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不乏有這樣一群人,甚至包括自己在內:
每天就想躺在床上,玩手機,熱衷於關心“國家大事”卻做不好身邊的小事,比如幫父母做下家務,總是關心明星的私事,卻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每天深更半夜還在電腦或者手機上“奮鬥“,白天日上三杆還在和周公聊天。
當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將時間一分一秒地花在隨大流、追熱點、逞能鬥氣、不幹實事,人生就會像一架壞掉的機器,創造不出優質的產品。
這樣就算你沒有廢掉,也已經跨得差不多了。
作家李尚龍說:“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之前我不信,後來直到有一天突然感覺自己廢掉了,才反應過來。我曾經也算得上一個優秀的孩子,小學到初中一直成績在全校前幾,後來上了高中,覺得學習好沒意思,想玩,想“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高考成績並不理想,現在上了大學,也整日渾渾噩噩。
最可怕的不是讓你感覺到你在變得頹廢,而是溫水煮青蛙,慢慢的蠶食消耗你。
人們總是重視短期的努力所達成的效果,而輕視長期的付出所帶來的的回報。一旦短期努力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就不願意再去付出了。很多人,就這樣慢慢的廢掉了。
所以你是覺得,你活該這樣渾渾噩噩的嗎,肯定不是,大家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些不甘心。只是沒有發現自己並不是不甘心自己的懶惰,而是不甘心自己沒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到頭。
懶是一件很致命的事,除了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怕付出後沒有結果,為了逃避這個沒有發生的結果,索性直接回避付出。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給自己太多的可商討的餘地,一直有“做不做都行”的心理。
其實你也不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只是你總是在期待著,期待著有一天自己會突然變好,幻想著自己以後的生活肯定是特別美好和幸福的。
你總是在"等",等著有一天,自己會突然改變,顛覆現在的狀態。"期待"和"等",才是把一個人變的越來越廢的關鍵 。
成長路上的覺醒往往伴隨著撕裂的陣痛,但你要始終牢記,你的改變事為了讓你的生活能夠過的更自由,讓你擁有更多對於生活的自主權。#情感寫作小能手##人是怎麼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