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梁冬對話中醫太美”的節目中,他提個了問題:如果只剩一瓶水,要給誰?

請想一想你的答案。

有的人說,要給老人,要尊敬長輩!有的人說,要給孩子,要愛護幼小!有的人說,要給女人,要保護女性!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當我聽了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大家的想法也都對,但總感覺不是最滿意。

最終梁冬給出答案:給口渴的人。

對了,太對了!頓時感覺茅塞頓開。

老人、孩子、女人等的答案都是從主觀上的人的角度去思考,感覺他們應該最需要,但其間摻雜了多少人倫法理。一旦如此,冗長的環節,繁多的人員,又如何保證給到最需要的人呢?!

給口渴的人,卻直指目標,奠定了分配的第一原則。

我們總說過猶不及,你心目中的好未必是他人眼中的寶。

一切以需求為第一要素,一切以匹配供需為第一原則。

簡單直接,不摻雜其他。

這才是“以客戶為中心”精神的體現。

中國的媽媽尤其是老人心裡嘴裡總是“怕”,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穿不暖,怕孩子跟不上……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追趕孩子餵飯的,秋風乍起就給孩子包成粽子的,還沒上學就給孩子大量報班的。

他們,總是以自己虎狼之年那種狼吞虎嚥來設想孩子,他們肯定吃不飽,不行,要餵飯!

他們,總是以自己孱弱之軀難以抵禦風雨來聯想孩子,他們肯定穿不暖,不行,要加衣!

他們,總是以自己恐懼之心難以跟上時代變遷來憂慮孩子,他們肯定學不足,不行,要加課!

“媽媽怕我餓!”“媽媽怕我冷!”“媽媽怕我差!”

其中看官們品出了什麼?蘊含了多少媽媽們的期待,飽含了孩子們多少的無奈!

孩子的肚子餓不餓不在自己,而在媽媽。孩子的身子冷不冷不在自己,也在媽媽。孩子的學習差不差不在自己,更在媽媽。

媽媽以愛之名的裹挾,醞釀孩子身不由己的悲哀!

誰是使用者?哪是需求?

一切出發點是需求,一切決策點是使用者。

要以使用者為需求為中心!

出差在外,客戶包餐。每次跟餐廳的老闆點餐,總是受不了他們一家的熱情。晚上本想節衣縮食,減減肚腩,於是,揣著少吃點的念頭而去,卻不想每次都是帶著滿滿的東西而歸。她硬是要強人所難,多給你點東西。你要一張餅,他總是來一句“一張哪能夠呢?”,順勢就裝了兩張餅。你要一點菜,他總是來一句“這個更好吃呀”,順勢又加滿了菜。夠了,夠了,夠了!無奈慣性太強,瞬間即滿。

拎著沉甸甸的飯菜,不免為自己的胃而悲哀。

每每擔心糧食浪費,時時響應光碟行動,嘴巴出力,胃口吃虧啊!

挺著飽飽的肚子,坐立難安,今夜無眠。

懊悔自己為什麼要吃這麼多?痛斥自己為什麼沒果斷拒絕?

又不免生餐廳的氣,你們在滿足誰的需求,又是誰來決定食客的需求?

餐廳還是食客自身?

給予客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生活中的一瓶水,你真的知道給誰嗎?

如果,你是供給者,你怎麼辦呢?

給口渴的人,最需要的人。

如果,你是需求者,你怎麼辦呢?

只取所需,勇於取捨,敢於拒絕!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出軌後迴歸家庭遭小三報復,對於糾纏不休的小三該怎樣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