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著作權說明:

8、傾向理論

在電視劇裡一首歌《故事裡的事》有這樣幾句歌詞: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聽出來了,歌詞裡包含著一種邏輯哲理,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事,說某人是好人、某種事物是好事,在某些人心裡、眼裡或主觀意識中就一定是好的,這個人若投機取巧,可以說成是靈巧,做事情明顯是一種失敗,可以說成得到的是經驗;領導身邊的人,不管是德、勤、績或水平如何,大部分得到了提拔,為什麼?身邊的人有什麼缺點,在領導眼裡都成了優點,這純粹就是一種事物價值傾向。

傾向理論,也可以稱之為傾向性理論。傾向性理論其實也是一種態度理論,是一種關於思想、觀點、邏輯、態度等的形成、轉變與行為結果理論。傾向性理論認為,一種思想、觀點、邏輯、態度、認知、認同等,是組織、團體、個體對某一種社會事物或行為過程的一種心理傾向,其成分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

傾向性,是指不同階層、不同素質或不同階級關係等組織、團體、個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的立場、觀點、興趣、評價或給予的結論。而這種傾向性結論在國家制度、經濟、外交、科技等領域,特別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有明顯的表現。不同組織、階級和階層,不同價值觀念、政治態度、文化素養的組織、團體或個人對某種客觀事物都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觀點或行為傾向。在組織宣傳、商業廣告,特別是新聞報道中,透過媒介傳播在一定時期的觀點、基本看法等的這種傾向性就成為輿論導向。

這種輿論導向其引導形成傾向性後,其影響有可能是致命的,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偏好,或對某一種客觀事物所表現出來的褒或貶,便逐步會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的行為取向。平常而言,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永續性,價值觀透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認知、態度、評價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若對事物客觀認識出現了傾向性,價值觀受到影響,隨後便會逐步改變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不難看出,不同組織、團體、個人對於客觀事物的觀點、看法及其對價值觀的認同明顯是明顯帶有傾向性的。所以國際社會對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觀點、看法及價值觀趨向就一直爭論不休,幾百年來,這種爭論毫無結果。

根據這種事物傾向性理論及邏輯方法,任何組織、團體或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客觀事物認識、行為及價值取向就成為這個組織、團體或個人對事物認知、看法、評價的合理說詞或辯證邏輯。詭辯論者就是基於這種觀點、方法,達到或實現其對事物給予某種評價、結論的詭辯目的。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很多傾向性的事物就經常存在於我們身邊,如重理科輕文科,或重文科輕理科,兒童少年從小趨重於藝術教育,或趨重於體能教育;在各行各業中不良傾向比比皆是,脫離實際、形式主義、表面文章等;有農村田地荒蕪,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老人缺乏照顧管理;生活中,多年前很多人嚮往城市生活,現在農村環境變好了、經濟發展了,更多的人又開始羨慕農村生活了。所有這些對事物的觀點、看法、認知、評價等,都會以某種目的、需要等為藉口,對未來要求也好、發展經濟也好、生活需要也好,諸多借口、說詞、理由、辯解等,這種與客觀事物及其合情合理合法情況下存在與某事實、需要相左或相反,這些藉口、理由、說詞、辯解、推理、論證等邏輯方法便是傾向性詭辯理論。

詭辯論者善於利用這種傾向性理論,為某種觀點找理由,而這種傾向性邏輯方法又是最容易找出理由的詭辯邏輯方法,各有其義,另一方都難以給予反駁或是批判的餘地。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婚姻是道義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