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過年了,忍不住想說說走親戚的話題。如今有些親戚是走,還是不走?想來不少人面對這個問題,都難免躊躇。
先說有人到自己家裡來。若是晚輩,平常只是偶爾來家,且每次來都是空手,顯然是在做應景文章。到過年時雖帶了禮物,但卻引著一個孩子,這明顯就是奔著掙壓歲錢來了。作為長輩,雖然明知人家表面是給你拜年來了,其實是迫於情面,而不得已才來的。但出於人之常情,總不能不給人家孩子壓歲錢吧?何況人家還帶著所謂的禮物!現在給壓歲錢一般都得一百,估摸那禮物也不過幾十元而已,這不等於自己掏高價買別人的東西嗎?
更何況有人到你家來,買的東西,其實並不是你喜歡的。尤其是在農村,大多是提一箱奶,再外加一點不值錢的小食品。因為現在一箱奶並不值多少錢,看起來還很大方。而且那奶大多是在村裡小賣部買的。小賣部貨物週轉慢,那奶一般都是快過期了,有些甚至已過期了,想來就應是處理品。想想也是,人家表面看是來看望你了,其實內心並不願意來,故而,買這樣的禮物也就不足為奇了。過期的奶,你當下便會扔掉或餵了羊。至於快過期的,因為喝不完,也會部分扔掉或餵了羊。至於提的那些小食品,對於如今的人來說,早已不像過去吃不飽的年月,別人上門,別說提著什麼貴重食品,就是拿包餅乾,你都喜歡的不得了!現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了,每天在家都吃得很飽,幾乎沒有時間及沒有食慾吃別人送的東西。因此,那些小食品放著放著,就過期或發黴了,最終大多也難逃扔掉的命運。
如此以來,作為對方,無論花錢多少、禮品好賴,不能不說人家還確實是破費了錢財;作為自己,既沒得到實惠,還得承受人家一個登門看望的人情。這樣的來往,真的是兩敗俱傷。唯一的好處就是落了個驢糞蛋外面光。
鑑於上述原因,作為主人,你其實是並不喜歡那種不是出於真心,委曲求全才來上門走親戚之人的。但出於人之常情總不能將人家拒之門外吧?如此以來,人家來了,自己心裡本來喜歡清靜,但還得強打精神,假裝熱情和人家說話。況且說起話來又並無什麼共同語言,只能是搜腸刮肚,沒話找話,場面便顯得既生硬又尷尬;若是外地來的親戚,還得問人家吃了麼、喝了麼?這樣的走親戚,真是搞得大家心裡都不得勁,完全失去老祖宗保留下來的走親戚傳統的初衷,委實成了一種精神負擔。
上面說了別人到你家走親戚,下面再說說你去別人家走親戚。你空著手去當然不行,買的東西少了,怕人家說你小氣;買的多了你又不願意承受。帶多少為宜,就成了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再說,你買的東西,就像上面所言,別人也未必喜歡,倒成了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
再說,走親戚的目的是什麼,不外乎平時互相來往著,到了自己需要人幫忙的關鍵時刻,能伸出援助之手。你想,如果是大家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相互交往,到任何一方需要幫忙的關鍵時刻,會伸出援助之手嗎?說不定到時這種所謂的親戚躲得比外人還遠,也未可知。而且,有些親戚,別看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旦與你涉及到個人利益之爭,真是挑撥離間,勾心鬥角,什麼怪招都會使出來。所以說,很多時候所謂的親戚,弄不好還會成為仇人。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什麼親戚關係看得那麼神聖。所謂的親戚關係,說到底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有著那麼一點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已。
至於這樣的走親戚風俗,為什麼還要經久不衰,持續地走下去呢?我覺得還是出於一種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禮儀。比如你收了別人送來的東西,也得還人家。還有,有時你去了別人家,別人也要派人到你家,這樣才顯得禮尚往來,不失和氣。因此,大家雖然表面上互相走動,其實內心都並不樂意。
如此看來,現在的有些走親戚,越來越成為一種虛偽的應酬及負擔。如果要給這樣一種親戚關係命名的話,我們不妨稱其為偽親戚,那就是表面上看,是相互走動的親戚,其實質則是偽裝出來的。
我由此覺得,什麼時候大家在走親戚上,若是都不玩這些虛偽的套路,雙方相互倒省心一些。這樣做,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人情淡薄,實際上則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主張親戚之間互不來往,而是要那種出於發自內心的來往罷了。何況有些親戚即使平時不相互來往,並不表明人間親情的消失,如果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對方是親戚,若在對方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