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老火車站終究是關掉了。
是啊,這個車站實在太老舊了,地面坑窪不平,通往站臺要上下一段水泥樓梯,只能拎著行李磕磕碰碰。
說實話,我以前並不太喜歡它,因為它的髒亂差。
記憶中,我第一次離開家是從這裡出發的,早上9點的車,他騎車帶著我8點就到了。
那是高考後最熾熱的時節,也是我第一次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小城。
他把車停在路邊,囑咐我看著行李,自己跑到馬路對面的早點鋪。
那低矮的瓦房子裡,炸油條的老闆白色背心外的圍裙佈滿了油漬和黑乎乎的髒東西;旁邊不知名的客人一邊往嘴裡塞包子,一邊擠進人群裡;麵包車司機七嘴八舌的召喚著來往行人......
隔著一條馬路,我像一個旁觀者,看著對面的小鋪子被熱氣和油霧籠罩出一幕幕人間真實。
不一會兒,他拿著一杯豆漿和2根油條來到我跟前,讓我快點趁熱吃。
夏天的早晨,即使是在8點多也很燥熱,他的額頭上冒著細密的汗。
車站很小,人卻很多,檢票進站後,僅有的幾排座椅早已坐滿了人,還有人乾脆墊個東西就盤腿坐在地上。
小小的候車廳裡,風扇葉在頭頂無力地轉動著,散不去的熱氣和著汗味和泡麵味讓人喘不過氣。因為火車晚點,我不得不多等40多分鐘。
我找了一個靠近窗戶的位置站著,示意還在外面的他先回去,他卻像沒看懂似的一動不動。
我只能再次走到檢票口,隔著圍欄告訴他火車晚點了,讓他先回去。
他卻讓我等他一會,不到十分鐘,他拿著2罐健力寶和一袋麵包塞給我,然後擺手讓我去等車,又像開始一樣一動不動的站著。
接過袋子,我突然鼻頭一酸,轉身的一剎那我第一次感覺到不捨。
後來我去外地上學、工作,我好像就再也沒有為了誰在家鄉停留過。
漸漸的,新的火車站開通了動車、高鐵,我便極少再來老火車站了。
最後一次在老火車站坐車是奶奶病重,我回家看望她。
走的時候,還是那趟9點的車,他送我到車站,我心裡很清楚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我卻還是沒有勇氣再對他多說些什麼。
他告訴我這個火車站馬上就要關閉了,他覺得離自己熟悉的生活越來越遠了,那一刻我也彷彿懂了些許。
我們曾經一心奔向遠方,一路向前。
卻終有一天,在告別的時候,開始回頭,一次、兩次。
老火車站終將成為記憶,慢慢模糊,自始至終,它是送我的車站,也是等我的車站。
我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異地戀。
即使是三天的小假期,我也會興高采烈地奔向他。
為了見面的時間多一點,我會坐一夜的火車,在早上6點到達他的城市,然後在第三天再坐夜車回來。
那時候,我幾乎買不到臥鋪,甚至連坐票都要提前很長時間搶,為此我還加了一個專門的搶票群。
可即便如此,相聚好像只有一瞬間。
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在同一個火車站踏上返程。送行的人不能進站,我們就在門口道別。
身後的人推搡著我往前走,我連多看一眼他的眉眼都是不可企及的奢侈。
轉身的那一刻,我淚如雨下,所有洋裝的堅強,都潰不成軍。
我至今記得,節假日擁擠的人潮碰撞著我的肩膀,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沒有誰會對你的淚水多做停留。
在這個車站,如此一模一樣難過的離別我重複經歷了三年。
而曾經的不捨,也留在了那些覆上了塵埃的時光裡,我們還是離別了。
老火車站終究是關掉了,舊日的異地愛戀終究是沒有結局,就像老家的朋友所言,我也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對生活感到陌生。
而車站是最有戲劇性的地方,上帝喜歡在這裡設計人類的際遇:幾百萬種人生在此相遇,幾百萬種可能埋下伏筆。
其實,迎來送往的車站,有時候何嘗不像人生。
有的人匆忙退場讓人倍感遺憾,有的人的到來是一場驚奇的際遇,也許不夠幸運沒遇到陪伴始終的人 。
人生的百轉千回、月圓月缺,分離相聚一直佈滿了一個又一個車站。
沒有哪一種相遇,不會經歷別離。
常有人說:白月光是不夠勇敢得不到的美好,硃砂痣是沒能珍惜的痛。
我們這一生錯過過很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或者不夠珍惜。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愛情就是勇敢和珍惜,我好像從來沒有擁有過。
但是就像宮崎駿爺爺說的: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