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一年又恍然!
隨著人們年齡的日益增大,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無疑越來越潦草模糊。“時間過的真快!”“時間都去哪裡了?”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的年終感慨。
尤其當我們走出學校校門,來到職場社會,生活在工作、家庭、房車的三層羈絆之下,一整年365天看似漫長遙遠,實際卻根本經不起推敲和揣摩。
2019年匆匆走過~
2020年又是恍恍惚惚~
2021年的腳步,或許會更加縹緲和急促。
1
在歲末年初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總會疑惑納悶:這一年我究竟忙碌些什麼?我究竟完成了哪些事情?我究竟取得了什麼收穫和進步?
然而,我們每一個人看似都在奔波忙碌,然而真正清楚自己做了些什麼的人,往往屈指可數。
此時此刻,我們不妨做一個文字實驗:我們拿出一張白紙,寫出自認為2020年最有意義、最有收穫感、最值得銘記的十件事情。
我想:
有些人寫到第五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乏善可陳了。他們絞盡腦汁依然無從下手,十件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數量不多,但就是很難拼湊出來。
然而還有些人,他們對自己全年的生活軌跡瞭如指掌:
一月份自己幹了些什麼事情、三月份自己又有哪些收穫;
五月份自己去了哪些地方、七月份自己又賺了多少錢;
九月份自己購買了哪些東西、十一月份自己又遇見了哪些朋友……
很多善於反思總結的人,往往會讓自己的“時間痕跡”更加清晰明確。就比如在歲末年初的時候,他們激揚文字,在白紙上洋洋灑灑寫下十件、二十件、甚至更多自認為收穫進步、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他們眼中,哪怕是一丁點的細節和感悟,他們都能夠及時回憶起來,甚至刻骨銘心,轉化成“總結反思”過程中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善於總結,用心總結、主動總結的人,才能站在“過去”的臺階上,收穫到過往經驗、感悟、經歷、挫折、改變帶來的提升增益。
正所謂:讓今年的自己比去年優秀,讓明年的自己比今年卓越。
2
在以往的文章當中,我總會強調這麼一個觀念:一個人幸福與否,不僅和他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情感基礎息息相關,更和他人生道路上的“上升趨勢”密切關聯。
正如作家海鳴威說的那樣:“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缺乏足夠的上升趨勢(上升感覺),生活在一個“死水”一樣的環境當中,就算他衣食無憂、情感優越、有車有房……他已然會厭倦了眼前的幸福狀態,從而感覺不滿意、不幸福、不順心。
在生活中,如何獲得上升趨勢,以及上升感覺呢?
最簡單,最廉價、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階段性的“反思總結”習慣了。
常言道:“見人之過易,見己之過難。”
反思總結並非只有挫折和犯錯的時候,當我們走過一段很漫長的道路之後,就需要利用“反思總結”的休憩時間,梳理自己的思路、調整自己的情緒、精簡自己的計劃、籌備自己的前程……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上升驅動力。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告訴我們: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記得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
有個人跑去問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經驗了,為什麼你還是不給我漲工資?”
上司卻說:“你不是有10年工作經驗,你是把一年工作經驗用了10年。”
相同的經歷,只有總結以後才能形成經驗;相同的能力,只有總結以後才能凝聚成智慧;一生不變的生活方式,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獲得向上的趨勢。
學習如此,工作亦然,生活更是如此。
——
——寫在文章最後的話
不管我們處於什麼年紀、行業、城市、環境……我們都應該養成反思總結的良好習慣。
就比如說:
每天躺在床上,我們利用三分鐘時間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回憶一遍;每週坐在陽臺上,一邊聽聽音樂,一邊回憶自己的一週以來的得得失失;
每月的月末,我們都可以拿出白紙,區區幾百字的總結文章就會讓我們心態歸正,收穫滿滿。
只要用心總結、主動總結,我們就不會在一年到頭後感到恍恍惚惚、渾渾噩噩,而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一年前的功過得失,明明白白自己接下來一年的任務計劃。
有句話說的很對:不要渾渾噩噩的行動,而是要明明確確的努力。