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凡|作 者風 帆|編 輯網 絡|圖 源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難題。
你的人生難題是什麼?
◆
5歲小朋友人生難題是什麼?
稚氣未脫的小孩問:
能不能不去上學啊?
◆
10歲小學生用自己僅有的人生經驗告訴他,
可能要上一輩子學。
十歲的人生難題是什麼?
長大以後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
或許小時候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煩惱,
但是長大後才知道這不過是庸人自擾。
◆
15歲的少女解答上一個問題,
清華or北大?
答案就是腳踏實地:先考上初中再說吧。
她的人生難題是什麼?
我們開始擁有了少男少女的煩惱,
喜歡的那個人,好像並不喜歡我,
小小的世界,“天塌地陷”。
◆
22歲時跨入成年的世界,
面對“失戀”情緒已經有了成熟的自我安慰體系。
人生難題變成了找不到物件,
世界那麼大,城市那麼空,
能和誰相擁?
◆
25歲時,對於感情貌似變得“豁達”了,
你想隨便找找就結婚得了,
此時的人生難題成了,
我該如何買車買房?
怎麼才能走上“人生巔峰。”
◆
30歲時,掙到錢了嗎?
好像也沒有!
在二十多歲時期待的目光中,
卻一不小心步入人生瓶頸期。
中年危機好像來得太早。
◆
40歲的不惑之年,
人生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遭遇了人生一個接一個的瓶頸後,
對於人生的期待,
從如何奔跑變成如何休息。
◆
50歲時,對自己的關注越來越少,
生活中的悲喜都被孩子牽動著,
遠方的孩子,如果能陪伴在身邊就好了。
◆
60歲時,步入老年期,
理解孩子的奮鬥,也期待孩子歸巢。感覺身體已經跟不上了,對未來越來越擔心。
現在都這樣了,再老一些可咋辦?
◆
70歲時,生活的快樂都是孫子給的。
為了預防各種疾病,我們終於開始注重養生,
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
成了少鹽少油的“出家生活。”
七十歲的飯可太難吃了。
◆
80歲的人告訴你,生病不要焦慮,
吃藥去醫院,該來的總會來。
八十歲的人生難題是什麼?
面對身邊朋友的離去,
內心總是會有諸多感觸,
人生就是不斷走著走著,
身邊的人就越老越少了。
◆
90歲的人告訴你,看開一點,
多出去走走散散心,
公園裡也有很多素不相識的老朋友。
九十歲時還有人生難題嗎?
面對最親近的人先離開,
嘴上是欲言又止的想念。
◆
最後,
五歲的小朋友告訴你九十歲的老人,
你愛的人只是睡著了,
當你再遇見對方時,
親親她就好了。
不管什麼年齡段都存在難題,事實上,人生各個階段遇到的難題也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困難總會過去,就像是作家東野圭吾說的那樣:不管什麼問題,都必然存在答案。
不管是五歲、十歲、十五歲、二十二歲、二十五歲、三十歲...,那些快樂,那些難題,都標誌著我們人生旅程的重大“里程碑”:結婚、生子、工作...
四十歲之前,我們對人生還有很多的期待,我們不停地追逐著愛情和夢想,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這些經歷都極具“里程碑”意義。
四十歲之後,累了倦了,我們奔跑的步伐停了下來,站在原地,思索著人生的下一個里程碑在哪裡?
是等著退休?孩子回家?抱上孫子?還是等著終有一天會來臨的,自己的葬禮?
電影《少年時代》裡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孩子即將去到另外一個城市讀大學,興沖沖地和母親分享學校分寢室的趣事,可母親臉上卻沒有任何的欣喜,而是在孩子歡呼雀躍的聲響中哭了:
母親說: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她不知道孩子要離開了還這麼開心。
孩子走了,而她的生活還要繼續。
她完成了自己人生一個個的里程碑:結婚、生子、獲得碩士學位、找到心儀的工作、送大女兒讀大學、送小兒子讀大學....
她說她下一個里程碑,就是她自己的葬禮。
儘管她距離下一個里程碑儘管還有很長的時間。
她仍覺得接下來她一個人度過的人生,沒有任何能夠稱得上是“里程碑”的重要時刻。
她明明那麼獨立自強,那麼自尊自愛,那麼聰明勇敢:
獨自帶著孩子重回學校讀書成功取得學位;
再婚遇到酗酒家暴渣男她果斷擺脫;
出於教師的本能和責任感她鼓勵年輕聰明的修理工去讀書;
我堅信,在孩子離開以後,她的人生依然能燃起很多燦爛的火花。
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各個階段,這不是結局,而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