

即便一次又一次地被忽視、被認為“沒辦法溝通”,他們還是抱有希望,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和我們在一起交流或者互動的機會,哪怕只是簡簡單單的待在一起,足夠讓他們高興很久。

其實什麼是孝順呢,孝順並不是你在國外大使館做著光耀門楣的工作,每個月給父母足夠的生活費,和自己的“嬌妻”在海外隔空喊話叫父母保重身體;

孝順也不是你自認為見過世面了,可以教育他們了,調侃他們不懂的所謂新事物新玩意兒,以此表示你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來顯示你見識超過他們了,顯示你比他們厲害;

孝順更不是你那心中讓他們一直等到病床上的,美好的“嚮往”。

孝順也許就是你不想被他們管,卻還是一如既往地被他們管著;他們在做飯,你在擺碗筷;他們在聊天,你在認真的聽著,而不是埋頭看著手機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其實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埋頭看手機或者戴耳機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我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禮貌,偏偏在父母面前卻忘了這基本的原則。

而這最基本的禮貌竟然都成了需要規範的一種“孝順”行為,很顯然如今的父母其實是比較卑微的,並且很容易滿足的。

孝順也許就是你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以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跟他們閒話家常、天南地北、柴米油鹽,就這樣簡單。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要認為只有你感知到了你跟父母的交流障礙,實際上父母比我們敏感,他們也同樣感覺到了溝通障礙。

但不同的是,父母感到了代溝,他們會鍥而不捨地想盡辦法和你交流,想與你“並肩作戰”;而你感到代溝之後只會想方設法逃離他們,想方設法表達你不想跟他們交流。

我們心裡總是有一個自我安慰的聲音告訴自己:以後會讓父母過好日子。卻不知,“以後”最終變成了墓誌銘上對死者的追溯;更不知,平時好好“敷衍”父母,才是他們想要的“好日子”。

父母不是我們長大獨立的墊腳石,

不要急著把他們跟自己劃清界線。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隨筆:過年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