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懂得保護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
——《東邪西毒》
一、什麼是恐懼型依戀者?
1、若即若離的矛盾體
當關系升溫變得親密時,或當你感到愛人開始依賴你時,你會莫名地產生厭惡,想要遠離。而當愛人看似要遠離的時候,內心又會很渴望和TA產生親密感。恐懼型的人既會擔心失去而親密,又會因為害怕親密而想逃。這讓他們表現出的狀態“若即若離”,成為天生的情感操控者。
他們會因為害怕被拋棄而主動提出分手,但和痴迷型的主動提分手有所不同,痴迷型提分手是為了檢測愛情,有時哪怕檢測的結果不如人意,他們也還是會迴歸到感情中。而恐懼型的人提出分手後,如果對方展現不出誠意或讓他們感覺到還是不夠愛,那麼他們寧願壓抑自己也不會回頭的。
2、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恐懼型對待感情是非常矛盾的。擔心被拋棄,但又對親密感到不適,既想要依賴又希望獨立。就連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有時會比較“渣”,因為他們常常搞不清楚為什麼愛人一旦對自己有了親密感,自己就不想再愛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嘛,到底需不需要親密關係。因此恐懼型屬於最容易將自己陷入無序和混亂狀態中的人。
3、隱藏真實的自我
與痴迷型願意在愛人面前流露出依賴、脆弱的一面相比,恐懼型的人很害怕在伴侶面前呈現出自己脆弱、依賴的一面的。他們總是試圖壓抑和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也總是會預想許多自己被拋棄、被背叛的可能性,但卻不會像痴迷型那樣去檢測愛情,去監督愛情,也不會無怨無悔的付出。
他們不會表現出來,更不會說,他們的方式就是逃離和擺脫。他們並不害怕孤獨,有時他們寧願長久孤獨也不願意進入一段感情。
4、高度精神性的愛情需求
恐懼型的人對待親密關係的需要不是浪漫,而是高度的精神契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soulmate”。
他希望伴侶完全的理解他契合他,可以在他需要的時候靠近,在他想獨立的時候又可以保持一定距離。所以恐懼型的人通常對於伴侶的選擇和要求都是很苛刻的。他們相信只要遇到“對的人”“懂我的人”,他們就不會再害怕也不會再想逃了。而實際上,即使真的有合適的人出現,他們也不會真的不再害怕且“安分守己”。
5、難於改變固有格局
如果你和一個痴迷型的伴侶提出自己的需要,希望他能夠改變或做出一定的妥協和調整,痴迷型的伴侶通常都會反抗一下,然後開始嘗試接受對方的建議,因此痴迷型也是最容易成長的愛人型別。而恐懼型的戀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通常有一套自己的愛情理念和標準,原則性和框架都很強。當伴侶提出需求時,他們通常會認為是伴侶的問題,以伴侶不能理解他,不能很好地契合自己為由,而逃避兩個人之間真正的問題。
然後,自己內心裡面翻滾著一種念想:什麼時候才能遇見soulmate,談戀愛為什麼這麼辛苦,這個世界真的有靈魂伴侶嗎?
因此,如果你的伴侶是恐懼型的,你最好完全放棄讓他改變或妥協的想法。而如果你是恐懼型戀人的話,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時能夠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開始認真的思考自己對待感情的理解和態度。
二、恐懼型在親密關係出現衝突時
恐懼型的人更擅長被動型攻擊,被動攻擊是指一種攻擊性較強,內心常懷有敵意的相處方式,有時透過拖延你的迴應,有時透過頑固不化,有時透過反覆地、故意地在本應該他負責的事情上犯錯和失敗。
他們常常以隱晦、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出現爭執的時候,他們會疏遠對方。因此,在親密關係的衝突裡,他們總是充當那個影響對方情緒的人,但卻從不解決問題。
可你不知道的是,雖然他們看起來像沒事人一樣,但其實逃避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波瀾和恐懼,當他們覺得自己總是反覆陷入被拋棄的不安之中時,就會想要分手。
恐懼型的人對於感情想要又不敢要,要到了又害怕失去自我。
就像顧城的那首詩寫的一樣: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詩寫的是很美,但如果你瞭解顧城,看過他的遺書,應該也會知道他在感情中完全可以說是個“渣”了。自己明明有個很愛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卻偏偏要尋找什麼精神伴侶,找到所謂的精神伴侶出軌後又發現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結果所謂的精神伴侶先離他而去,情人沒了就想和原配好好過,可是原配的心已經傷透了不想過了,他卻惱羞成怒把原配打死了,還留下遺書和孩子說是媽媽毀了這個家。
這聽起來完全像是一個荒誕劇。
當然顧城是不是恐懼型我不夠了解他也無法確定,就算是恐懼型也是很典型的代表了,並不能說明世界上的恐懼型都是這樣的,畢竟顧城身上還夾雜了詩人天生的浪漫幻想。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在感情中千萬小心一直在追尋精神伴侶的人,因為他們追求的自我和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是遠遠大於責任,大於家庭的。而婚姻最根本的本質不是精神浪漫,而是平凡的日子。
三、如果你是恐懼型的人怎麼辦?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容易成為恐懼型的人,這裡除去個別極端的原生家庭情況,學者們認為,恐懼型的人會將兒時被忽視的經歷以“羞恥”的感受記憶下來——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好好對待,才會被忽視的。在成年之後,他們總是試圖在關係中不斷壓抑這種羞恥感。而羞恥感和羞愧感是最接近死亡的一種能量,會讓人對人性常常感到絕望。
恐懼型戀人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疏離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他所有的情緒和期望都被羞恥感壓抑住了。
針對於恐懼型的人,如果你的成長過程還比較愉快或者在成長過程中已經有了覺醒,那麼你可以自己嘗試著去消除自己的“羞恥”記憶。例如:一年一年的往前回憶,直到回憶到你小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一個有關這種羞恥感的事件,然後重新看著小時候的自己,針對於那個事件嘗試對自己說:“並不是我不夠優秀,有可能是因為爸爸他並不善言辭,他也不曾被鼓勵過,可能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向我表達。”“並不是因為我不夠好,可能父母真的太忙了,他們只是想賺更多的錢來好好生活。”
同樣的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問題你可以先不要逃避,而是告訴自己:“我應該去面對問題”,以及察覺自己在逃避什麼,如果是因為對方給你帶來了某種不好的情緒體驗,那這種情緒是什麼。
例如在親密關係中他沒有回你的資訊時,你應該先學會表達出這種情緒,例如你沒有回我的資訊讓我感覺到很緊張等等,而不是因為緊張害怕就開始逃避了,直接等到下次對方的主動,自己再回應。
當然還有一個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對於所有不安全型的人來說,找一個安全型的人是最靠譜的事情。
安全型戀人的自信、平和、彼此關注、依靠與獨立並存的狀態是可以和任何一種型別的人和諧相處的,因為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他們本身對自己價值的認可以及對愛情的憧憬和信任。
那麼,最後問題來了,如何找到一個安全型的伴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