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那麼一個段子:廣場舞大媽佔了籃球場,一個小夥子想出奇招,靠著幾枚雞蛋成功搶回籃球場。

話說,一群大小夥想打籃球,可籃球場卻長期被廣場舞大媽們佔領,其中一個小夥子買了一堆的雞蛋送給大媽們,還誇他們跳舞好,以後天天都要來看。

小夥子說到做到,每天來送雞蛋,依然誇大媽舞跳得好,大媽們心情好自然跳舞跳得更高興了。後來小夥開始只給其中的一半人送雞蛋,表示只獎勵跳得好的大媽,剩下沒拿到雞蛋的大媽自然不樂意,慢慢就不來了。

連著送了十幾天之後,小夥突然就不送雞蛋了,但還是依然來看大媽們跳舞,並對提出“為什麼不送雞蛋了”的大媽表示反正不送雞蛋也能看跳舞,大媽們覺得吃了虧,就換了跳舞場地。

段子只是段子,卻應了那句老話——不能天長地久,還不如從未擁有。雞蛋原本就是沒有的,但經歷了一個從有再到沒有的過程,很多人就接受了不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比如原本免費的東西突然開始收費了,很多人就不願意出這個錢。比如某樣東西原本一直有的折扣價突然沒有了,很多老客人可能就不買了……這其實是棘輪效應在作祟。

這一效應是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的,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用句傳統的老話來說,也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個人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的,再想讓他省著點花很困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那個消費水平。

當然,阿木對經濟學的東西不是那麼感興趣,今天僅僅就跟大家談談感情,探討一下心理、人性。

有位心理學家曾寫道,一個成熟稱得上真愛的戀情必須經過四個階段,那就是:共存(熱戀)、反依賴(摩擦)、懷疑(磨合)、共生(穩定)。

不同的人經歷這四個期限的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的,而絕大多數的愛情走不到第四階段就結束了。阿木以為,從戀愛的第一階段過渡到二、三階段,其實也可以用棘輪效應來解釋。

真正投入過的愛情,必然會有一段熱戀期。那一段時間,熱戀期時,正常人都會抱著白頭偕老的願望,看不到對方的缺點,滿心滿眼只有一個他/她。相愛的兩個人會如膠似漆,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黏在一起,彼此渴望。

這種渴望,不單是心理上,還有生理上的。比如街頭毫無顧忌擁吻的情侶,這必然是處於熱戀期內,你們有見過四五十歲的大爺大媽們在街上隨意麼麼噠的嗎?有,但絕對不多。(這跟觀念啥的其實沒多大關係,老阿姨、老大爺十幾二十年前,沒準也是街上麼麼噠的主力軍。)

在經歷過了熱戀期之後,感情必然會趨於平淡,這個時候,彼此間的矛盾就會顯現出來(第二階段),接著小矛盾慢慢累積變成大矛盾(第三階段),最後捱過去的適應了新的相處模式(第四階段),捱不過去的直接變成了拜拜啦。

從愛情的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過渡,每個人所需要的適應時間是不一樣的。曾經恨不得手腳都綁在一起不分開的兩個人,突然回到了曾經各忙各的狀態,愛情從原來的主食變成了調味品,投入深的或者心思相對敏感的那一方,就很有可能因為棘輪效應而陷入“他/她沒有以前愛我了”的困惑之中。

理智一些的,即便對方不解釋他自己也能消化過來,但心中或多或少會有失落;而感性一些的,可能在懷疑否定之後就陷入了“他/她不愛我了”的假想之中,最後反而提前退出了這段感情。其實未必是對方不愛了,只是,兩個人的步調不一致。

換個角度來說,熱戀期的愛人們,總是習慣於委曲求全,而熱情滿滿退去之後,理智回籠,一些原本並不在意的缺點就會被放大。可是已經習慣了被包容的那一方,突然開始被嫌棄這、嫌棄那,心理必然會不舒服。

即便對方真的是為了自己好,希望自己能更完美,在被挑刺的那一方看來,這也只會被看成是“他/她不那麼愛我了”,那個原本對自己百般包容的人,不願再寵著自己了。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實是很脆弱的,有的人快熱,有的人慢熱,有的人可以持續保持熱情,有的人一著就燒完了。也正因為如此,兩個人才要磨合,走得快的需要停下來等一等,走得慢的則要略微加快一些腳步,想要長遠,不可能總是一個遷就另一個……

人的成長需要時間,愛情裡的成長也需要時間。願天下有情人都能遇上願與自己步調一致的那個人,再會了……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幸福感,源自於生活中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