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愛玲說過,獲得愛情,你可以隨便用什麼辦法,而保持愛情卻需要智慧,心動的瞬間或許無跡可尋,但愛情的經營卻是有章可循的。
愛情來的時候,是一種生物性的驅使,愛情荷爾蒙,讓人極度興奮,熱情高漲。
喜歡一個人,如果他對你的熱情做出了迴應,就會感受到滿足和快樂。而如果沒有得到反饋,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下雨。
熱戀階段的人,多愁善感,情緒變化極大,就像那首老歌:"你的眉目之間,鎖著我的愛戀,你的一舉一動,左右我的視線"。一點細微的影響,也會引起內心巨大的波瀾。前一秒喜笑顏開,後一秒就梨花帶雨。
在這個階段,有刺激的身體和心理反應,也會加強彼此感情。
戶外實驗中,讓一位漂亮的女士,採用在吊橋上和吊橋下,兩種不同的方式,分別與兩組人約會。結果在吊橋上和她約會哪組,更多的留了她的電話號碼。
研究者發現,在吊橋上產生的身體晃動和心理恐懼,強化了彼此的荷爾蒙反應。
而約會,就是製造引起身體和心理反應的機會,過山車、恐怖電影、划船、跑步或是共同完成一件稍有難度的事情,這些都能很好的引起身心反應,從而增進感情。所以以後約女生不要只是在路邊散步了,多去做一點我很害怕,我又很喜歡的專案。
2
但這種激情,隨著兩人關係的確定,關係的深入,也就會慢慢退卻。但這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得到了就不珍惜",而是生物性的驅使階段結束了。
很多人不滿足於這種平淡,會說,不愛了就分開,但這只是讓感情停留在了獸性階段。
那些號稱不愛了,而分開的男女,覺得婚姻中的兩人已沒有愛了,沒有任何交集了,但是分開後,有一段時間還是會感覺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
而那些經歷過感情陣痛,一度想要離婚,卻因為父母、子女、社會影響等問題,被迫再湊合過下去的夫妻,和那些契約成婚的一樣,其實都會過的不錯。
美國有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發現,那些婚姻不幸福,但仍然維持婚姻關係的人,五年後被再次訪談時,有86%的人認為自己的婚姻現在"非常"或"相當"幸福。
如果不做愛情捕手,不只憑感覺判斷,而是更多的透過行動來構建關係,感情的長久性還是有保障的。
保持幸福的感情,需要在關係的不同階段,構造不同的互動情感。如果一直渴望戀愛初的激情永存,或是期待愛情永遠要一帆風順,不出現矛盾和衝突,必然會有巨大的現實落差,會感到極度的失望。
只有透過不斷的瞭解,相互的理解,不斷的打破和重建我們的愛情關係,才能維持穩定。
關係都是一個構建物,友情、愛情、親情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得到維持和改善,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
我們不能簡單地期望愛情關係會像建築物那樣保持自身的穩定。我們要用行動去創造我們愛情關係的最佳狀態。
3
維持關係需要動起來,既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有生活中的互動。
兩個人每天擠出時間來聊一聊。
八卦一下公司漂亮的前臺,一直給富二代老闆送早飯,昨天卻突然被老闆親自開除了;
吃一吃各路明星的瓜,看一看他們的狗血愛情故事;
分析分析國際局勢,關上門,找一找指點江山的感覺;
還有,更重要是的關注彼此的情感、壓力、夢想。在交流中要裸露自己的感情,並認真傾聽對方的遇到的問題。
交流才能讓兩個人相互信任,產生依賴感。而有效的交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足夠熟悉他,足夠了解他。要知道,再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很多人表面看似堅強,其實內心也有著不可觸碰的傷痛。
但有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忘了另一半,只是把感情投注在老人和小孩子身上。卻忘了兩個人之間的穩定,才是這個家幸福的基石。
除了語言上的交流,更需要有生活上的互動。一起收拾下房間,一起洗衣服,週末帶孩子出遊,安排假期旅行計劃,這些都應該是放進計劃表裡的東西,而不是隻有工作。事實上這些比工作更為重要。
我們有一種錯覺,覺得西方講究個人主義,家庭觀念更淡薄。但事實是,西方的中產階級,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階層裡有家庭重於工作的默識。當孩子有球賽、有表演、有主題活動,家長都是會到場參與的。而你的同事、朋友、生意夥伴都會為你的這些時間讓道。
在做這些的同時,夫妻間保持獨立,給彼此空間,努力地付出,讓兩個公彼此之間覺得公平。保持體量上的公平,才不會讓一方嚴重失衡,才讓彼此間有了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便不會去計較誰洗碗的次數多,誰帶孩子的時間多,這些小問題。
沒有交流沒有互動的感情,就像是兩個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單方面付出的感情,會欠缺公平,沒有公平,便沒了寬容,兩個人在一起產生的摩擦,就沒了潤滑劑。
作家路明說:"最好的緣分,不是在人海中相遇,而是不在人潮中走丟。"
用心經營,相愛容易,相處也不會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