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為什麼我總是怕失去伴侶的愛?為什麼我總是擔心伴侶不想和我呆在一起?為什麼我覺得他在乎我不像我在乎他那樣?為什麼我常常覺得他不愛我,為此我還發脾氣,搞得對方很煩?當我的愛人沒在我的視線裡,我好怕他會喜歡上別人。

好像我的愛人在我生氣的時候才會注意到我?我不願意向我的愛人說我心裡真實的想法。我常常覺得,只有自己才靠得住。我覺得我跟我的愛人保持距離,會讓我比較舒服。

我覺得我跟我的伴侶親密很困難。當我的愛人想離我太近時,我覺得很緊張。

我的愛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心理學家Shapiro和Astin指出,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害怕失去控制;人類最強的動機之一,就是獲得並保持對生活的控制感。兒童時代跟父母沒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它會影響我們整體的安全感,以及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安全型依戀模式:兒童時期跟父母關係好,容易建立連線,出問題的時候不會反應過激,凡事容易想積極面,也不會從一開始就過度懷疑別人。

焦慮型依戀模式

Dr John Bowlby在《分離焦慮》裡研究發現孩子長時間離開母親,他可能會有對任何人都無法相信,容易產生焦慮型依戀,沒有安全感,不斷地向周圍的人索要關心,愛護,愛。焦慮型依戀:非常粘人,時刻想知道對方在哪,不關心伴侶的需要,而是更關心自己的需要。會小題大作,對事情反應誇大,甚至發脾氣,因為他內心十分擔心,時刻需要對方的積極反饋來安慰內心。他希望愛人是按照他所期待的方式去執行他的意願和命令,他們反而往往會忽略伴侶的真實需求,忽略伴侶的獨立人格,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需要來要求伴侶。

他們希望要一個完美匹配自己的愛人,希望伴侶跟著自己的戀愛節奏走。一旦發生一些事令他敏感,或者他覺得伴侶並不像自己想象中完美,便會對這段感情,對愛人產生懷疑,擔心自己要被拋棄,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假想自己沒價值,以為伴侶並不愛自己, 以為之前的一切都是假象。

逃避型依戀模式

Dr John Bowlby研究發現,孩子在跟自己照顧的人長期分離的情況下,因為他們認為短暫的相聚總是會分離,所以他們乾脆根本不尋求這樣的愛了,他也不用再擔心,為了保護自己,他會自我暗示和強化,我再也不需要愛了。親密關係在這樣的孩子心目中是危險的,因為愛時刻都有可能離開他,所以他寧肯不要,其實反而這樣的孩子更需要愛。

他們把獨立自由看成最理想的狀態,輕易依賴別人,即使和親愛的人在一起,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討厭爭吵,對失去和分離相當敏感,他們在內心深處也害怕失去戀人,卻下意識地壓抑這種擔憂,他們也輕視戀人的依賴,好像誰也不需要依賴誰。心理學實驗發現,逃避型依戀模式,實際上都不是所謂自由的靈魂,他們只是自設了心理防線,讓自己看起來像獨行俠,自由自在。他們貶低依賴感,是心理防禦使然。一些研究發現,當遭遇重大人生變故,例如離婚、孩子遭遇重創或恐怖事件,戰爭等,逃避型人的心理防線會很快崩潰。

焦慮型依戀自救建議

1、改變自己的認知,判斷感情是真出了問題還是自以為出了問題不斷進行自我溝通和反思,瞭解和識別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斷自問自己在親密關係裡面的需求,建立認知邊界,不要把認知都建立在一段感情上或者是一個人身上,保持自己對一段感情的客觀審視的態度,不要全情投入,也不要斷然否定。

2、建立自我的安全感模式

找到並學會寬恕那些成長中帶給你不安全感的原因,學會感恩生命中那些好心對待過你的人和事,學會感恩生活中哪怕一點點的善意與愛,自我和解,放開心胸。

3、真誠對待自己,自我反駁

當自我感覺不好時,真誠地進行自我對話並反駁自己,避免對自己下負面結論,避免過度自責,避免糾纏在自己的負面情緒裡,學會自己和自己相處。

逃避型依戀自救方法

1、擴大認識,改變思維模式逐步走出思維舒適區,接納更多的人和方式,當陷入自我狹隘思想的時候,嘗試思維轉換,當自我思維受侷限的時候,查詢資訊和閱讀相關書籍,解決自我固有認知中的不足與侷限。

2、接納和嘗試關於愛的資訊

瞭解愛是可以拯救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可能接納的善意和感情,瞭解愛帶來的美好和享受,在電影,小說中尋找唯美的愛情,和那些婚姻幸福的人接觸,給予並回報孩子純真的愛,等等。

3、接納自己和周圍的不完美

自我溝通後,真誠地對待自己,明白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世界都不完美,瞭解後坦然面對但不放大缺點,接受並回報別人的讚美和善意,放下自己的面子觀念和過度的自尊,接納對方的缺點,不把自認為對的東西強加諸於別人身上。

試著熱愛人生的意義

所有的錯誤都值得被原諒,所有的痛苦都會被淡忘,感恩或是寬恕只在你的一念之間,它只是你的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是為了未來的成長與美好。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學會去看到和用到自己的美德和優勢,每個人都有天然屬於自己的美德和優勢,自我鼓勵之後,終有一天,你會愛上成長後的自己。

成長可能會有痛,但成長是為了明天更好的自己,選擇希望就是選擇意義,讓積極心理學刻意訓練的方式陪伴和撫慰受過傷的我們,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做自己真正想做並願意做的人。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一代軍嫂的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