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對於這個問題,在古代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

於為將者而言,能夠征戰沙場,保家衛國,封狼居胥這就是成功;於讀書人而言,畢生之願肯定是金榜題名,入仕為官,封侯拜相這就是成功。

但是到了當代社會,這個問題的答案卻變得類似了。當你問一個人什麼是成功,他大機率會跟你說,開得起豪車,住得了豪宅,賺更多的錢。

然而,這真的是成功麼?

為了能夠買得起更好的車,買得起房,為了能夠賺更多的錢,人們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工作,甚至是用健康換取金錢。

在新聞中,我們經常都能看到年紀輕輕因為工作猝死,因為飲酒過量猝死,或者是正值青春年少之際,罹患絕症。

用最珍貴的健康,去換取物質上的充實,本末倒置的做法,算做一種失敗是不是更合適呢?

其實,透支生命,用健康去換取身外之物,並不是當代社會才有的現象,這種現象是自古有之。而對於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在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提出了其中的錯誤。在呂不韋組織編撰的《呂氏春秋·孟春季·本生》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若此,則每動無不敗。”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外物是用來供養生命的,不應該消耗生命去追求它。可是當今世上的糊塗的人多是損耗生命去追求外物,這樣的做法叫做不知輕重。不知輕重,就是把重要的當成次要的,反而把次要的當做了重要的。這樣做,無論做什麼都會是失敗的。

在這段話中,呂不韋用“不知輕重”來形容人們分不清生命健康和其他事物之間的主次關係,想要藉此警示世人。

古之聖賢的警世之言,本應該是被人們謹記在心,並以此自省。然而兩千多年過去了,這種情況沒有消失,反而變得更加的普遍了。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也更進一步。從追求滿足溫飽,到追求山珍海味;從普通衣物,到高檔奢侈品;從有地方住,到要住更高檔的小區;從有車開,到追求更豪華的車。

為了實現這些追求,越來越多的人不惜日夜的加班,用時間和健康去換取更多的金錢。在這些人的眼中,物質上的充足才是什麼真正的必須品,好像是沒有了更好的物質,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富足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到最後換來的只有悔恨。

當一個人奮鬥了二三十年,人到中年,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了外人看起來的成功。但是,在外人看不見的背後,是整夜整夜的失眠,是日月顛倒的生活。免疫力的下降,讓身體更容易受到病魔的傷害。如果身患絕症,那他所奮鬥而來的一切,都將成為過眼雲煙。只有奮鬥,卻沒有享受過所得的一切,這樣真的值得麼?

有人說,我們所處的時代跟以往都不一樣,以往的知識已經不再適用於現狀了。但是當我們將視角放大,在歷史的長河之後,我們會發現有些事情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而是早已有之。

而古代聖賢所記載的文字,也依然能夠指導我們現在的生活。而呂不韋的這段話,也正是指導我們人生的至理名言。

分清生活中各種事情的主次關係,在把健康放到第一位的基礎上,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這樣所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end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後公公是個虛仁假意,讓人無法看清他真面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