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在尋找伴侶的問題上,大家有什麼經驗或者忠告可以分享?”
“不要指望結婚以後,一個人會發生改變,你若接受他,就接受他現在的一切。”
在感情的問題上,期待越大,往往失望越多,而把期待變成一種依賴,更是相當於把自己的幸福拱手交給他人。
別把期待變成一種依賴
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另外一個人,而且帶著很大的期待,本身就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
比如你和戀人準備結婚,如果你在婚前已經充分了解這個人,那麼就需要自己作出判斷:他身上的優點和缺點是不是我能接受的?
如果不能接受,就要慎重組成婚姻關係,千萬別期待他婚後會改變。
很多人喜歡講包容,這是一種美德不假,但包容意味著忍讓,很多人的包容都有一個度。
而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那個“度”在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
與其冒著爆發的危險,不如早早作出決斷。
莎士比亞曾說:
“期待是一切精神痛苦的根源。”
既然有了期待,必然想讓期待變成現實。
對自己的期待,可以自己透過努力解決,而對別人的期待,卻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期待越高,可能出現的失望就越大,而且這些期待並不是單方面可以左右的。
所以,隨之而來的煩惱就越多,誰都無法預料哪件煩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正如一句諺語所說:
在這個世界上別太依賴任何人,因為當你在黑暗中掙扎時,連你的影子都會離開你。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
對別人的期待,是因為他還沒有達到你滿意的樣子,所以你期待他會改變。
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生活習性哪是那麼容易就改變的。
我的一位朋友,結婚前看自己的妻子哪裡都好。妻子不會做飯,他說他做;妻子沒工作,他說讓她負責貌美如花,自己負責賺錢養家;妻子喜歡耍小脾氣,他說這是可愛的表現。
而且,他相信自己對妻子的愛會讓她改變。
於是,兩個人牽手踏入婚姻的殿堂。
可結婚以後,妻子並沒有絲毫改變,他經常加班,回到家都不能吃一口熱乎飯,就不開心了。
一開始妻子給他點外賣,後來乾脆連外賣都不點了。
那個只負責貌美如花的女人,還是喜歡耍小脾氣,他就有意見了:
我天天在外面那麼辛苦,你沒工作,有什麼資格這麼任性!
一段時間以後,他終於說出了這句心裡話,兩個人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
婚姻不是兩個人編織的一場夢,而是實實在在地過日子。
尊重和接納另一半,是婚姻的基石,但也要認清自己的耐性。
沒人能成為你永遠的避風港
對於女人來說也是一樣,很容易把自己的一生都放押在婚姻上。
《我的前半生》裡有句話:
“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
不管是愛情和婚姻,都需要兩個人互相信任,相濡以沫,但也要建立在一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有的女人為了婚姻,脫離了自己的社交圈,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把全部希望都押在婚後的幸福上,安心地做一個沒有追求的幸福小女人。
可現實往往不能讓我們安心,一個人失去了自我,會被人看輕,包括那個給過你山盟海誓的人。
而且天有不測風雲,把雞蛋都放到同一個籃子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連重新開始的機會都沒有。
從容生活,修煉自己
生活,最難得的是從容。
很多人一天到晚匆匆忙忙,卻不知道自己忙了什麼。
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最後由於期待得不到滿足,而含恨離場。
為什麼不從修煉自己開始呢?
有句俗話說得好:
誰好都不如自己好!
這並不是讓一個人自私自利,恰恰相反,只有你自己好了,才有資格讓你在意的人一起好起來。
關鍵是,即使那個你在意的人沒有一起變得好起來,你自己依然很好。
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愛情也好,與朋友相處也罷,沒人喜歡無條件的施捨,也沒人喜歡一直被人施捨,更重要的是尊重。
能與別人平等相處,就是對人最大的尊重。
拾起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格局,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都是無比重要的事情。
學會跟生活相處
王朔說:
你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生活,有的時候激情滿滿,有的時候枯燥乏味。
一個把自己的內心修煉得很好的人,可以享受激情,也必然可以跟生活的枯燥和平共處。
現實的生活,偶爾會給些激情,但也會不時地戳中你的痛點。
我們不是聖人賢者,很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但也要學著跟生活相處。
如果一個人感到生活有一種束縛感,那是因為他涉世太深。
正如那句詩中所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多時候,我們在跟生活相處的時候,要學會拉開一些距離,跳出瑣碎的生活去審視自己的生活,跳出本體去觀察“本我”。
生活,沒人可以成為你永遠的避風港,不對別人抱有太大的期待,不試圖去改變別人,學會跟生活相處,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