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何為好人,何為壞人?

跟好友聊及這個話題時,給了一個總結性的答案“沒有所謂的好人與壞人之分,只是立場不同”,在堅守法律基準和遵循公良淑德後,日常生活中確實無法對好人與壞人做明確的區分。

你認為的好,別人並不認為,那只是你認為的好而已。

你認為的壞,在他人,或者其它角度看未必是壞。

小時候,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形象就是好人的代表之一,人人稱讚,人人學習。

二戰德國戈培爾說過,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輿論導向,可以人為設計和控制,尤其受強烈集體文化的薰陶下,人云亦云,從眾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屬正常現象。相反的,被定義為異類,需要被抨擊的物件。

所以,“好人”和“壞人”是可以人為被塑造,就像明星的人設,為了迎合市場需要,快速標籤化,會多方努力進行策劃打造。

一個明星吸毒犯錯,成本遠大於普通人,吸毒這件事情本身的傷害是一樣,但明星效應下的各種好人人設,所帶來的社會的影響力卻大相徑庭。

當然,普通人的影響有限,不是網紅,沒有粉絲,沒有流量,傳播範圍不過是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內,如果真要有人設,也無需專業團隊的打造,更多的是有意識的塑造。

半年多來,糾纏於一些麻煩事務上,深處其中,立場不一樣時,據理力爭的方向則就完全相反,雖然很多問題用大白話一說,表面上的對錯都很明白,但有了利益權衡後,雙方都從利己為出發點,無需理會客觀條件上的對與錯。這種狀態下的“好人”與“壞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只能交由權威機關去裁定。

做一件,曾經在自己思維體系對立面的事情,需要將自己定位為價值觀內的“壞人”角色,這個轉變需要解決的不是方法問題,而是觀念的重塑和歸因的思考。

普通凡人,無經濟價值的人設,當好壞之間的轉化時,更多的挑戰源自自身,或是旁人言論的左右。在人性底層,我們都渴望得到讚揚和認可, 委屈自己,討好對方,讓觀眾覺得你是一個知情達理的人,但一味向外求得的滿足,卻忘記內心自我的撫慰,這似乎是個非健康的“好人”。

很喜歡武志紅老師下面的這兩句話:

你其實表面上對自己認同,

覺得自己是個好人;

但在你的內心裡,

對自己的好有種很深的牴觸。

無需介懷他人眼中和口中的“好”與“壞”,活成自己世界裡的“公主”,遠比活成別人世界裡的“好人”幸福。

人生如飲水,冷暖自知。

也無需不去定義和標籤化他人的“好”與“壞”,沒有經歷別人的故事,不要做那個理中客。

1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房子寫上你的名字”,58歲保姆被僱主瘋狂求愛,女:我想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