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說她婆婆,最近一年成長很快。
以前總告訴她應該怎樣做女人,連櫃子裡的衣服都要求把男人的放在上面,女人的放在下面。
她生完孩子自己開店,早出晚歸,婆婆也不高興,覺得她不以家庭為重,不務正業,不是好女人。
閨蜜是個聰明人,知道家裡需要婆婆幫忙,所以不吵也不鬧,她說什麼,她聽著,就算不同意,也只是笑一下。在心裡跟婆婆劃清界限: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進不了一個話題的門。
但最近幾年,她明顯感到婆婆變了。以前她加班回家,婆婆給她甩臉色,巴不得馬上把孩子往她懷裡一塞,現在她加班回來,婆婆認真幫她熱飯,給她弄吃的,她開玩笑說這樣會長胖,婆婆說:“工作那麼累,不多吃點怎麼行。”
她也搞不清這些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婆婆以前只看宮鬥,去年追了《三十而已》。
以前跟她說的都是女人如何照顧男人,顯擺自己的家務能力強,瞧不上她一個星期把衣服塞進洗衣服機裡洗一次。
如今經常跟她說,啥事情都可以馬虎點,搞事業賺錢第一位。有時候動情了,還說自己生早了,如果生在現在,她願意不結婚去搞事業。
過去,婆婆覺得女人搞事業是不務正業;如今,她經常跟我閨蜜說,還是女人做事踏實,同樣一件事,兒媳婦就是比兒子做得好,賺錢也多。
“可能看我賺了錢,婆婆受了刺激。但一般男人受刺激就會狹隘,我婆婆挺好的,受刺激後她成長了。”
為了鼓勵婆婆的成長,她現在每個月給婆婆發5000元工資,正兒八經地讓婆婆專門辦了一張卡,背面寫著工資卡。每個月1號,按時把工資打到婆婆的卡上。
有一次婆婆買保健品,閨蜜的老公數落親媽,說她淨交智商稅。閨蜜幫婆婆說話:“自己賺錢自己花,只要開心,交點稅怎麼了。”婆婆聽了猛點頭。
昨天回家看到窗明几淨,熱飯熱菜已經擺好了,她對婆婆說:“你這事業搞得不錯,kpi完成得好,這個月發年終獎”。
婆婆趕緊問她kpi是啥,還特意上網去查。
公公跟他老公嫌棄她總談錢,把大家的關係搞生分了,一家人幹嘛扯這些。她私下跟婆婆說,什麼叫親密、生分,還不是想讓女人免費白乾活。她婆婆愣了幾秒鐘,一拍大腿,說你說的太對了。
“家務也是事業,幫兒子兒媳帶孩子,不是她的義務。”她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她真正像個女企業家了,不僅會賺錢、有社會正義感,並且有能力立刻把正義感變成行動。
跟她聊完天,我滿心歡喜。眼見自己身邊的女性,活得越來越柔軟、開闊、富裕,真是比買包還開心。
我一直覺得“男人至死是少年”是一句諷刺,諷刺那些只會變老不會成熟的“巨嬰”,直到發現網上鋪天蓋地讚美李宗盛、費玉清、羅大佑、朴樹等知名男性的文章,不約而同地用了這句話,才發現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侷限〜
後來《奇葩說》小鹿又爆了個金句,為什麼不能“女人至死是少女”,我還是覺得奇怪,如果有人說我至死是少女,我不覺得在誇我,反倒覺得像在罵我。
要我選,我要做那個“至死都在成長”的女性,像閨蜜的婆婆這樣。
少不少女真的沒啥,我當少女的時候,衝動、淺薄、狹隘,並沒有覺得那是自己的黃金時代。
一個人的衰老,是從與社會脫節開始的。在女人不工作的年代,男人老的慢,女人老的快,因為從結婚生娃以後,女人的世界以家庭為中心,慢慢地,外界的變化與她們的關聯越來越小。
如今的女性,激烈地擁抱新時代、新觀念,到死都在成長,到死都很年輕。
有一天,你不再願意學習,不再好奇外面發生了什麼,不再接納任何人的意見,那是真正的衰老。
只要成長,就永遠年輕。
你,要年輕啊!
關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